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案情告破
- 我和崇禎有個約定
- 白發蘇蘇
- 3170字
- 2018-12-04 13:42:58
“賢婿,昨夜你與周老爺留在那縣衙,又與范縣令商議了什么?聽顧管事說,你半夜才回”。大清早的,李教諭便跑過來,巴巴地問道。
“泰山不用著急”,陸揚冷靜道,“今早一準兒有信”,他倒也懶得與李教諭解釋,省得他擔心。
“老爺,姑爺”,顧管事領著一個家仆也來到陸揚的院子,“這是夫人命老仆給姑爺送來的早點”。
看著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頭湯面,花樣繁多的澆頭,以及幾小碟酥脆的生煎、鍋貼,陸揚食指大動,那李教諭一臉慈祥,呵呵笑道:“賢婿先吃。吃完,再跟老夫好好說道說道”。
“好吧”,陸揚只好應道。這老丈的好奇心是真重啊,那便告訴他吧,希望他別太擔心。不過,人都是有脾氣的,那李教諭對黃霸天早就怨念深重,其實斷然不會怪陸揚莽撞的,倒是陸揚瞎擔心了。
一碗頭湯面、連同鮮美的湯汁下肚,陸揚心滿意足得不得了,剛要再嘗一個生煎,好好感受一下有丈母娘疼,是多么幸福時,便聽到一個家仆,過來報信道,“老爺,姑爺。衙門里來人了,說是案子有眉目了,讓你們過去,一同聽聽”。
聽到李府仆人的報信,陸揚與李教諭趕緊趕往公門。途中,陸揚向李教諭稍稍講明了一下昨夜范縣令的決定,讓李教諭寬心了不少。剛剛在府中,他聽到仆人報信,還以為案情又有反復呢,可是嚇得不輕。
~~~
到了衙門,只見范縣令、馮師爺、錢主簿、樊典史、趙捕頭等官、吏俱在,至于那張縣丞,還在“病”中,自然例外。堂下跪著吳三,還有一男一女兩名人犯。
看到李教諭、陸揚翁婿到堂,范縣令微笑著點點頭,道:“二位,昨夜本縣命趙捕頭突襲偵查,大有收獲啊”,說著,看了趙捕頭一眼,又道:“既然案情由趙捕頭查明,一事不煩二主,便由趙捕頭向李教諭翁婿說明一二吧”。
“是,堂尊”,趙捕頭沉聲道。接著趙捕頭便向李教諭、陸揚講了起來:“堂下這一男一女,男的是本縣鄉紳黃霸天的獨子黃名慶,女的便是那吳三的婆娘楊氏”。
“楊氏?!”李教諭驚道,“她沒死”。
“不但沒死,還活得有滋有味”,趙捕頭笑道,“昨夜,我帶著一干弟兄破門而入時,這淫婦與那黃名慶,正在床笫之間,翻云覆雨呢”。說完這話,堂上不少衙役都露出會心一笑,顯然昨夜是有份目睹到那無限春光的。
“將這兩人逮回后,既然確定楊氏未死,堂尊便命我立刻將吳三也緝拿歸案,一并連夜審訊。這三人倒都是軟骨頭,三木之下,什么都招了”,趙捕頭得意道,同時又想起自己那枉死的堂弟趙巡檢,分明又是神色一黯,沉聲道:“案情的真相是:吳三與他婆娘楊氏,因為發生了一些口角,據說是因為楊氏與他們那東家黃霸天黃員外眉來眼去、勾勾搭搭,讓吳三憤慨不已。于是夫妻倆發生了肢體沖突”。
聽到這,旁邊的吳三渾身顫抖了起來,便又聽趙捕頭繼續說道:“沖突中,吳三失去了理智,將楊氏掐暈死了過去,氣息都極為微弱了,他以為自己錯手將楊氏殺死了,嚇得不輕。夜色中,背著楊氏,準備將她拋尸荒郊,結果剛出門沒幾步,便碰到了黃霸天”。
果然與那黃霸天脫不了干系,陸揚暗道。
“據吳三說,黃霸天看到他殺死了楊氏,開始時,很惱怒。就在吳三以為自己完了的時候,黃霸天給他指了一條生路——那就是將殺人重罪,嫁禍給李教諭。于是黃霸天安排了一輛馬車,將楊氏的‘尸體’藏在車中,拖到東郊,他倆再一同將其拋‘尸’枯井。然后,黃霸天聘請高人偽造了那封所謂的‘遺書’,他平日里,沒少偽造文書,倒是熟門熟路。他們將書信放在吳三家,待我去他家搜索時,自然便被我‘不小心’發現了。”說到自己被人利用了,趙捕頭顯然很是不爽。
“按說黃霸天與那楊氏勾搭成奸,楊氏為吳三所殺,黃霸天不應該幫吳三,可是據其子黃名慶交代,原來黃霸天對李教諭家千金垂涎已久”。
聽到別人對自家女兒“垂涎已久”,李教諭露出了不快神色。便又聽趙捕頭繼續說道:“于是,黃霸天這才有了上述的栽贓陷害之舉,只要李教諭因犯下人命案子,而被官府緝拿,甚至是處決,那李府則不可避免地破落,到時他就可以仗勢欺人,強行將李教諭千金霸占了,這便是他的如意算盤”。
此人心思倒真是細密,也真是狠毒,為了一己私欲,竟然不惜讓別人家破人亡,陸揚暗道。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趙捕頭又道,“在黃霸天、吳三拋‘尸’后不久,只是昏厥,并沒有死掉的楊氏,清醒了過來,在枯井底下呼救。結果,恰好被經過此地,一同吃酒回來的趙巡檢、黃名慶聽到”。
“趙巡檢身手敏捷,便親自下井查看,并命黃名慶在井上拉著繩子,然后,趙巡檢將楊氏系在繩上,讓黃名慶先將她拉上去,待黃名慶將其拉上后,頓生歹意”,趙捕頭說道,“原來,黃名慶生性放蕩,尤其喜愛那種成熟的美婦”,說著,趙捕頭暗罵一聲:真是一對狗父子,令人惡寒。
“黃名慶早就垂涎于楊氏的媚態,只是因為她與自己父親黃霸天有染,才不敢招惹她,這下倒好,楊氏終于送到眼前,他哪里還有放過之理?他一把將楊氏打暈,拖到旁邊草叢里。再找了塊大石頭,將其擲下,砸死了還在井下的趙巡檢,這樣便沒有人知道他獨占楊氏的事情了”,趙捕頭咬牙切齒道。
“砸死趙巡檢后,黃名慶再回到草叢,將那楊氏奸污。楊氏被奸污后,想起她丈夫吳三掐她時的那種無情,還有黃霸天將她拋‘尸’時的冷漠,心生涼意,便一心一意委身于黃名慶。黃名慶自然也不敢讓其父知道他與楊氏的事情,便將楊氏養在他的別院,正好被我昨夜一并拿下。這便是我昨夜偵查、審訊的結果”,趙捕頭拱拱手,示意說完了。
~~~
聽趙捕頭說完后,陸揚道:“如此說來,楊氏、趙巡檢,兩樁命案之間,有著直接的連環關系,倒可以合并為一案處理了?”
“正是如此”,趙捕頭道。
“嗯,已經查明,這兩案分明就是黃霸天、黃名慶父子分別作的惡”,范縣令憤憤道,同時心中暗道:這次幸好聽了周順昌、陸揚的話,拿下了黃名慶,這一下子連破兩案,哪還怕聲威不著。
“堂尊”,陸揚長聲道,“如此說來,請立刻派人將黃霸天也緝拿到案,防止他外逃啊”,說到這,眾人才發現怎么在堂上沒有看到黃霸天的身影。
“呃”,范縣令也是一陣郁悶,千般注意、萬般小心,沒想到還是走漏了風聲。待衙役趕到黃府捉拿黃霸天時,哪里還有他的蹤跡,不知是誰走漏了消息,黃霸天竟然提前攜帶銀票,拋家棄子,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黃霸天漏網逃走了”。
聽到這,樊典史瞇了瞇眼,沒錯,黃霸天就是他放走的。昨日他派去盯梢的探子,一發現黃名慶、楊氏被抓后,就意識到,只怕會牽扯到黃霸天身上。雖然這兩樁命案,與樊典史沒啥瓜葛,但他素日里與那黃霸天有著頗多的勾結,一旦曝光,自己哪里還脫得了干系。所以,一聽到探子回報,他便派人向黃霸天報信,讓其逃走了。其實,他還安排了幾個道上的兄弟,準備在路上截殺黃霸天。黃霸天跑路,必然會帶走所有現鈔,如果可以截殺他,便可以掙得他整副身家,同時又消除了一個隱患,也算是一石二鳥了。不過,可惜,沒想到那黃霸天倒挺雞賊的,沒在自己的算計之中,離開黃府后,一下子便甩掉了跟梢的探子,了無蹤跡了。可惜,可惜啊。
“雖然走脫了那黃霸天,略感遺憾,但案情好歹告破了”,范縣令收拾心情道,“本縣會立刻張貼告示,通緝黃氏,同時也算是徹底還李教諭一個清名”。
“謝堂尊”,李教諭、陸揚立馬道謝。
“嗯,至于那黃名慶、吳三、楊氏,則請馮師爺,依照《大明律》中‘名例’、‘刑律’兩篇的相關條款,各自酌定刑罰。到時,本縣自會報送南京刑部”。
明朝有南、北兩直隸與十三省(正式稱謂是十三布政使司)。南、北兩直隸與十三省不同,它們不是一級行政區劃,只是一個地域通稱而已。所以,在兩直隸,并沒有省府那一套相應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等“三司”衙門,所有府縣直接聽命于南北兩京。南直隸既然沒有“提刑按察使司”,各府縣的刑名案件,便只能直接報送南京刑部了。
對于黃霸天的逃脫,陸揚雖然隱隱覺得有些不安,但到底已經既成事實,暫時也沒辦法了。相信黃霸天應該也翻不起什么風浪了,自己與李府多加小心便是了。楊氏、趙巡檢兩樁命案告破,陸揚終于緩了口勁,繼續準備他的縣學考試。一切似乎都歸于平靜……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