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張衡監測地震

作為一種地質災害,地震可謂自然界最可怕的現象之一,即使是今天,地震仍無法完全預測。可是在古代,人們就發明了一種儀器可以監測地震。

設計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個地動儀的人,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

公元78年,張衡生于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他自小刻苦愛學,很有文采,16歲以后便離開家鄉到外地游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陜西西安一帶),后來又到了首都洛陽,進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張衡非常喜歡研究天文、算學、地理和機械制造等學問。后來,他在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公元111年,張衡被征召進京,先后兩度出任太史令。太史令是一個掌管天文、歷法、預報天象氣候的官職,張衡前后任此職達14年之久,他的許多重大發明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東漢時期,我國地震非常頻繁。據記載,自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30多年間,共發生了26次大的地震。公元119年就曾發生過兩次大地震,第一次是發生在2月間,洛陽和其他42個郡國地區都受到影響,有的地方地面陷裂,有的地方地下涌出洪水,有的地方城郭房屋倒塌,死傷了很多人;第二次是在冬天,地震的范圍波及8個郡國的廣大地區,造成了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當時人們由于缺乏科學知識,對地震極為懼怕,都以為是神靈在作怪。張衡當時正在洛陽任太史令,他經歷了許多次地震,多次目睹震后的慘狀,痛心不已。為了掌握全國的地震動態,他記錄了所有地方上發生地震的報告,在已有的天文學基礎上,經過長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終于在公元132年(他54歲的時候)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用于測定地震方向的地震儀──候風地動儀。

據記載,張衡發明的這個儀器是銅質的,形狀像一個酒樽,上面有一個隆起的圓蓋。在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儀器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與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里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里,發出很大的聲響。于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對于張衡發明的這個地震儀是否能監測地震,朝中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相信的,也有表示懷疑的。但時間一久,人們對這件事也就淡忘了。公元134年12月13日,候風地動儀朝西方向的龍口突然張開,小銅球落入蟾蜍口中。但當時洛陽并沒有人感覺到有什么震動,于是滿朝文武議論紛紛,說張衡的那架儀器不可靠。但過不多久,洛陽以西相距1000多里的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飛馬來報,證實那里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這一下,人們開始信服起張衡的高超技術了。

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雖然只能測知地震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在人類同地震作斗爭的歷史上卻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人類從此開始了使用儀器監測地震的歷史,張衡因此被認為是人類從事地震科學研究的先驅和地震學的鼻祖。

張衡除了在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外,在數學、哲學、文學、繪畫等領域也有很深的造詣。

知識鏈接

張衡在數學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他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體積和內接立方體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還計算了圓周率,他計算的圓周率π值等于730/232=3.1466,這個值比較粗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的π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镇巴县| 手机| 饶阳县| 高密市| 来凤县| 洛川县| 丹寨县| 惠东县| 丘北县| 玉田县| 奉节县| 邳州市| 湖口县| 新化县| 建水县| 泗阳县| 都昌县| 简阳市| 安龙县| 通州区| 中卫市| 承德县| 白城市| 天峻县| 宜州市| 高碑店市| 澎湖县| 会同县| 汾西县| 诸城市| 马关县| 德格县| 和顺县| 罗田县| 西安市| 洛扎县| 垦利县| 仁寿县| 什邡市|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