肘之鍛煉及運用
肘在金家功夫中之重要,不亞于肩,且傷人較肩尤甚。
其中最要者,首數鷂子入林
其做法:亦用寸步或墊步,例以右足向前大邁,左足隨后微跟,兩手同時于胸前相交,右手心向上,挨身由心之微左上穿,連穿連向右外分而右后回返,至于右耳之處,手心正對右耳,手腕盡量屈,使五指向前,肘尖覺緊為則。肘尖隨之同時向前微下斜方殺出,左手亦同時于胸前在右手之外,手心向下,挨身向下抓按至襠間護陰,此亦鋸子手之一種。此種手俱活動性甚大,上穿之手可變挑領、擒拿、虎撲等,下抓之手本帶有虎撲意,抓至下面,又可變撩陰、抓陰、擒拿等。身勢隨之微向左橫,右肩微低于左肩,腹胯開勁,兩眼向右前方看去,此右邊入林肘(如圖24)。再大上左步,右足跟步,起左邊入林肘亦如右(如圖25)。每練三、五、七動,總宜保持靈機,勿使呆鈍為要。

圖24

圖25
其次為清步肘,此乃橫擊之肘
例上右步,左足微跟,成低馬步,左手由右肩之處向下抓按至襠間,右手即同時以虎口抵心之微右微上之胸部,右肘向前橫擊,兼沉勁下殺而出,頭頂,目向右外平視去,身勢向左斜橫(如圖26)。隨即身腰右扭,右足收回半步,足踵著地成坐腿步,右手隨之離胸,反手向外向右劃去,如以指劃人目之意,亦有攔掛敵手或順手牽敵之意(如圖27),右足尖隨右擺橫斜落實,再上左足,進左肘亦如右(如圖28、29)。連做三、五、七個一休息。

圖26

圖27

圖28

圖29
其三為清身肘
例出右肘,先以右手手心向內向敵之面部搭去,即是引把(直為引把,清步肘之右手劃目即為眼把,眼把亦有時手心向內而以指背橫劃者)。隨即右足乘之暗進大步,直入敵人之襠內,右把于進步之時,隨向內反至胸間,手心下覆,左手亦提至心部,手心與右手指正對,相離一二寸許,兩手連成一氣,用丹田之合勁,直向右前沉殺而出(如圖30)。再出左手,上左步,出左肘亦如右(如圖31),連做三、五、七個一休息為要。

圖30

圖31
此外雞心肘即是搜山膀子及步子中前去裹穿之手之肘,用時外形有如入林,惟手心多向上向外而位于頭面之拗前方而已,無特殊練法。
倒殺肘即搜山及步子中向后倒殺之肘,亦不必另練;惟用時須目隨回顧以防變,甚為重要。
分草肘,于分草手法中相機而用,亦無練法。
最后,伏肘
為向下沉擊之肘。例大上左足,坐胯蹲身,左手由胸襠之間抓向左膝之外,手心向下,右手同時屈腕如入林式成肘,向下沉擊至襠間(如圖32)。換步用左肘亦同,皆是拗步之式也(如圖33)。

圖32

圖33
運用之時,肘與肩常交互為用,如用入林,可變亮翅、出洞、清身、展手、裹纏等,因敵之勢,隨宜使用。如先用出洞、六合等膀子,一擊未中,亦再起即入林、清身、清步、雞心、倒殺、分草等肘,亦隨宜使用。至肘后即繼之以把,如入林變挑領、虎撲,清步連眼把,清身連反手掌(掌背擊面)、翻手虎撲等。此皆拳去不空回而再起之意也,宜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