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出身長城徐氏(此為東海徐氏分支),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孫女,陳始安太守徐綜之曾孫女,延州臨真令徐方貴的孫女,祖母江夏黃氏,南朝陳司空沈國忠武公之女。唐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長女。弟弟徐齊聃,侄子徐堅,史書都有傳。妹妹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當時人們因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眾,將他們比作漢朝班氏。另有一弟徐齊莊,事跡無相關記載,唐玄宗授于他長城縣子的爵位。
年少聰慧
徐惠五個月大就開始說話了,四歲就熟讀《論語》、《毛詩》,八歲擅長寫文章。父親徐孝德曾讓她試著擬《離騷》作詩,她寫了《擬小山篇》:“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父親看后大吃一驚,知道這孩子的才華想蓋都蓋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馬上廣為流傳。唐太宗聽說后,將她召為才人。
因才受寵
徐惠入宮后,手不釋卷,詩文更加優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筆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禮待她,提升他父親禮部員外郎,其后又升她為充容
上疏極諫
歷代圣母賢妃圖之徐惠上疏(清人繪)
貞觀末年,李世民多次興兵攻打四方少數民族,在多處修建宮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駕幸玉華宮,徐惠伴駕,上疏說:”東邊駐軍遼海,西邊討伐昆丘,弄的軍困馬乏、糧草匱乏。用農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戰爭這無邊的溝壑;為謀取那些沒有收復的部族,卻喪失了這已經訓練好的軍隊。所以說國土寬廣并不是長久安定的辦法;百姓辛勞是容易動亂的因素。“
又說:“翠微宮、玉華宮等,雖然依山傍水,沒有構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運輸之類,也是很煩雜、勞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樂認為是安樂;沒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樂認為是快樂。”
“精雕細琢的珍寶玩物是喪失國家的刀斧,光彩奪目的珠寶玉器是侵蝕人心的毒藥,這些雖然看著奢華美麗,但不能不去遏止這類需求。事業安泰是志向容易驕縱,時局安定時人容易放任自己。”
她所說的切中事理。唐太宗很贊同她的說法,賞賜了她。
憂郁早逝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哀慕成疾,不肯服藥醫治,病情危急時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先帝待我優厚,我希望早一點死去,魂魄有靈,能夠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寢是我的心愿。(新唐書所提及的狗馬為臣子自謙之詞,省略不影響句意,如晉·李密《陳情表》:……臣不勝犬馬怖俱之情……)接著又寫七言詩和連珠(注:連珠是詩歌每句有若干相同文字的一種文體)表達自己的心愿。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僅二十四歲,被追封賢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
家庭成員
關系姓名備注
父親徐孝德
母親姜化封行唐縣君,晉封金城郡夫人
查看完整表格
文學作品
露沁新詩—徐賢妃
徐惠現存的作品共計七篇,分為詩五首,《擬小山篇》、《長門怨》、《秋風函谷應詔》、《賦得北方有佳人》和《進太宗》。文賦兩篇《奉和御制小山賦》和《諫太宗息兵罷役疏》。
其中,根據學者的研究統計,現存以《長門怨》為題的唐詩共計三十七首,涉及詩人三十三人,徐惠之作是唐代同題詩歌中唯一的嬪妃和女性作者。《秋風函谷應詔》則被編入作為教導唐朝儲君和皇子們如何詩作文,具有啟蒙性質的皇室教材《初學記》。《奉和御制小山賦》應作于貞觀二十一年,徐惠陪伴唐太宗在翠微宮休養期間,此為和韻唐太宗《小山賦》之作。清朝學者王芑孫認為這兩篇作品是“和賦”文學形式的起源之作。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是一篇歷史上罕見的杰出的女性政論文章,為歷代史家所重,收入多部重要的典籍,如《舊唐書》、《新唐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