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合同的履行與違約責任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該以什么作為判斷依據?

在北京經營水產生意的韓某因店面裝修、擴大經營,向自己的老鄉畢某借款5萬元。雖然兩個人不在同一市場做生意,但由于畢某也是經營水產生意,無論是在資金周轉上,還是在貨品調換上,韓某和畢某都互相幫忙。店面裝修完畢,正式營業后,韓某就還了部分借款,而且畢某給韓某寫了一張“還欠款1萬元”的字條。事后,畢某幾次找韓某索要欠款,可韓某總找理由推脫。忍無可忍之下,畢某向某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韓某歸還余款4萬元。韓某卻稱自己已經歸還4萬元,只欠其1萬元。畢某稱按照當地交易習慣,“還欠款1萬元”記錄的是當時韓某還款時的情形,而不是還款后還欠我多少錢。那么畢某的觀點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嗎?

畢某的觀點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從本案來看,由于雙方經營同一行業,長期互有借貸關系,在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截然不同的情況下,合同使用的詞語不嚴謹,且有兩種以上的解釋,又無其他條款可以佐證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利用交易習慣的解釋方法,最能符合案件的真實情況。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解釋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同時《合同法解釋(二)》第七條也規定,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采用并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二)當事人雙方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因此根據當地交易習慣,畢某的觀點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解釋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七條 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

(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采用并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

(二)當事人雙方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

對于交易習慣,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法律解析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涉及合同雙方對合同條款的解釋存在爭議時,應當如何認定的法律規定。公民之間的民間借貸本應遵循自愿互助、誠實信用原則,一旦出現合同用詞不嚴謹,且有多種解釋方法時,就比較容易產生糾紛。然而,在長期的交易過程中,也形成了大量的、經常使用的交易習慣,因此,雙方當事人對債務清償出現分歧且沒有合法有效的證據證明時,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陇南市| 汉沽区| 张北县| 长葛市| 黔江区| 北辰区| 潜山县| 铜梁县| 沙雅县| 威宁| 阿尔山市| 潍坊市| 封丘县| 林州市| 盐亭县| 辰溪县| 华坪县| 琼海市| 忻城县| 会同县| 莱州市| 怀远县| 吉木萨尔县| 垣曲县| 含山县| 静乐县| 志丹县| 鄯善县| 东乌| 皋兰县| 梁山县| 横山县| 郑州市| 北川| 会理县| 河津市| 洛扎县| 新竹县| 铜陵市|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