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主仆情誼
- 長安花未盡
- 蘇言奚
- 2033字
- 2019-04-20 14:46:00
護國公府兩百零七口人,老國公請了恩典,將府中奴仆全部遣走了,除了幾個不愿意的,其余人皆是從管家那兒領了點碎銀子,各自安命去了。
至于主子們,女子出嫁即算作是夫家人,是以早早出嫁的長婭長妍倒是逃了一劫,玉嬙也隨著她娘親回去了,還有原來在府上住著的幾家旁支,也是收拾好行囊離了京。
蘇家的血脈,能保多少是多少。
蘇管家原是不愿離開的,他伺候了蘇家人一輩子,早早就將自己這條命給拴在了蘇家上。
“安德啊,你在蘇家呆了幾十年,陪著我老去,看著那些小的長大。這院兒里的樹都從手腕粗長成如今亭亭如蓋的模樣,我對你是萬分不舍的,若你孤家寡人一個,不均是去享福還是遭罪,我都帶著你!可是,你如今都是當祖父的人了,這一家老小可都離不開你呢。你家主子我,可不能再得個惡毒罪名了。”
叛國逆賊的罪名已經夠了!再多他也擔不起了!
老國公笑得爽朗,除了眉目間透出的滄桑無奈和霜白斑駁的鬢發,蘇管家覺得,那個名動京都,引得顧家嬌娘拋紅娟的京都第一公子竟是又回來了。
“老奴,謝過主子恩典。”蘇管家鼻翼翕動,早已是淚流滿面,他顫抖著跪下去,幾乎是字字泣血。
額頭碰地的那一瞬間,他在心里起誓,‘蘇安德今生,生為蘇家人,死為蘇家鬼。生不能常伴主側,死后黃泉,再續主仆情!’
老國公背過身,眼中噙著淚,望著墻上的大字——愛國為民。
這是他對自己的期許,為官以來,從未悖逆,他常常說,蘇家可以沒有任何名頭,但絕對不能害國禍民。
如今半截身子入了黃土,還要受一遭牢獄之苦,享一趟游街之辱。
他眼神一凝,皇天百姓,他蘇家,從未有愧!
蘇家上下,大大小小,能留的他都想法子留下了,力求將此事對蘇家的打擊降到最小。
可是,他這一脈,竟是給蘇家抹了黑!被迫著!給蘇家抹了黑!
他攥緊的拳頭又松開。
他們都老了,不論是他還是安德,都不再是當年那個說喝酒就喝酒,說策馬就策馬的少年郎。
“老國公,走吧。”門外有人喊。
他轉身出去,去面對那已定的結局。
蘇管家看著他垂垂老矣的背影,心里將那個煽動百姓的人給恨毒了。
蘇家嫡系一支除了已經出嫁的姑娘,也就余下長安長萱了。
長萱將伺候自己的人都遣走了。
長安身邊,萬般驅趕,也就將錦歌給勸走了,她已經與大梟成了婚,長安用這個挾著她,將揚州酒泉香的字契給了她,讓她和大梟帶著秦嬤嬤往揚州去,權當幫她管鋪子了。
至于弄影弄玉花錦,幾個丫頭跪在她腳邊,苦苦求著,只說自己無親無友,要伴著主子。
長安不理她們,徑直往梳妝臺去,將首飾拿雕花盒子收好,又拿出她們的賣身契遞給她們,語氣平靜,“府中東西被搬得差不多了,京都這間鋪子也被抄了,我只剩下這些了,你們拿去,不均是開個小鋪子還是如何,好好生活。”
“小姐!”幾人哭著不肯收,長安直直伸著手,覺得對她們不起。
最后是秦嬤嬤看不下去,紅著眼眶,“小姐,奴婢知您心善,不愿我們陪著您去薊州蠻荒受苦。可您身邊到底要留些人,否則,讓我們如何安心?再就是,老夫人各位太太還有四小姐那邊,不定都有人愿意陪著,您就全了她們這番情誼吧。”她年紀大了,若執意陪著去,只怕是拖累。
長安手中木盒一下掉落,她再也不能忍住,一下痛哭了出來,只覺天旋地轉。
如秦嬤嬤所說,此番入獄的人中,也就長安這兒三個丫頭陪著了,府中男丁無一人攜仆,女眷中老夫人帶著輕云,再就是大少夫人姜代儀那兒有個女婢。
游街那日,蘇家眾人被關進了籠車,隨行的奴仆拴上了鐵鏈跟在籠車后面。
當臭雞蛋菜葉子砸到頭上的時候,長安突然覺得,人間冷暖,是是非非真真就是一件不甚公平的交易。
護國公府向來是京都里最最體恤百姓疾苦的大家,如今,不過一件遭人陷害的事,就落得個墻倒眾人推的下場,這些素來受著蘇家恩惠的百姓,竟硬生生地把蘇家逼迫到了如此地步。
惡臭從發間臉上鉆進鼻息,長安惡心得直嘔,她死閉著嘴,緊緊攥著手,倔強地抬起頭,冷眼看著周遭的人。
“姐姐。”長萱害怕地拽住長安的衣角,臉上有羞憤、有怯懦、還有那隱在深處的憤怒。
長安把人護在身后,任由污穢沿著臉淌下來,冷冷看著底下的愚民。
“喲,瞧這眼神,都落到這個地步了,還橫?”一長得歪瓜裂棗的鼠目男子瞧著長安,眼里滿是不懷好意,“大家伙兒的,給我砸!”
他領著的那幫人砸得起勁,一下子帶動了其余民眾。
一時間,原是忌憚著老國公和各老爺威嚴的人也都如同發了瘋般,獰笑著、罵罵咧咧地死命丟著各種手邊能丟的。
“祖父!祖母!”
“父親!母親!”
那些惡心東西竟是丟到了頂前的那架籠車里,正是老國公和老夫人那架。
長妍長婭玉嬙還有本應早早離開的蘇家人在聚仙樓包廂里也是不自禁喊出了聲兒。
他們要看著,還要記著蘇家受的屈辱,蘇家,從沒有當逃兵的人!
老國公直起脊梁,將老夫人和秦姨奶奶護在身后,厲聲喝道,“蘇家,無愧天地!無愧百姓!”
民眾手中一滯,憶起蘇家的好來。
冬日里在城外給流民派熱粥;時不時地讓府上大夫沿街擺桌義診,還給出藥錢;旱災時有人暈倒在護國公府門口,也會讓人給賞碗水喝;饑荒時……
這樣的人家,會叛國?有些人覺得渾身發涼。
可是,證據明明白白地擺著。
人們總是愿意相信大多數人的看法,布這場局的人正是利用大多數百姓的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