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要上天(求推薦/求收藏)
- 航天霸主
- 快舟
- 2422字
- 2018-12-25 13:54:35
簡單交流介紹之后,雙方也算是互相認可了對方身份。
作為EV-1電動汽車總工程師,目前是全球范圍內排名前三的純電動汽車設計大拿,艾爾熱情地邀請章昭坐下詳談。
當然,美國人坐下詳談也是很直接的。
就比如在某些專業方面,眼前這位美國人所知道的消息,甚至比章昭了解還要更多些。
科考尼:“我記得你們國家在1992年的時候,跟美國國防部有一個聯合項目,應該是叫遠望號電動汽車來著,后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繼續做下去,前不久又聽說,好像是在你們國家已經有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了?”
看得出,作為電動汽車領域大拿,科考尼很努力地想要知道更多的消息。
可這次遇到個西貝貨,顯然是沒可能得到科考尼想知道的信息,章昭哪知道什么電動公交,放眼整個巴蜀大地的公交系統,除了傳統柴油車動力之外,更多則是CNG天然氣燃料車。
不過嘛,現在肯定也不可能實話實說。
很委婉地:“我們學校現在主要的目標是乘用車領域,目前華國本土汽車工業在這方面差太多了,需要產業界、教科界花大力氣補課。”
科考尼愣了神,還有這種操作:“乘用車領域,你確定?”
再看章昭的眼神,就好像是看到了現實版的唐吉坷德,接著再問:“你是打算繼續做內燃機動力,跟現在那些已經算龐然大物的國際巨頭對抗嗎?”
堅定地搖搖頭,這位美國大胡子有他自己的看法,似乎并不看好大陸在內燃動力乘用汽車領域搞自主研發。
算算這一路下來,科考尼見過太多風浪。
對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現狀的領悟,其實早已經遠遠超過了對技術本身的看法,反而是來到了更高層次。
強大如美國本土汽車三巨頭,也都在內燃汽車領域被日韓汽車品牌圍攻,最終落敗,何況現在已經是八國聯軍入駐狀態下的大陸地區乘用車產業,還真的有可能逆勢而生嗎?
反正科考尼并不看好,而章昭若還繼續死抱著傳統內燃氣機,兩人也沒必要繼續交流了。
還是堅定地搖搖頭,也算是來自美國友人的忠告:
“放棄吧,在內燃機乘用汽車領域,世界產業格局已經很難再有變化,你們那邊是很難再有新的起色。”
章昭知道十多年后的國產自主品牌能達到什么水平,他當然不會認可艾爾這些看法,張嘴正欲辯解。
然而,科考尼再度搶先:
“你們國家已經加入世貿組織,權利和義務都是相對應的,而在乘用汽車這個領域,伴隨著未來幾年的關稅按照你們所簽入世協定那樣持續降低,還能抵擋日韓兩國大舉進攻嗎?”
入世協議!
汽車關稅!
如果說,真的要將關稅放開的話,未來可能還真就...
關于汽車產業的未來,這確實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話題,但章昭此行并非為了這些暫時無關痛癢的話題,迫在眉睫是趕緊找到合適的動力電池。
話歸正題:“內燃機動力汽車以后的格局如何,現在都還不好說,但有一點很明確,現在我們對鋰動力電池很看好,對吧?”
這話又說到正題了,科考尼其實也不想繼續之前的談話,關于鋰電池,雙方還有的談。
走在前面,引領著章昭往里面走,兩人來到另外一輛黃色的電動跑車前面,相比方才的EV-1電動汽車而言,這輛車少了些科幻味,但更加貼合2002年的主流跑車設計理念。
還是由科考尼跟章昭介紹:“這是我們才開發的鋰電池動力技術驗證車,經過測試,他可以一次充電最長續航跑480公里,確實比EV-1的260公里數據好了很多。”
續航里程幾乎翻一倍,這便是鋰動力電池相比鎳氫電池的絕對優勢。
存儲同等電量,鋰電池的重量可以輕巧一倍左右,而對于探空火箭設計工作而言,這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章昭:“如果方便的話,我想請問一下,現在你們所使用的電池能量密度大概有多少?”
科考尼:“幾種主流的鋰電池方案都測試過,對鈦酸鋰、三元鋰、磷酸鐵鋰分別做過對照,在限定安全、循環壽命前提下,它們的能量密度普遍都在65-90kw/kg,普遍都比鎳氫電池35kw/kg的數據要好了很多。”
說實話,這數據其實并不太好看,比起十年之后動輒200kw/kg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而言,現在的技術確實還顯得有些不太成熟。
但只要有,他就比沒有來的好。
章昭:“三種電池里面,C數最大是那款?”
科考尼想了想,還是毫無保留地如實給予回答:“C數最大的是鈦酸鋰電池,它最高可以達到10C,其它的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都在5C左右,不過汽車用不到這么大的C數,行業建議最好還是采用磷酸鐵鋰,或者三元鋰就行。”
鈦酸鋰電池能夠達到10C的放電倍率,這還算可以接受,但章昭卻有些不甘心。
繼續追問:“還能再繼續提高嗎,我可以犧牲電池的循環壽命。”
“若是可以犧牲電池壽命,那應該能夠達到15C,這已經是當前技術水平的極限了,再繼續提高就有短路爆炸的可能。”
15C放電倍率,意思就是在4分鐘之內,可以將電池里面的電全部放出。
有如此彪悍的性能,章昭表示還算滿意,雖然還無法跟火箭發動機只工作2分鐘的實際情況相匹配,但想想也能接受。
默默地計算著,如果使用鈦酸鋰動力電池,需要付出的代價是:
僅僅只從電功率方面看,一臺小火箭發動機需準備3kg的滿電鈦酸鋰電池供電,但鈦酸鋰電池最快放電時間4分鐘跟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2分鐘有一倍差距,這意味著需要6kg的電池組供電。
同時,為了保證一定使用余量,將電池重量定在9kg顯然才比較合適。
而章昭的火箭整體方案是按照兩級入軌設計,所以需要兩臺火箭發動機,對應還得再翻一倍的電池組重量,總計19kg電池組。
能接受嗎?
算下來,其實也還可以,橫向對比其它電池方案:
鎳氫電池需要40kg以上,三元鋰和磷酸鐵鋰也都要30KG左右,而它們顯然都不太合適。
章昭:“現在有鈦酸鋰電池組的成品嗎,我需要采購一批做測試。”
話到這里,科考尼也開始有些懷疑,面前這人,他真的是在研究電動汽車嗎?
犧牲電池循環壽命,去追求超大倍率放電,這顯然不合符電動汽車的需要,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對這些問題還是能夠一眼看出。
皺著眉頭,對章昭搖搖頭:“東西我們的確有,但我還不能給你,因為你不是用它去開發電動汽車。”
似乎,被發現了?
其實想想也就釋然,被發現又如何,自己又不是拿去搞什么違法亂紀的勾當,這還有什么不能說的。
神秘地透露:“的確不是做電動汽車,因為我用它上天。”
說著,章昭豎起右手食指,配合著面部微笑,還有你懂得小眼神,一起指向了蔚藍而深邃的天空。
鋰電池上天.....
科考尼徹底凌亂了,都是什么情況,完全聽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