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市,坤寧宮女官韓秀娥采買脂粉、點心、水果后徑直前往天門。
張平安已在這里等候,空闊、寂靜的通天石階頂端的平臺處,韓秀娥、張平安調兌脂粉,一同為張平安的死尸化妝。
死亡近十天,這具尸體雖有靈氣補充,可體型、面容日漸干枯,宛若干尸。
尸體終究是尸體,不是什么分身,或者身外化身。
張平安放下胭脂,道:“姐姐,就這樣吧,我終究是現在我,眼前不過一具尸體、遺蛻而已,跟蛇皮、蟬蛻、蠶繭沒什么區(qū)別。”
韓秀娥不語,張平安拿起濕巾擦拭干尸臉上厚厚的油膩脂粉,露出青白、收縮起皺的面容,干尸眼球已萎縮不見,只留下黑漆漆兩個眼孔,嘴中獠牙生長,快要露出唇縫。
這時候周道登從天門走出,對張平安稍稍欠身拱手施禮,手中握一枚淡淡白光的符詔:“老夫周道登,受道主青睞,征授承天使司左通政。”
“原來是周通政,我乃護持天門中郎將張平安。”
張平安拱手還禮,周道登就說:“今后同在道主座下效力,還望張中郎將提點一二。”
待張平安客氣一句后,周道登就斂去淡淡笑意:“張中郎將,你這控尸神術已引發(fā)京中內外震驚惶恐,為消解皇帝、公卿誤會,本官以為你不妨帶著尸身去一趟內庫,為尸身領取一身得體武備。最好途徑內市,使宮里宮外都明白這件事兒。”
張平安看一眼自己面容干枯的尸身,拱手:“本將明白了,周通政還有何指教?”
“不敢,只是為道主出謀,消除誤解而已。”
周道登又拱拱手,對韓秀娥也稍稍見禮,就轉身昂首闊步而去。
呂維的真正稱呼,按呂維的規(guī)劃來看,不是什么真人、仙家、仙尊,而是道主。趙宗賢、錢天寶這些人身份目前只是仆役,以道尊稱呼。
洞天世界內,呂維登上天官樓閣,沉思良久,還是認為周道登危言聳聽,故意夸大事情嚴重性,為的就是恐嚇自己,好求一個進身之階。
但多少也有一點道理,皇帝始終逃避不敢來見自己,這就是明證。
至于大明朝各地督撫、總兵、知府起兵清君側,誅殺自己這個‘妖龍所化的邪道’,呵呵,這周道登還真高看大明朝官員膽量和責任感。
歷朝歷代的官員節(jié)操,不好預測;唯獨明末、清末的官員節(jié)操,是真不能抱以期望。
不過總的來說,周道登不管才能品格如何,這終究是一個名聲還算可以,又擔任過禮部主官,又被朝廷罷免官籍的人。推敲大明律,周道登只是一個平民,自己征他為官,自然和袁樞、盧象升不同。
周道登以后將吃自己發(fā)下的俸祿,不再吃戶部的俸祿。
換言之,說的再露骨些,周道登為自己效力、謀算大明朝才是分內之事;不像袁樞、盧象升,吃大明戶部的俸祿,就有義務對大明效忠,不能和自己討論算計、蠶食大明社稷的事情。當然,道義上是這么一回事,等相互熟悉、彼此信任生死榮辱與共后,黨同伐異這么簡單的事情,還需要自己主動授意?
周道登以他自己的理解,認為自己抓住了機會,并果斷出擊冒險拜見仙家;朝中公卿、百官那么多人,一個個心思、算計自然比起周道登來說不差多少。
又見袁樞、盧象升轉呈仙家的公文都有相應批示,這說明仙家是關心大明政局的……關心就好,就怕仙家封鎖天門不與朝廷溝通。
于是乎,袁樞剛到西城的承天使司衙門,都察院左都御史周應秋親自等候,手里拿著厚厚一疊名冊。
特別擅長燉豬蹄的周應秋自然是一個合格吃貨,長得圓圓胖胖面目和善,遞上名冊,聲音朗朗理直氣壯,直言不諱:“袁天官,近來院中御史計較,以為仙家超然世外,行事自然秉持天道正義。而我都察院所設,本意就在監(jiān)督朝綱百官,行糾察矯枉之事,不使奸邪躋身朝堂,行禍國殃民之亂事。”
周應秋觀察袁樞神態(tài)反應,見無抵觸厭惡之色,就繼續(xù)溫聲細說:“從世情法理來看,我都察院就該效仿僧錄司、道錄司及欽天監(jiān)舊事,從此隸于仙家門下,追隨仙家,都察院上下廉潔自愛以身作則,如此監(jiān)督朝綱百官,必能使朝野文武兢兢業(yè)業(yè),清廉如水。”
袁樞翻閱名冊,見左都御史周應秋起頭簽字,一應在京御史都有簽字,按著級別從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再到京城周邊的巡防、兵備御史,再到各類在京御史,大大小小過百人。
“周總憲,這是何意?”
“袁天官,我等并無他意。”
周應秋語氣平和,微笑著:“再過不久,各地總督、巡撫、十三道御史、及兵備道員也會一同聯名上奏,請朝廷改制,使都察院隸屬于仙家門下。”
政變,這不是政變,那什么是政變!
袁樞臉色僵著,周應秋又說:“近日,院中上下共議令堂提議專設朝鮮總督一事,我等深以為然。此事若成,兵部侍郎銜無法統御朝鮮總督,故,應遷右都御史,加兵部尚書銜。”
袁樞還是不語,名義上的總督、巡撫大臣外派,一般都會加掛都察院僉都御史官銜,如宣大總督、陜西三邊總督,現在的西南五省總督,又會加掛兵部侍郎銜,或者副都御史,或右都御史官銜,以增加其權威。
幾乎,所有的督撫大臣,都在都察院掛名,這是一個遍及朝野的超級大衙門。
如果都察院上下一心同時易幟,這都不叫政變,那什么叫政變!
為了長生,為了跳出閹黨這艘破船,這幫在掃除東林后,在朝野掌權、當政的家伙已開始迫不及待的要轉換陣營,生怕動手完了,讓其他人趕到前頭去。
周應秋又取出一封名單折子遞給袁樞:“這是右副都御史遼東經略王之臣;右僉都御史、山東按察使、兵部侍郎袁崇煥;右僉都御史、兵部侍郎宣大總督張樸,及右都御史天津巡撫畢自嚴四人回信。”
袁樞接過,就見折子里夾著以上四位的親筆信,蓋著私印。尤其是畢自嚴,他父親袁可立的至交好友,三邊封鎖政策的強力支撐者……竟然也參與進去了。
隱約有窒息感,袁樞暗暗咬舌:“周總憲,此事若流傳出去,就不怕都察院上下血流成河?”
周應秋口吻平靜:“周天官少年得意,自不知人生苦短。今仙家出世,我都察院上下締結同心,為追隨仙家得享長生逍遙,又何必在意凡俗權勢之爭?不拘齊黨、宣黨、楚黨、浙黨還是什么秦黨、閹黨,比之仙家長生,這諸黨之爭猶如蝸角之爭。細細想來,豈不可笑!”
“從古至今多少英雄人物苦尋長生而不得,今長生之機就在面前,哪能遲疑?”
“袁天官,再有月余時間,天下督撫聯名進獻血書于仙家。若仙家遲遲不應,我等也怕魏忠賢察覺,唯有聯名上表朝廷,請皇上誅殺魏閹掃除閹黨。”
盯著袁樞眼睛,周應秋口吻冰冷:“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還望袁天官體諒我等唐突貿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