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軍入川討袁概述
- 回憶護國討袁
-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6416字
- 2018-12-14 16:02:23
祝鴻基
云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護國軍第一軍蔡鍔任總司令,羅佩金任總參謀長,李曰垓任秘書長,劉云峰、趙又新、顧品珍、戴戡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梯團長。第一梯團為左路,經過昭通向敘府前進;第二、第三兩梯團為中路,經過威寧、畢節向瀘州前進;第四梯團為右路,經過松坎向綦江、重慶前進。繼復組織第二軍,以李烈鈞為總司令,張開儒、方聲濤等為梯團長。第三軍總司令由唐繼堯兼任,以趙鐘奇、黃毓成等為梯團長,先后向黔、桂兩省前進。
時四川將軍為前參謀次長陳宧,是袁氏的心腹。陳帶入四川的北軍為伍祥禎、馮玉祥、李炳之各一混成旅,另有川軍周駿第一師,劉存厚第二師(后來一部分反正),鐘體道第三師。云南獨立后,袁氏又派北洋陸軍第三師曹錕、第七師張敬堯、第八師李長泰所部入川,分布瀘州、重慶。另外,成都新組步兵一團。其他雜項部隊尚多。
護國軍左路軍進攻敘府
盤踞敘府之北軍為馮玉祥、伍祥禎兩個混成旅及漢軍數營。一九一六年元月十六日,護國軍左路第一梯團長劉云峰所部鄧泰中、楊蓁兩支隊與敵接觸。十七日晨進攻黃坡耳嘴,進占燕子坡。十八日擊潰黃果鋪之敵北軍約一混成旅、漢軍數營,跟蹤追擊,當夜即占領橫江。十九日第一支隊由正面隔江遙擊安邊之敵為佯攻,第二支隊由金沙江下游羅東渡江進攻敵軍側背為主攻。時將昏暗,敵軍由屏山來援,暗躡護國軍之后。護國軍分兵御之,苦戰數小時,敵不支,棄械潰退,遂占領安邊。二十日,護國軍乘勝追擊,經百樹溪占領敘府。袁氏聞耗大震,褫伍祥禎川南鎮守使職,責令戴罪立功。四川將軍陳宧懸賞五十萬元,調兵分四路圖敘。經護國軍一、二兩支隊分頭浴血抗戰,各個擊破,敵卒不得逞。
護國軍中路進攻瀘州
駐守瀘州之敵為北洋陸軍第三師、第七師、第八師之一部及川軍第一師。一九一六年元月二十六日,護國軍中路董鴻勛第三支隊抵畢節。二十七日貴陽宣布獨立,推劉顯世為都督。董抵畢節,即與川軍第二師劉存厚密約,三十日董支隊由赤水出發至雪山關,劉軍佯敗,三十日抵永寧。
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于元月十四日率總部各處人員出發抵威寧,用電話告訴唐都督說,英國與袁世凱勾結,你對英領事要注意。三十日抵畢節,得劉存厚電話說,請老前輩出綦江,這方面由我負責。蔡總司令說,我董支隊馬上就到永寧,與你協攻瀘州,可是你要明確地表示。劉答曰:“是,是。”于是劉于二月二日到納溪宣布獨立。董支隊與耿金錫炮團抵納溪。五日與劉軍會師,攻瀘州,戰于藍田壩。六日晨,敵人大潰,渡江逃,大江西南歸護國軍所有。于是董、耿率所部由泰安場渡過長江,進攻瀘州、小市。劉軍支隊長陳禮門、田頌堯率所部守藍田壩、月亮巖等處,后失利,陳禮門自戕殉職。董、耿所部為劉部所牽,退納溪,劉軍退江安。
此時蔡總司令抵永寧,即派參謀祝鴻基、周紹之、周興權往前線視察,幫助前線。十三日何支隊長海清、李營長文漢率所部抵納溪,劉軍亦到,一致與敵作激烈的爭奪戰。十四日早晨敵人吳佩孚旅由護國軍右后方雙河場渡過小河襲擊護國軍后方安福街、光山一帶。幸守兵猛力抵擋,又抽調納溪前線的兵一小部馳回增援,協助猛擊,戰至午后將該敵全部擊退,轉危為安。
此時,劉存厚迭問祝、周參謀等援軍就到否。祝、周為壯其氣答曰,援軍在今明日可以陸續到達。劉又說,趙梯團長來前線,大家支持。祝、周等以當時戰斗異常激烈,只好暫在前線幫助,俟晚即馳至瑞蓬溪請趙明日到前線指揮。祝鴻基上蔡總司令戰斗報告,略謂:此次董、耿所部雖遭挫折,但瀘城一戰震動全蜀,已寒敵膽。現在納溪前線敵眾我寡,戰況雖烈,幸我何海清、李文漢所部精銳善戰,其氣甚旺,足以控制敵人云云。十六日總參謀長羅佩金到納溪,親至前線督戰。十九日第三梯團長顧品珍率所部朱德支隊及曹之驊營亦到,立即加入前線作戰。顧梯團長進駐前線棉花坡陶家瓦屋,負指揮前線作戰之責,連日發動最強烈的攻勢。二十三日蔡總司令亦到達納溪指揮,士氣大振,節節猛攻,再接再厲。該敵被迫退至朝陽觀一帶高地,憑險設防,頑強抵抗。護國軍奮不顧身,英勇沖殺,左右翼已進占廣大地區,唯朝陽觀地勢極險,屢攻不下。此時,該陣地前沿突發現有一人宣稱:彼此同胞,為袁世凱一人做皇帝自相殘殺,實屬痛心,毋庸再戰等語。
當護國軍正在向當面之敵猛攻之際,忽有農民來報,有敵二千多人沿長江左岸向納溪前進企圖擾亂。蔡總司令即派蔣文華營渡過長江將該敵擊退。在整個作戰時期,常有農民把茶飯送給護國軍前線官兵,又有農民誤把敵人負傷官兵抬送給護國軍,護國軍都予以優待,送至野戰醫院診治。護國軍士氣堅定,上下一心,雖風餐露宿和傷亡甚眾,氣不為沮。
護國軍中路轉移陣地
一九一六年三月二日,護國軍左路敘府失守。三日,蔡總司令率總參議石陶鈞、參謀祝鴻基前往前線視察。行抵右翼遇幾名士兵由前線向后方走,當即責令仍返前線。行至雙合場小河邊,見一個傷兵臥在岸上,蔡總司令即命隨從士兵把該傷兵背上民船躺臥。蔡總司令把自己所穿的外衣脫下蓋在該傷兵身上,順流回到納溪,把該傷兵送至野戰醫院醫治。隨后,蔡一面令總參議石陶鈞、參謀王兆翔到后方三層鋪附近選擇陣地,一面草擬轉移陣地計劃:
一、我軍中路各部隊準于三月七日午后十二時由前線撤退,向白節灘、三層鋪、三百坎、大渡口、江安一帶轉移,整頓后,即行大舉反攻。
二、第二梯團轉移白節灘。
三、第三梯團轉移三層鋪、三百坎,但轉移時,須留一小部占領安福街光山警戒。
四、何支隊轉移大渡口。
五、劉軍轉移江安。
六、警衛大隊占領納溪城東北門外一帶高地,收容掉隊人員并作好警戒,俟前線部隊撤完,翌日早晨轉移大洲驛。
七、各部隊轉移由第三梯團長顧品珍指揮。
八、總司令部轉移大洲驛。
四日,蔡總司令派參謀祝鴻基前往前線把預定轉移陣地計劃先行傳達顧梯團長,請他預先準備一切。顧云,你報告總司令,現在我每天由陣地抽調一營來做預備隊,很可以支持,不必撤退。設若要撤退,我等待部隊撤退后,就派一個搜查隊搜查納溪城各處還有我未退人員和遺棄物資否,然后破壞小河橋。祝把顧的話回報總司令。總司令說,昨天我們視察前線就見士兵有向后方退的,若不乘此轉移,一旦崩潰,我何以對云南父老。五日就把轉移命令分別交送第二梯團長趙又新、第三梯團長顧品珍和川軍軍長劉存厚。七日午后九時許,總司令忙中還擬致敵人一信,略謂:
袁世凱盜竊民國,妄自稱帝,為其子孫計,為一己之私,不惜犧牲一切,迫使諸君為其竊國之工具,來與我人民護國軍戰。數月以來,彼此沖擊,血肉橫飛,煮豆燃萁,良用慘戚。前數日據前線報稱,某君在陣地宣言,彼此同胞,為袁世凱一人做皇帝自相殘殺,實屬痛心,毋庸再戰等語。聞悉之余,佩慰奚如。故數日以來,停止攻擊,靜待諸君之商榷。如能一致仗義救國,并肩北進,殄彼兇殘,以護民國,實我國人無疆之庥。茲我軍暫避三舍,靜候明教。
此信擬就,即令祝參謀照寫數封,一封交由來我野戰醫院盡義務的外國教士醫生等代為轉交,其余幾封置于納溪街上各鋪臺上面。那時已至十時左右,祝把寫就的信呈總司令,正在閱看之際,衛兵來報川軍已退至行營門口。總司令馬上出去申斥該軍,說不到退的時間不準退,即令支隊長田頌堯率該軍去納溪城外警戒。田遵命率該軍去后,顧梯團長說,時間不早,請總司令先走,我在這里維持,留祝參謀在我這里相助。總司令走后,陸續有小部士兵退回,顧梯團長即率祝參謀到浮橋堵止。顧梯團長持手槍對他們說,退的時間不到,不準退。你們勿用怕,我在這里,要死大家死在一堆,你們仍到前方警戒。該士兵等都遵命不敢退。又有周崇頤營長來面報顧梯團長說,該營去大渡口路遠,請準許先走,顧即準他率部過浮橋先走。到了十二時撤退的時候,顧梯團長一面通知川軍撤退,一面令自己的各部撤退到安福街集合,聽候訓話。這時敵人屢放照明彈于空中,但是他們并不敢前進一步。顧梯團長在安福街對各部隊訓話后,即令各部隊按次序出發,向指定地點移動。然后又到野戰醫院對負傷官兵訓話,安慰他們,并囑托外國教士醫生等善為醫治,用款若干,我們由永寧匯還。醫生教士皆欣然允諾。隨后又令警衛大隊長賈紫綬嚴為警戒,明晨撤退后,務須把浮橋破壞。這之后,顧梯團長才率祝參謀及隨從士兵向后方起行。第二日午前八時左右到達渠壩驛,適遇總司令和石總參議、王參謀、王支隊長、耿團長等將要早餐,顧梯團長、祝參謀也就參加早餐。
席間總司令對顧梯團長說,朱支隊長尚未撤退,將要死在你們手上。顧梯團長一聽,連說“干不了,不干了”。祝參謀當即起立把昨夜顧梯團長指揮撤退的辛苦周到的實情詳細報告,并說朱支隊已按時撤退,敵人不敢前進一步,請總司令不必焦心。吃罷飯,顧梯團長才說,昨夜祝參謀同我在浮橋上堵止先退的兵,我說退的時間未到不準退,莫要怕,我在這里,要死大家死在一堆……飯后休息一會兒,大家就向大洲驛起行,不多時即到達。
天色將晚,總司令據報警衛騎兵連長呂維周不在三層鋪警戒,已經回到大洲驛,就令祝參謀去察看,如果屬實,就地槍斃。于是祝參謀去晤呂連長說,總司令據報你不在三層鋪警戒,回來大洲驛,你馬上率部往三層鋪警戒,我可以回報總司令說你因病獨自來大洲驛吃藥,后即返三層鋪。呂連長聽后,立即率所部去三層鋪。祝參謀依樣回報總司令,總司令對此事不再追究。
護國軍大捷,敵軍要求停戰議和
一九一六年三月八日蔡總司令返抵大洲驛后,積極整頓,調軍警督察大隊長聶明德任第五支隊長,調參謀祝鴻基任第五支隊中校團附,召集各將領會議議決,仍守白節灘、三層鋪一線,伺機出擊。白節灘方面,令金支隊自行更番守陣地;三層鋪方面,令王支隊自行更番守陣地;其余皆在后方休養。適貴州劉都督接濟軍餉五萬元,蔡總司令盡以犒賞官兵并集合官兵訓話,以血淚申大義,以軍法勵怯懦。當時即把在打鼓場警戒聞風而退的軍警督察大隊的中隊長一名及第六支隊臨陣退縮的排長一名宣布罪狀,予以槍決。此后士氣為之大振,皆存有進無退之心。這時又接廣西陸榮廷三月十五日宣布獨立的通電及義軍在廣東肇慶成立都司令部,岑春煊任都司令,梁啟超任都副司令,李根源任都參謀的電。總司令認為時機已至,乃下令第三梯團長顧品珍率所部五、六兩支隊于三月十七日夜間襲擊占據茶塘子及梁山一帶之敵人。當日午夜我軍正面攻入茶塘子敵人防線,殺掉哨兵后,將炮機拆下,始大聲呼殺,震動山谷。敵于夢寐間無所措手足,被刺殺于壕中者數百名,逃出者因兩側皆為絕壁,墜巖死者不計其數。左翼襲擊梁山斃敵甚夥,全線虜獲戰利品無數。連日跟蹤追擊迫近納城,該敵精銳喪失殆盡,其膽已寒,二十二日即向護國軍要求停戰議和。
在這期間,有一天,由前線士兵監視著送來白馬廟第五支隊部英國人一名,他一見聶支隊長和祝中校就向他們道喜,說袁世凱不做皇帝了,只是做大總統。他說他是袁的顧問,要去見蔡總司令。聶、祝等仍令該士兵等監視著送他到大洲驛,看他對總司令說些什么。可是總司令不見他。他說我為你們中國辦事為甚不見,一定要見。總司令下令把他由原路押回,如若違抗就地槍斃。該英國人害怕,不發一言,遂由原路把他押解回去了。又有一天,占據敘府的北洋混成旅長馮玉祥派參謀張之江去見蔡總司令,路過白馬廟與聶、祝等晤談。據云,該旅奉命襲擊護國軍后方永寧,馮旅長明知永寧空虛,但是不肯受命襲擊……聶、祝等歡欣之余,就派官兵護送他到大洲驛去。俟后蔡總司令派副官伍彪同張之江去敘府晤馮玉祥。
蔡總司令一面迫袁退位一面備戰
袁世凱取消帝制后,蔡總司令致唐都督等電云:
袁逆之撤銷帝制,一因軍事挫衄,外交逼緊,財政困窮,人心鼎沸,乃迫而出此;一因獨立省分逐漸加多,護國軍勢力繼漲增高,無力抗御,姑借此下臺,以和緩國人之心理,孤我軍之勢力,仍盤踞現位以為卷土重來之地,其狡猾無恥,實堪痛恨。吾儕既揭義旗,自須貫徹始終,安肯罷休……
蔡總司令直接間接用各種方法迫袁退位。在復統率辦事處及徐世昌、段祺瑞等電中,皆義正詞嚴,根據法理、情勢、外交而決其不可再為總統,電末有云:
若眷戀不決,坐待國人盡情之請,彼時引退,則逼迫強制,終累大德;不退則再動干戈,又為戎首,二者必居其一。于此為國家計,為項城計,并懇諸公合詞規諫,無昧先幾。
蔡總司令因商停戰條件,應張敬堯之請,派劉梯團長云峰(劉,保定人,與張有同學之誼)至瀘州會議,無非欲相機運動,迫袁退位。
與此同時,蔡總司令迭電四川將軍陳宧促其從速宣布獨立,宧猶豫不決,后以各方催迫,漸有所動,又慮兵力不充,向蔡總司令乞援。蔡總司令撥兩梯團歸陳指揮,乃決心發動。蔡總司令致唐繼堯等電云:
二庵(陳宧,字二庵)歷電請以杏村、時若統帶滇軍四梯團,意在外拒北逆,內安反側。鍔前已允撥十營。實則合敘、瀘之滇軍現僅十三營,而兵不足額,其中持新械者只九營,不過姑應之以壯其氣耳。查陳氏所部現有北軍馮、伍、李三旅,川軍第一、三師全部,第二師之一旅弱,成都新成步兵一團,合計不下五十營,其他雜項部隊尚多,今竟求援于我,毋乃乞米于丐?
……
護國軍右路參謀長殷承以該方面的正面兵力過單,陣線綿亙幾二百里,竟無一預備隊,危險殊甚,擬請總司令暫緩撥濟陳宧。蔡總司令復電云:
二庵竟決心發動,不可不盡力玉成,以顧大局,而符成約。我如口氣松動,或不能以實力援應,彼仍騎墻,將如之何?正面兵力雖單,停戰期內似可無慮。過半月后,毓衡所部全到矣。
蔡總司令應陳宧之請,終于派雷飆、劉云峰率滇軍入敘府及自流井,援助其獨立。雷、劉所部到達敘府后,陳宧即于五月二十二日宣布獨立。蔡總司令五月二十四日有一電極饒風趣,節錄如次:
蜀省獨立,竟觀厥成。……回憶茲事,幾如嬰兒久孕,臨產無期,便便碩腹,群方疑為胎變,今竟誕生麟兒,母子俱吉,實民國無疆之庥。
初袁世凱以北軍在川失利,取消帝制,憂郁致病,繼聞在川北軍已與護國軍通款,又接四川將軍陳宧獨立電,以為變生肘腋,其病遽增,六月六日死于北京。六月七日副總統黎元洪就大總統任。
蔡總司令籌辦善后各事
蔡總司令在離開北京時已患喉癥,又因護國戰爭勞苦過度,以致病勢加劇,駐大洲驛舟中休養。當時,他曾親筆撰寫了《護國巖銘》。
四川都督陳宧通電下野尚未離職之際,新受偽命四川將軍周駿就派王陵基率兵西犯成都。陳部楊志澄一旅在簡陽一戰潰逃,馮、伍兩旅人無斗志。周軍逼臨城下,限三日內繳械。陳宧派人向蔡總司令乞援。蔡總司令命左翼軍總司令羅佩金率第三梯團長顧品珍所轄各部隊往援。各部隊到自流井集中后,即向占據資中之敵進攻。敵不支,向簡陽潰退,爭渡沱江,淹死者很多,在江邊被俘者三百余人。護國軍虜獲野戰重炮一門,山炮三門,步機槍二百多支。周駿集結該師全部于簡陽,企圖頑強抵抗。顧梯團長督率第五、第六兩支隊猛烈攻擊,再接再厲,將該師完全擊潰,斃敵甚夥,俘虜數百人,奪獲戰利品無數,殘余之敵向川北遠遁。羅、顧整隊進入成都,成都軍民紛紛請求蔡總司令西上就職。蔡總司令輿疾就道,抵成都籌辦善后各事。他所作的人事安排有:左翼軍總司令羅佩金代行督軍職務,督軍署總參謀長韓鳳樓,秘書長李曰垓,警衛團長何精璧。他把第三梯團編為第六師,師長顧品珍兼成都衛戍司令官;參謀長范石生,旅長王秉鈞、何海清,炮兵團長耿金錫,騎兵團長祝鴻基,步兵團長項銑、趙寶賢、周崇頤、楊希閔。第二梯團編為第七師,師長趙又新,參謀長楊森,旅長朱德、金漢鼎,步兵團長李如珠、唐淮源、趙遂生、李成禎。招討使熊克武部編為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兼。重慶鎮守使劉存厚部編為一軍,軍長劉存厚。任殷承為川邊鎮守使。是時蔡總司令喉病已深,亟欲擺脫,藉資療治。各方推誠挽留,有欲請督湘及請掌全國軍事教育者,蔡總司令均一一辭謝。
蔡總司令在成都十余日,布置初定,乃向中央請假赴日本治病,舉羅佩金暫代四川督軍,戴戡為四川省長,李曰垓為滇川黔礦務督辦。到達日本后,即入日本福崗醫科大學病院醫治,終因病重醫治無效,于民國五年十一月八日午前四時長逝,享年三十四歲。噩耗傳來,國人震悼。大總統派駐日公使章宗祥照料,頒銀二萬兩治喪,并交國務院從優議恤,追贈上將。經國會議決,舉行國葬,歸葬長沙城西岳麓萬壽寺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