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一切后果自負有法律效力嗎:171個不可不知的生活法律常識作者名: 維權幫本章字數: 1131字更新時間: 2019-06-28 14:46:10
是否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減少過高的違約金?
某醫院新建病房,承包給某建筑公司。合同中約定,醫院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造成建筑方停工,否則每日按工程總額的1%支付違約金。醫院因著急用住院樓就簽下了合同。后來因為醫院資金跟不上,導致承建方停止施工。20天后又繼續開工,承建方要求醫院支付這期間的違約金。該工程造價約100萬元,每日違約金高達1萬元,而這期間承建方的損失差不多5萬元左右,最后雙方爭執不下而訴訟至法院。這種情況下該醫院是否可以申請適當減少違約金?
該醫院可以要求減少違約金。本案中,承建方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約定了造價約100萬元的工程,每停工一日則每日按工程總額的1%支付違約金。事后證明承建方停工期間的損失僅為5萬元,明顯存在違約金過高的現象。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故本案中的醫院可以向法院申請減少違約金。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
法律解析
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當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實際損失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中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請求法院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造成的實際損失為基礎,同時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因素綜合考慮,公平作出裁決。這樣做,不僅體現出法律的公平與公正,也能起到保護交易秩序與交易安全的作用。試想,如果法律任由當事人約定高額的違約金并得以實現的話,那么,違約金豈不是成了牟利的手段,而失去了其本質的意義。如此,也必定會對交易安全造成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