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彼得·貝倫斯:德國現代設計之父

彼得·貝倫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師,工業產品設計的先驅,德國工業同盟的首席建筑師,被譽為“第一位現代藝術設計師”。

彼得·貝倫斯,1868年出生于德國漢堡,曾在藝術學院學習繪畫,1891年后在慕尼黑從事書籍插圖和木版畫創作,后改學建筑。1893年成為慕尼黑“青春風格”組織的成員,在此期間他受到了當時的激進藝術的影響。1897年他赴慕尼黑,1898年開始設計工業產品。1900年黑森大公召他到達姆施塔特藝術新村,在那里他由藝術轉向了建筑。1904年他被任命為杜塞爾多夫應用藝術學校的校長,在學校推行設計教育改革。

1904年彼得·貝倫斯參加了德國工業同盟的組織工作,1907年德國工業同盟在穆特修斯的大力倡導與組織下宣告成立,工業同盟的目的首先是要在各界推廣工業設計思想,勸說美術、產業、工藝、貿易各界人士,共同推進“工業產品的優質化”,其口號就是“優質產品”。1907年他受聘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擔任建筑師和設計協調人,開始了他作為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司、第一次聘用一位藝術家來監督整個的工業設計,也是第一次讓一位藝術家擔任董事,彼得·貝倫斯成為藝術設計史上第一個擔任工業公司藝術領導職務的人。

彼得·貝倫斯制定的生產綱領和工業產品樣品,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仍在起作用,他還制定了批量生產技術復雜型產品的藝術設計方法,這些方法后來成為現代藝術設計的職業手段。彼得·貝倫斯在AEG各方面設計的成就,就是工業同盟所追求的目標的一個典型范例。1909—1912年參與建造公司的廠房建筑群,其中他設計的透平機車間成為當時德國最有影響的建筑物之一,被譽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筑”。他設計的AEG的透平機制造車間與機械車間,其造型簡潔,摒棄了任何附加的裝飾,是貝倫斯建筑新觀念的體現。彼得·貝倫斯把自己的新思想灌注到設計實踐當中去,大膽地拋棄流行的傳統式樣,采用新材料與新形式,使廠房建筑面貌一新。鋼結構的骨架清晰可見,寬闊的玻璃嵌板代替了兩側的墻身,各部分的勻稱比例減弱了其龐大的體積產生的視覺效果,其簡潔明快的外形是建筑史上的革命,具有現代建筑新結構的特點,強有力地表達了德意志設計聯盟的理念。

彼得·貝倫斯還為AEG做了大量的平面設計,AEG的標志在幾年時間內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并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作為工業設計師,彼得·貝倫斯設計了大量的工業產品,如弧光燈、電風扇、電水壺等,奠定了功能主義設計風格的基礎。他把外形的簡潔和功能性作為工業產品設計的標準,從他1908年設計的臺扇和1910年設計的電鐘上看不到任何的偽裝與牽強。他通過改變容量、局部的幾何形狀、材料和裝飾的途徑,設計了電水壺系列,基礎模式有圓底、橢圓底與六面體,后者被稱為“中國燈籠”。彼得·貝倫斯把純粹的幾何圖形與簡潔而精致的裝飾很好地結合起來,使這些產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從手工藝那里借用的價值。如電水壺,貝倫斯設計出三種壺體、兩種壺蓋、兩種手柄及兩種底座,從中選擇并加以組合,共有24種樣式;電水壺有水下加熱電阻絲,錘擊的效果及藤條覆蓋的手柄顯示其為手工制作。他是第一個改革產品設計使之適合工業化生產的設計師,他設計的電水壺充分考慮了機器批量生產和標準化的特點,水壺的提梁和壺蓋都可以和別的造型的水壺配件互用。

盡管彼得·貝倫斯參加了新藝術運動,卻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工業產品設計的先驅,被視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他一直關注“維也納分離派”的設計探索,逐漸看清了設計藝術改革與發展的道路,認識到新時代的設計必須將工業生產技術和材料工藝緊密地結合才能擁有活力。從20世紀初開始,貝倫斯開始探尋適合大工業機械生產方式的設計道路,在設計的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成為現代工業建筑師。

彼得·貝倫斯還是一位杰出的設計教育家,擔任過迪塞爾多夫實用藝術學校的校長、維也納與柏林普魯士兩地美術學院的建筑系主任。1910年間,沃爾特·格羅皮烏斯、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勒·柯布西耶等,都在柏林彼得·貝倫斯的辦公室工作過,他們后來都成了20世紀偉大的現代建筑師和設計師。所以他更重要的意義是影響和教育了一批新人,使這一批人成為第一代成熟的工業設計師與現代建筑設計師。

彼得·貝倫斯寫了許多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主張對造型規律進行數學分析。他拒絕復制歷史風格,而在研究植物、花卉的造型和動物界、植物界線條的基礎上堅持理性主義美學原則。他的設計風格接近幾何圖形,因而易于轉向純工業形式的創作。彼得·貝倫斯還指出,在關于藝術與技術的關系中,與藝術家所堅持的傳統相比,技術更能夠確定現代風格,同時通過批量生產符合審美要求的消費品可以逐漸改善人們的趣味。技術和文化的結合是文化的新源泉,與其說它服務于生活的審美改造,不如說它服務于全民的社會利益。因此貝倫斯在考察藝術形式時,一直力圖表明視覺形式對于作為人類文化一部分的物質環境而形成的意義。

知識鏈接

促進現代建筑產生的需求因素之一是高層建筑,另一個因素則是現代工廠建筑。現代工廠對空間、照明、流通的要求都促進了現代建筑的發展。彼得·貝倫斯于1909—1912年參與建造公司的廠房建筑群,其中他設計的透平機車間成為當時德國最有影響的建筑物之一,被譽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无锡市| 尤溪县| 原平市| 乳山市| 商南县| 旬阳县| 武乡县| 沁源县| 拉孜县| 曲麻莱县| 玉林市| 峨眉山市| 峨边| 红河县| 信宜市| 南雄市| 彭阳县| 博兴县| 鄂伦春自治旗| 电白县| 邯郸市| 林芝县| 河南省| 雷山县| 祥云县| 东丽区| 遂昌县| 洪雅县| 定襄县| 陈巴尔虎旗| 新昌县| 华容县| 靖西县| 康保县| 宝丰县| 恭城| 台州市| 孝感市| 梧州市|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