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后果自負有法律效力嗎:171個不可不知的生活法律常識
- 維權幫
- 685字
- 2019-06-28 14:46:06
合同約定“一切后果自負”是有效條款嗎?
2013年,某制藥公司研發了一種治療流感的疫苗,為了確保該疫苗適用于所有體質的人群,需要各類人群進行臨床試驗。于是,該公司向社會招募試驗員,待遇豐厚,由于該疫苗存在的問題都要通過臨床試驗來解決,所以危險性很大,很可能給人身帶來極大的損傷,為了規避風險,該公司在于試驗員簽訂合同時表明了“因試驗產生的一切后果自負”。那么,合同約定“一切后果自負”是有效條款嗎?
本案中,醫藥公司在與試驗員的合同中約定“一切后果自負”,對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免責的條款是無效的。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合同中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無效。實踐中,不僅是制藥公司,更多的普通公司在與其他個人或企業簽訂合同中都要注意,合同中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合同某一條款的無效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當事人應當履行有效合同,同時對他人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應該負責。該案中,如果試驗員簽訂了合同,因試驗對自己造成身體傷害的,制藥公司應當負責,并不因其約定而免除責任。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法律解析
《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了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的兩種類型,一種是履行合同給對方造成人身傷害的,另一種是合同的一方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這些都是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條款,我國法律是明文禁止的,否則不但將造成免責條款的濫用,而且還會嚴重損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保護正常的合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