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進展
- 恨水殘生
- 盧溪橋
- 3063字
- 2018-12-21 14:28:42
蔡秋媛電腦面前顯示的是校招啟動會議之后一周的時間內,通過各類渠道應聘過來的簡歷的評估情況,在簡歷庫中的八百多份簡歷里,只有不到一百份的簡歷正在評估,這說明,基礎技術線的初試官們,在過去的一周里,在電話面試上所花的時間是根本沒有辦法滿足需求的。按照這個速度,至少要兩個月才能把過去一周投遞過來的存量簡歷消化掉,更不要說接下來隨著宣傳的逐漸加大,還有增量的簡歷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投遞進來。
蔡秋媛看著馮易水,按以前的經驗,這種情況更多的需要仰仗項目經理以及HRBP的力量。馮易水又仔細看了看詳細的簡歷評估數據,哪怕他支持的服務器技術部,評估情況也并不理想。馮易水抬起手腕看了看表,不到兩點,離下班還有幾個小時。
“以后每周把簡歷評估的進展,通過郵件的形式公示出來吧。”
“這樣不會讓技術總監們難堪嘛?”蔡秋媛有些擔心。
“我們只展示客觀進度,不發表觀點,數字本身是不會有問題的。”馮易水說得很堅定,蔡秋媛其實心里巴不得有這么個擂臺,去刺激一下電話面試的技術主管們。蔡秋媛其實知道,只是靠嘴巴去催促,效果是有限的。現在有人站出來為她“撐腰”,她也就理直氣壯地要去準備報告了。
“現在就準備吧,爭取下班前一個小時發出來。”馮易水說完,看到蔡秋媛有些為難,就又補了一句:“咱們一起做。”
馮易水把下午兩點的會議推掉,抱起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開始找工作的地兒,會議室早就被訂滿了,他和蔡秋媛只能找了一個相對安靜的公共區域,拉了一張白板,就開始了分析報表的準備工作。
宏觀展示框架很快就確定下來,基礎技術線各部門近兩周收到的簡歷數量、投入的評估人數、平均一份簡歷的評估時間、簡歷評估的完成率等指標及計算公式均在白板上被清楚地呈現出來。兩人快速地分工合作,拉原數據、清洗數據、數據較驗、圖表展示、美化……兩個小時不到,整個報表就完成了。一切準備就緒之后,馮易水站起來休息了幾分鐘,又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數據和郵件,這才輸入了收件人和抄送人,用基礎技術線校招團隊的公共郵箱發了出去。
郵件發出去之后,蔡秋媛有事先走了。馮易水正準備回工位的時候,茉莉怒氣沖沖地找了過來,她把馮易水剛剛發出去的校招簡歷評估進度的郵件在手機上指給馮易水看。
“我承認網絡技術部的評估速度是最慢的,但你也要問一下原因,不能這樣不分清紅皂白地就把郵件一丟,這太不負責任了!”
面對茉莉的指責,馮易水雖然知道這是她一貫的夸張風格,但這次面對“不負責任”這個評語,他心里氣聚到一處,騰的一下站了起來。“這只是數據的展示,最客觀的東西,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你這樣說我和蔡秋媛一下午努力完成的工作,我倒覺得更不合適。”
“你知道這周網絡技術有兩個重要發布嘛?你知道網絡的主管們加了多少小時的班嘛?你這個郵件一發,你讓網絡的同學們怎么想?”
“項目組發郵件,只是一個例行的提醒,并不可能去考慮每個部門有沒有異常情況……”
“在我看來,你這就是針對網絡技術部。”
“第一,網絡技術部評估進度倒數第一,服務器技術部倒數第三,所有的數據都在那里擺著,我并沒有針對誰;第二,這并不是一次性的數據發布,而是在現場招聘前,每周發布一次,郵件里也說了,每周的進度各有快慢,自己部門把握一下就好,沒有人批評你們。”
“你不用跟我在這里第一、第二的,你這么理性地時候,應該考慮一下同學們的個人感受,視人為人,你這樣的行為根本就不符合輝揚的價值觀。”
“什么時候你成為咱們公司價值觀的代言人了?我怎么不知道?剛才說‘不負責任’,現在說‘不符合價值觀’,這幾個帽子扣得一個比一個大啊。”
兩個人就在這公共區域你來我往地爭論了好一會兒,誰也說服不了誰,聲音卻越來越大,話也越來越難聽。茉莉揮舞著手臂要發表新論點的時候,她的氣焰忽然弱了下去,馮易水明顯感受到了這種氣勢的變化,回頭一看,徐其風正站在他的身后,左手拎著一個紙袋子,右手正拿著四分之一個包子向嘴里遞,零星的芥菜還沾在他圓乎乎的腮幫子上,左右倒分布得很均勻。
兩個人都不作聲的功夫,徐其風又向前走了幾步,拉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
“你們倆要吃嘛?”徐其風揚了揚手里的紙袋子,但紙袋口卻被他攥得緊緊的,“芥菜豬肉餡的。”
茉莉和馮易水都沒回答。
“給我倒杯水,我聽說有戲看,連滾帶爬就下樓來了,豆漿都落在樓上了。”
飲水機在三米開外,離飲水機近的茉莉不情愿地拿了一個紙杯,接了些溫水放到徐其風面前。
“你們倆繼續呀。”轉眼間,徐其風又把一個包子塞進嘴里,含含糊糊地說:“上午的會一直開到一點半,我沒吃飯但我都不敢跟雨荷講,你倆知道為啥嘛?她總讓我吃‘草’,我趁她沒注意,跑到食堂買了幾個包子,這多香!”
徐其風今年參加公司組織的例行體檢,血壓、血脂都比往年高得多,其實這從他圓滾滾的肚子上就能看出端倪來;從那以后,方雨荷每次給他訂工作餐,都只肯訂沙拉,最多加幾片全麥面包。幾十年的“肉食動物”徐其風對此“抱怨”過好幾次,但方雨荷充耳不聞,結果也只是從一家沙拉換成另一家沙拉,有時徐其風要“改善伙食”,就跑到食堂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包子鋪買幾個包子,就著豆漿一起偷偷打包上來。
“怎么兩個都啞巴了?”最后一個包子吃完,徐其風把紙袋子揉成一團,一場手,“唰”的一聲,紙團應聲而入飲水機旁邊的垃圾桶。馮易水瞄了一眼這距離,心想準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哪能就那么準。
“你今天回濱城嘛?”徐其風向馮易水問道。他知道馮易水每月至少回濱城一次,時間視工作的情況而定,沒有固定的日子。
“不回。”馮易水應了一聲。
“喲,一個啞巴說話了。”徐其風拍了一下手,“茉莉回不回濱城?”
“我家又不在濱城……”茉莉剛一回話,就知道又被套路了。
“另一個啞巴也說話了。”徐其風站了起來。“今天晚上咱們三人一起吃飯,茉莉你負責來挑個好點的地方,人均要五百元以上的。”
茉莉和馮易水又恢復到“啞巴”的狀態。
“不要怕花錢”,徐其風拍了拍胸脯,“你們倆請客。”
傍晚的時候,一下午斷斷續續的陽光,才將將要形成晚霞的時候,又羞答答地藏到云層里去了,天仿佛一瞬間就暗了下來,路燈、車燈和高樓大廈的燈火,把天空低矮的云層映襯出隱隱約約的暗桔色,好像是對剛才還未形成的晚霞表示惋惜。
徐其風開著車,車上的兩位“乘客”分別是馮易水和茉莉。本來這兩位“乘客”都要自己開車,但被徐其風阻止了。徐其風帶了酒,放到副駕駛的位置上,茉莉硬是要把那兩瓶酒抱在自己的身上,也不愿意和馮易水一起擠后排的座位。茉莉根本沒有去預訂什么五百元一位的餐廳,她知道徐其風只是認真地和他倆調侃,但她和馮易水一樣,也不知道此行要去哪里,只任由徐其風開車帶路。
車出了城,過了奔馬山莊,繼續向老東山后面繞去,路燈隔上幾十米才會有一個,兩旁也早沒了城市的燈火通明,一片幽暗,再拐了幾下之后,連路都沒那么平整了,茉莉坐在車上小心翼翼地抱著那兩瓶酒,生怕把它們打碎了又被徐其風“數落”。三人在車上交流也不多,徐其風專心地開著車,偶爾接個電話,茉莉看著車外,一只手抱一瓶酒。馮易水卻樂得自在,在車的后排獨自刷著手機。
張柔嘉回了馮易水信息,同樣也贊嘆了一下互聯網公司的效率,當然,馮易水通過郵件斗爭那一段她是不知道的。馮易水想再多了解一下黃惠琪,張柔嘉在電話那頭信誓旦旦地發信息說她閨蜜的能力絕對沒問題,她也會叮囑黃惠琪一定要跟多花些心思跟輝揚合作,保證讓“顧客”滿意,馮易水這才放心不少。
目的地終于到了,這并不是一個“典型”的餐廳,更像是一個私房菜館,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個小四合院出現在幾人面前,建筑通體以青色為主,一米以下的墻體都刷成了白石灰色,大門虛掩著,甚至連招牌也沒有,隱約有些推杯換盞的聲音,跳過庭院飄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