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和處罰

第五十條 對拒不執行緊急狀態決定、命令和阻礙執行公務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

(二)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三)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的;

(四)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的。

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

解讀與應用

(1)緊急狀態是指當國家或國家中的某一地區出現暴亂、動亂或者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疫情,國家有關機關依法宣布該國家或者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同時采取必要措施來應對危機。進入緊急狀態后,有關國家機關必然要發布一些緊急狀態情況下的決定和命令,這些決定和命令可能會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財產作出一定限制,但為了維護國家和地區的穩定,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公民對此負有容忍和遵守的義務。例如,“非典”疫情爆發期間,疫區地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為了應對疫情,采取了相應措施。如果相對人采取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方式,拒絕執行政府的決定和命令,必將使其無法得到落實,進而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穩定,甚至出現極其嚴重的后果。所以,應當對拒絕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行為予以嚴懲。

(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是指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以及司法機關等單位的工作人員,依照法律規定,執行職務。如人民警察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依法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逮捕,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征稅等行為,都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阻礙”行為表現為拒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此外,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出于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對方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拒絕。

(3)依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車輛在執行緊急任務的過程中享有優先通行權,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挽回人民群眾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公安機關在執行某些特定職務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公共場所或者大型活動的安全,需要設置警戒帶和警戒區。這些警戒帶和警戒區給附近居民和來往行人的生活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便,但是公民有遵守和容忍的義務。因此,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的行為,應當受到處罰。

[阻礙執行公務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阻礙執行公務行為和妨害公務罪的主要區別是:①行為的客體和對象不同。阻礙執行公務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客體是國家機關進行社會管理的正常活動,行為的對象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妨害公務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紅十字會等正常的公務活動,行為的對象是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②行為的客觀方面不同。阻礙執行公務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行為上沒有使用暴力、威脅方法,行為結果如何不影響行為的成立;而妨害公務罪在客觀方面分三種情況:一是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依法執行職務,必須以暴力、威脅方法進行阻礙;二是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必須是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并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三是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雖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造成嚴重后果的。

[以案說法21] 2011年5月11日,黃某與其丈夫以其是某某市“天成汽配”門店的合法出租人為由,強行將自己物品搬進門店,把承租人劉某門店內的物品丟到門外。后民警趕到現場,勸告黃某應待法院判決后再作處理。但黃某不聽勸阻,繼續強行搬物品,對勸告的民警趙某進行吵罵、拉扯,阻礙其執行公務。公安局遂以黃某阻礙民警合法執行公務為由,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0條第(二)項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本案中,黃某拒不配合公安機關的有關工作,并有辱罵、拉扯民警的行為,其行為已經構成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所以,公安機關依法處以黃某拘留10日、罰款500元的治安處罰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84-87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87-90條(P238)

第五十一條 對招搖撞騙行為的處罰

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虛假身份招搖撞騙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冒充軍警人員招搖撞騙的,從重處罰。

解讀與應用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指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門中依法代表國家履行公務的工作人員。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冒充”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指行為人本身并不具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而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對外開展活動。該特定的方式可以包括口頭宣稱自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通過偽造、變造有關公文、身份證件以及其他證明文件等方式,證明自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二是行為人本身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是其冒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位,尤其是冒充比其本人身份或者職位更高或者更重要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指行為人為了達到騙取財物、吃喝以及其他非法目的,或者為了謀取其他非法利益,利用其假冒的國家工作人員的特殊身份,向他人炫耀,騙取他人信任,從而騙取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為。“以其他身份招搖撞騙”是指除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情形以外,行為人借助于其他虛假的身份來實施招搖撞騙行為。例如,社會無業游民編造虛假的學歷證明,冒充某著名高校的博士畢業生來另一地的高校求職;某人冒充我國革命戰爭年代某著名將領的后人來騙取錢財等等,都是屬于此類行為。

軍警人員即軍人和警察。所謂“軍人”,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現役軍(警)官、文職干部、士兵、具有軍籍的學員以及執行軍事任務的預備役人員和其他人員。所謂“警察”,是指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只要行為人冒充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是上述軍警人員,就從重處罰。

[招搖撞騙行為與詐騙行為的區別]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①侵犯的客體不同。招搖撞騙行為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詐騙行為侵犯的客體僅限于公私財物的所有權。②客觀方面不一樣。招搖撞騙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其他虛假的身份進行詐騙;詐騙行為則是編造虛假理由或者隱瞞事實真相來騙取公私財物。③主觀方面不一樣。招搖撞騙行為的主觀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也包括騙取其他非法利益;詐騙行為的主觀目的只是非法占有公私財物。

[招搖撞騙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招搖撞騙罪的區別]

招搖撞騙行為和招搖撞騙罪有共同的行為方式,二者的區別在于:一是行為的情節和危害后果的不同,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嚴重,危害較大的,則構成招搖撞騙罪,應依據刑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冒充的對象不一樣,招搖撞騙罪冒充的對象僅限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招搖撞騙行為的冒充對象除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外,還包括醫生、記者、教授等其他人員。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88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91條(P238)

第五十二條 對偽造、變造、買賣公文、證件、票證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三)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四)偽造、變造船舶戶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船舶戶牌,或者涂改船舶發動機號碼的。

解讀與應用

偽造,指無權制作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有價票證、憑證、船舶戶牌的人,非法制作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有價票證、憑證、船舶戶牌的行為。變造,是指采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對真實合法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有價票證、憑證、船舶戶牌等進行改造,變更其原來真實內容的行為。倒賣,是指為了某種目的,非法購買或銷售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有價票證、憑證、船舶戶牌的行為。

[偽造、制造、倒賣有價票據、憑證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罪,倒賣車票、船票罪的區別]

本行為和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罪、倒賣車票罪、船票罪的區別是:(1)倒賣車票、船票以外的其他有價票證、憑證不構成犯罪,只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2)情節嚴重、數額較大是罪與非罪的主要界限。情節嚴重,一般是指倒賣車票、船票的數量較大,或者倒賣車票、船票獲利數量較大,或者倒賣車票、船票經多次處理屢教不改的等。1999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高價、變相價倒賣車票或者倒賣坐席、臥鋪簽字號及訂購車票憑證,票面數額在5000元以上,或者非法獲利數額在2000元以上的,構成刑法第227條第2款規定的“倒賣車票情節嚴重”。對于鐵路職工倒賣車票或者與其他人員勾結倒賣車票;組織倒賣車票的首要分子;曾因倒賣車票受過治安處罰兩次以上或者被勞動教養一次以上,兩年內以倒賣車票,構成倒賣車票罪的,依法從重處罰。此外,《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30條也規定:“倒賣車票、船票或者倒賣車票坐席、臥鋪簽字號以及訂購車票、船票憑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票面數額累計五千元以上的;(二)非法獲利累計二千元以上的;(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以案說法22] 2010年2月15日,某某鐵路公安局某某派出所接到旅客舉報,稱某某火車票代售點出售高價火車票。接報后,某某派出所即派員對王某的火車票代售點進行調查,同時扣押了王某36張火車票、10181元現金及電腦主機和手機等,并對其進行了訊問。隨后,某某公安處以王某倒賣火車票為由,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2條的規定,對王某進行處罰。王某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處罰決定。本案中,行為人具有合法的資質,其行為并不符合倒賣的特征,故不能依據本條規定進行處罰。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89-94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92-97條(P238)

第五十三條 對船舶擅自進入禁、限入水域或島嶼的處罰

船舶擅自進入、停靠國家禁止、限制進入的水域或者島嶼的,對船舶負責人及有關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從本條規定的行為的特征來看,船舶擅自進入禁、限入水域或島嶼的行為包括兩種類型:一是擅自進入國家禁止、限制進入的水域。該特定的水域可能是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水域,也有可能是為了特定的需要,例如防洪安全、橋梁安全等的需要而由交通或者水利管理部門臨時規定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水域、二是船舶在國家限制禁止的水域靠岸或者在國家限制進入的島嶼停靠。禁止停靠的原因可能是涉及到國防安全,也可能是涉及海洋自然資源的保護等等。此違法行為的主體即處罰對象是船舶的負責人及有關責任人員。船舶包括在我國領海海域內或內水水域停泊、航行和從事生產作業的各類船舶。我國軍用船舶、公務執法船舶以及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而且,因為避險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進入或者停靠禁止、限制進入的水域或者島嶼,在原因消除后立即離開,抵港后及時向公安邊防部門報告的,不構成該行為。

[船舶擅自進入、停靠國家禁止、限制進入的水域或者島嶼的行為]

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水域或島嶼一般是國家的海軍軍事基地或者用于其他專門用途的水域和島嶼,船舶擅自進入禁止或限制進入的水域或島嶼將會導致泄漏國家的軍事機密,妨害國家對專門用途的水域、島嶼的管理。此違法行為的主體即處罰對象是船舶的負責人及有關責任人員。船舶負責人指船長或船主。船舶包括在我國領海海域內或內水水域停泊、航行和從事生產作業的各類船舶。擅自進入或停靠,是指違反國家有關管理規定,沒有獲得批準和許可而擅自駛入或停泊在禁止、限制水域或島嶼。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95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98條(P238)

第五十四條 對違法設立社會團體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國家規定,未經注冊登記,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被取締后,仍進行活動的;

(二)被依法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仍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

(三)未經許可,擅自經營按照國家規定需要由公安機關許可的行業的。

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予以取締。

取得公安機關許可的經營者,違反國家有關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公安機關可以吊銷許可證。

解讀與應用

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如各種協會、聯合會、商會等。在我國境內成立社會團體,必須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民政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審查批準后,才能開展活動。因此本條第1款規定的三種情形都是違反國家關于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規定的行為,對此應當予以行政處罰。

本條第2款是關于取得公安機關許可的經營者違反有關規定,公安機關可以吊銷許可證的規定。在實踐中,經營旅館、典當、保安服務及廢舊物品回收等行業,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得到公安機關的許可。如果得不到許可則不得營業。同時,為了防止部門腐敗現象,國務院從2001年開始進行行政審批項目的清理工作,只有那些與社會公共安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行業才保留了行政許可項目,對從事這些行業的企業設立資格準入制度。

[吊銷許可證]

為了加強對這些許可行業的管理,促使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法經營,對其違規經營的行為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本法賦予公安機關對取得公安機關許可的經營者違反有關規定的吊銷許可證的處罰權。

[在處理非法社團問題上如何與民政部門分工?]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35條規定,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以及被主管部門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繼續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由此可見,取締非法社團的職責在于民政部門,公安機關的職責是依照本法對非法社團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即對違反國家規定,未經注冊登記,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被民政部門取締后,仍進行活動的和被民政部門依法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仍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條規定予以處罰。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第4條、第6條(P204)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96-98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99-101條(P239)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第9條(P283)

第五十五條 對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的處罰

煽動、策劃非法集會、游行、示威,不聽勸阻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解讀與應用

在本條規定中,所謂“非法的”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主要就是指違反《集會游行示威法》的有關規定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活動,包括未經批準組織的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以及在集會、游行、示威活動過程中,出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過激行為,包括借助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之機,打、砸、搶奪公私財物,侵害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或者有其他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煽動、策劃]

煽動,指行為人以語言、文字、圖像的方式對他人進行鼓動、宣傳,意圖使他人相信其所煽動的內容,或者是意圖使他人去實施所煽動的行為。策劃,指為實現某一目標而進行籌劃、謀算的行為,如制定計劃、策略等。

[非法集會、游行、示威]

非法聚會、游行、示威,主要指以下情況:一是未依照《集會游行示威法》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的條件下進行集會、游行、示威的;二是集會、游行、示威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不聽制止的。

[構成非法集會、游行、示威行為的條件有哪些?]

構成本條規定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行為人實施了煽動或者策劃集會、游行、示威的行為;二是該集會、游行或者示威活動必須是非法的,也就是違反了憲法以及集會游行示威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三是行為人“不聽勸阻”,也就是在公安機關在對行為人的煽動或者策劃行為提出批評、警告或者責令其立即停止煽動或者策劃活動之后,行為人依然我行我素,繼續實施違法行為。上述三方面的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構成本條規定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

[哪些集會、游行、示威活動是非法的?]

《集會游行示威法》第12條規定,申請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許可:(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煽動民族分裂的;(四)有充分根據認定申請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將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依據《集會游行示威法》第7條規定,未經主管機關許可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也是非法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38條至第40條規定:“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應予立案追訴。違反法律規定,攜帶武器、管制刀具或者爆炸物參加集會、游行、示威的,應予立案追訴。擾亂、沖擊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依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應予立案追訴”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99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02條(P239)

第五十六條 對旅館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的處罰

旅館業的工作人員對住宿的旅客不按規定登記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的,或者明知住宿的旅客將危險物質帶入旅館,不予制止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旅館業的工作人員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員或者被公安機關通緝的人員,不向公安機關報告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旅館接待旅客住宿必須登記。登記時,應當查驗旅客的身份證件,按規定的項目如實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旅客的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接待境外旅客住宿,還應當在24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送住宿登記表。此外,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旅館業工作人員發現違法犯罪分子,行跡可疑的人員和被公安機關通緝的罪犯,應當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不得知情不報或隱瞞包庇。這是旅館業工作人員的義務,違反此義務的應當接受處罰。

[旅館業工作人員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本條規定了旅館業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三種行為表現:對住宿的旅客不按規定登記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明知住宿的旅客將危險物質帶入旅館,不予制止;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員或者被公安機關通緝的人員,不向公安機關報告。“危險物質”是指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和傳染病病原體等。

[以案說法23] 2010年10月,某中學一名初一女生被三四個未成年的男同學持刀要挾,帶到某小旅館開房,欲實施輪奸。看到這幾個身著中學生校服的學生開房,旅館工作人員既不要求他們出示身份證件,也沒有多問兩句,就收錢安排房間。片刻后,旅館老板想起那名女孩神色慌張,遂立即報警,聞訊趕來的民警發現幾名男生正在房間里欲對該女生施暴,立即制止。民警在對這些學生依法處理之后,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6條第1款之規定,對該旅店老板處以200元罰款。本案中,旅店的工作人員明顯可以看出旅客為未成年人而不查驗證件即給予開房,差一點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雖然旅店老板在其后報警未造成損害,但仍然要對其不按規定進行登記的行為進行處罰。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00-102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03-105條(P239)

第五十七條 對違法出租房屋的處罰

房屋出租人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的人居住的,或者不按規定登記承租人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進行犯罪活動,不向公安機關報告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根據公安部1995年3月頒布的《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規定》,房屋出租人承擔以下義務:(1)不準將房屋出租給無合法有效證件的承租人;(2)必須準確登記承租人身份證的號碼和種類;(3)明知承租人是利用出租房屋進行犯罪活動的,必須向公安機關報告。本條即是據此規定的三項違法出租房屋的行為。

[房屋出租人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本條規定了房屋出租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三種行為表現: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的人居住;不按規定登記承租人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進行犯罪活動,不向公安機關報告。

[以案說法24] 趙某沒辦理任何手續,甚至連錢某的身份證也沒看,便將自己的一間空房出租給了錢某。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某發現,原來錢某是個毒販子。趙某原想報警,可再一想錢某也沒少給房錢,所以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后來,經周圍群眾舉報,公安機關將錢某抓獲,并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7條第2款之規定,處以趙某500元罰款。本案中,趙某開始不知道錢某利用房屋進行什么活動,但是在其知曉之后,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而不向公安機關報告,其行為應當受到處罰。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01-105條(P213)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06-108條(P239)

第五十八條 對制造噪聲干擾他人生活的處罰

違反關于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此處的噪聲指的是社會生活噪聲。社會生活噪聲,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制造噪聲主要包括商業經營活動、娛樂場所、家庭使用的各種音響器材,如音箱、高音喇叭、樂器等,音量過大或者在休息時間裝修房屋噪聲過大,影響他人正常休息等。行為人在主觀上是故意或者過失都可以,只要干擾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就構成本行為。

[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

對于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本法規定首先要處以警告,只有當警告之后仍不改正的,才可以處以罰款。這主要是考慮到,生活噪聲的產生有很多客觀原因,例如,家庭裝修、餐館營業等,一般是鄰里糾紛等較小的爭議,應當本著教育疏導的原則解決問題,如果警告可以制止噪聲不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就已經達到了目的,不必再處以其他處罰。

[以案說法25] 李某與趙某為樓上樓下的鄰居。住在二樓的趙某在家中煤氣快燒完時,經常搖晃煤氣罐,煤氣罐與地面摩擦,發出很大的噪音,吵的李某家的老太太心神不寧、無法睡覺,老太太幾次到社區反映都得不到解決,趙某仍然天天搖晃煤氣罐。老太太忍無可忍,向派出所反映要求處理趙某。派出所經過多次調解無效后,對趙某作出處罰。本案中,因為是鄰里糾紛,派出所先行調解,調解不成時才進行處罰是合理、合法的。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06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09條(P239)

第五十九條 對違法典當、收購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典當業工作人員承接典當的物品,不查驗有關證明、不履行登記手續,或者明知是違法犯罪嫌疑人、贓物,不向公安機關報告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收購鐵路、油田、供電、電信、礦山、水利、測量和城市公用設施等廢舊專用器材的;

(三)收購公安機關通報尋查的贓物或者有贓物嫌疑的物品的;

(四)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的其他物品的。

解讀與應用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典當業,是指以實物占有轉移形式為非國有中、小企業和公民個人臨時性抵押貸款的特殊行業。由于典當行業容易被違法犯罪分子利用進行銷贓活動,為了加強治安管理,保護群眾的合法利益和典當行的合法經營,將其納入特種行業管理。

[典當業工作人員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典當業經營過程中,出當時,當戶應當如實向典當行提供當物的來源及相關證明材料。典當行應當查驗當戶出具的上述證明文件。典當行發現公安機關通報協查的人員或者贓物以及其他不得收當的財物時,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有關情況。本條規定了典當業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三種行為表現,即不查驗有關證明、不履行登記手續,或者明知是違法犯罪嫌疑人、贓物,不向公安機關報告。

[廢舊物品收購業中的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本條規定了廢舊物品收購業中的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主要是針對禁止收購的對象進行了規定,主要有鐵路、油田、供電、電信、礦山、水利、測量和城市公用設施等廢舊專用器材,公安機關通報尋查的贓物或者有贓物嫌疑的物品以及國家禁止收購的其他物品。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07-111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10-114條(P239-240)

第六十條 對妨害執法秩序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隱藏、轉移、變賣或者損毀行政執法機關依法扣押、查封、凍結的財物的;

(二)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言、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

(三)明知是贓物而窩藏、轉移或者代為銷售的;

(四)被依法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在緩刑、保外就醫等監外執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人,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

解讀與應用

(1)隱藏、轉移、變賣或者損毀行政執法機關依法扣押、查封、凍結的財物的行為。行政機關在依法強制執行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強制措施,例如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對違法行為人在銀行的賬戶予以凍結等。對于已經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財物,非經行政執法機關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隨意變動、處置,否則,就侵犯了執法行政機關的辦案權。行為人實施隱藏、轉移、變賣或者損毀的行為,構成對行政機關權利的蔑視,應當受到處罰。

(2)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言、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行為。行政執法機關在其執法活動過程中,為了調查案件的需要,往往要向有關的行政相對人調查取證,公民有如實作證的義務,這種如實作證的義務,一方面是基于法律的規定,另一方面也是行政執法活動的客觀需要。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本項條文的規定來看,實際上包含有三方面的行為,一是偽造、隱匿、毀滅證據;二是提供虛假證言;三是謊報案情。這三方面的行為都必須足以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才能予以處罰。

(3)明知是贓物而窩藏、轉移或者代為銷售的行為。在本項規定中,所謂“贓物”是指行為人利用非法手段取得的各種物品、資料,包括以搶劫、搶奪、詐騙、敲詐勒索和偷盜、哄搶等方式取得的各種物品。“窩藏”,即明知是贓物,而幫助違法行為人把物品隱藏起來,以防止失主或者公安機關查詢;“轉移”是指變更贓物所在的位置,使得公安機關等部門無法有效地追查贓物;“代為銷售”是指接受贓物擁有人的委托,意圖將贓物賣出去的行為。

(4)被依法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在緩刑、保外就醫等監外執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人,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的。

[妨礙行政執法和司法的行為]

本條是關于妨礙行政執法和司法行為的處罰規定。“隱藏”指將財物藏匿于隱蔽的處所,以躲避行政執法機關的執行。“轉移”是指變更財物所在的位置,使得行政執法機關無法有效控制該財物。“變賣”是指通過交易的方式,將財物變價,以躲避行政執法機關的執行。“損毀”指通過暴力或其他手段,損壞財物的原有使用性質和用途,使其喪失應有的價值,導致行政決定實際上無法執行的行為。“贓物”指行為人利用非法手段取得的各種物品、資料,包括以搶劫、搶奪、詐騙、敲詐勒索和偷盜、哄搶等方式取得的各種物品。

[非法處置扣押、查封、凍結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的區別]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非法處置的對象不一樣,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非法處置的對象僅限于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而不包括行政執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而本行為非法處置的對象僅限于行政執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不包括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窩藏、轉移或者代為銷售贓物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的區別]

《刑法》第312條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區分二者的關鍵在于行為情節和危害后果,如果行為涉及的贓物數量較大,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則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否則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論處。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12-117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15-120條(P240)

第六十一條 對協助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罰

協助組織或者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所謂“國境”,是指我國與外國的國界。“邊境”是指我國大陸地區與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交界。所謂“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是指未經辦理有關出國、出境證件和手續,領導、策劃、組織他人偷越國境、邊境或者在首要分子指揮下,實施拉攏、引誘、介紹他人偷越國境、邊境的行為。所謂“協助”,主要是指為犯罪分子組織或者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犯罪行為提供幫助或者便利條件。例如,負責為犯罪分子通風報信、偵查國境或者邊境地形、幫助偽造出入境人員的身份證件等。

[協助組織或者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

國境,指我國與外國的國界。邊境,指我國大陸地區與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交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是指未經辦理有關出國、出境證件和手續,領導、策劃、組織他人偷越國境、邊境的行為。“協助”指為違法分子組織或運送他人偷越國境、邊境提供幫助或便利條件,例如負責為違法分子通風報信等。

[協助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行為與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區別]

我國刑法第318條規定:“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集團的首要分子;(二)多次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或者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人數眾多的;(三)造成被組織人重傷、死亡的;(四)剝奪或者限制被組織人人身自由的;(五)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六)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七)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犯前款罪,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

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在違法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和情節是否輕微。在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中,如果行為人只是起一般的協助作用,而且參與的次數少,協助組織偷越國(邊)境的人數也少,則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來處罰。

[以案說法26] 司機陳某從事往來深港進行貨運的工作。年初,陳某因賭博欠下賭債港幣5萬元無力償還。后陳某開始為張某干“私貨”,由他駕車載運張某聯系好的四名企圖從香港偷越邊境至深圳市的人員過境。2010年1月24日,陳某駕駛一輛白色的粵港雙牌牽引車來到香港上水路邊,將企圖偷渡的三女一男帶上車,藏匿在駕駛室后座,隨后駕車駛向皇崗口岸企圖進入深圳。不料,車輛一進入皇崗口岸就被執勤的皇崗邊檢站民警截獲。經邊檢機關搜查,藏匿在車上的四名偷渡人員當場曝光,初步詢問確認陳某非法載運的四名人員均未持有效出入境證件,確系企圖偷渡入境。隨后,陳某被公安機關處以10日治安拘留、罰款3000元的處罰。本案中,陳某為了償還債務,替他人運輸企圖偷越邊境的人員,并未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尚未構成犯罪,依法應當根據本條規定給予處罰。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P209)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18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21條(P240)

第六十二條 對偷越國(邊)境的處罰

為偷越國(邊)境人員提供條件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偷越國(邊)境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為偷越國(邊)境人員提供條件,是指行為人為了達到幫助他人偷越國境、邊境的目的,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包括為其辦理護照、簽證以及其他出入境證件,或者提供金錢、食宿、交通工具等條件。這里的提供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且本行為在情節上應是輕微的,否則就構成了犯罪行為。

偷越國(邊)境,主要表現為行為人在邊境口岸采取偽造、涂改、冒用出入境證件或者企圖用蒙騙手段蒙混過關,偷越國境、邊境,也可以是行為人在非邊境口岸秘密出入國境、邊境。本行為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無論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實施了非法出入境行為的,都是屬于偷越國(邊)境的行為。

[偷越國(邊)境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偷越國(邊)境罪的區別]

我國《刑法》第322條規定了偷越國(邊)境罪。二者的區別在于情節是否嚴重。根據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情節嚴重必須具備以下情形:(1)在境外實施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2)偷越國(邊)境三次以上的;(3)拉攏、引誘他人一起偷越國(邊)境的;(4)因偷越國(邊)境被行政處罰后一年內又偷越國(邊)境的;(5)其他嚴重情節的。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P209)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19、120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22、123條(P240)

第六十三條 對妨害文物管理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刻劃、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進行爆破、挖掘等活動,危及文物安全的。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的行為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文物、名勝古跡的管理秩序。此行為侵犯的對象是國家保護的文物和名勝古跡,例如,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藝術品、圖書資料等。具體來講,本條規定的妨害文物管理的行為有:刻劃、涂污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行為;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行為;違反國家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進行爆破、挖掘等活動,危及文物安全的行為。可見這些規定都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違法行為,就應當承擔責任,而不要求造成嚴重后果。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21、122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24、125條(P240)

第六十四條 對非法駕駛交通工具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偷開他人機動車的;

(二)未取得駕駛證駕駛或者偷開他人航空器、機動船舶的。

解讀與應用

“偷開”是指在不為機動車、航空器、機動船舶所有人知曉的情況下,行為人秘密開走機動車、航空器、機動船舶,使其不受所有人控制的行為。

“未取得駕駛證駕駛”是指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沒有取得合法的駕駛機動車、航空器、機動船舶的專業駕駛證書而從事駕駛的行為。

[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

“偷開”指在不為機動車、航空器、機動船舶所有人知曉的情況下,行為人秘密開走機動車、航空器、機動船舶,使其不受所有人控制的行為。偷開并不以占有機動車、航空器、機動船舶為目的,行為人往往在偷開取樂后,將其送回原處或隨手丟棄,一般不構成盜竊罪。

航空器、機動船舶本身價值很高,又與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緊密聯系,所以駕駛航空器、機動船舶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駕駛技術和能力,必須經過一定的手續和嚴格的考核,方可得到駕駛證照。

[偷開他人機動車與盜竊機動車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行為人對于機動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實施了相應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將機動車私自開走后予以改裝、變賣或者遺棄的,則構成盜竊罪。相反如果行為人在實施該行為時,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并且事后將偷開的機動車放在原處的,應當按照偷開機動車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處罰。同時,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第4款的規定“為練習開車、游樂等目的,多次偷開機動車輛,并將機動車輛丟失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在偷開機動車輛過程中發生交通肇事構成犯罪,又構成其他罪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罪實行數罪并罰;偷開機動車輛造成車輛損壞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偶爾偷開機動車輛,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認為是犯罪。”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23、124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26、127條(P240)

第六十五條 對破壞他人墳墓、尸體和亂停放尸體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故意破壞、污損他人墳墓或者毀壞、丟棄他人尸骨、骨灰的;

(二)在公共場所停放尸體或者因停放尸體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聽勸阻的。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了妨礙尸體管理的三種行為:故意破壞、污損他人墳墓;毀壞、丟棄他人尸骨、骨灰;在公共場所停放尸體或者因停放尸體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聽勸阻。這三種行為雖然客觀表現不同,行為對象不同,但均是出于主觀故意。破壞他人墳墓是指挖掘、破壞他人墳墓、毀壞他人墓碑等行為。污損他人墳墓是指用污穢物品潑灑在他人的墳墓上,也包括污損他人墓碑的行為。毀壞、丟棄他人尸骨、骨灰是指將他人的尸骨進行破壞或者陳尸野外,將他人骨灰丟棄的行為。在公共場所停放尸體或者因停放尸體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聽勸阻的行為,不僅要有停放尸體的行為,該行為達到了足以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程度,而且必須有不聽他人或組織的勸阻的情節。

[以案說法27] 龍某之母游某去世后,龍某將其土葬在山上。在該墳墓不遠處已有兩座墳墓,均系龍某某等人的祖墳。后龍某某到其祖墳掃墓時,認為游某的墳墓會影響其祖墳,于是找到龍某協商,要求龍某遷走游某的墳墓。經口頭協商,龍某同意恢復龍某某祖墳原貌,但需等一至兩年。幾天后,在龍某某的召集下,其族弟等七人攜帶工具,用泥土填埋恢復其祖墳原貌,在這個過程中,填掉了游某墳墓的地窩和墓碑。某某縣公安局以龍某某組織族弟等七人故意污損、破壞游某的墳墓為由,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對龍某某作出了行政拘留10日的行政處罰。龍某某不服,向某某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某某縣人民政府以公安局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為由,撤銷某某縣公安局作出的公安行政決定書。本案中,由于龍某某是出于恢復祖墳的目的而填埋了龍某之母墳墓的地窩和墓碑,不具有主觀故意,所以不應依據本條規定處罰。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25-127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28-130條(P240-241)

第六十六條 對賣淫、嫖娼的處罰

賣淫、嫖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在公共場所拉客招嫖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賣淫、嫖娼是不特定的異性之間或者同性之間以金錢、財物為媒介,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包括手淫、口淫、雞奸等行為。客觀上,賣淫嫖娼的行為可以發生在異性之間,也可以發生在同性之間,發生性行為的方式也有多種。但是要注意將此行為區別于一般娛樂業、飲食服務業等一些場所,為了招攬生意,引誘、組織一些女子同顧客進行一些下流的舉動和行為,如進行猥褻行為,但是沒有發生性關系,對這些行為就不應當按照賣淫嫖娼處理。

拉客招嫖行為,是指行為人在公共場所,如賓館、飯店、娛樂場所、街道等區域,以語言挑逗或者肢體動作強拉硬拽等方式,意圖使他人嫖娼的行為。構成該行為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公共場所、拉客、招嫖。

[男性能不能成為賣淫的主體?]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答》第9條規定:“組織、協助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中的“他人”,主要是指女人,也包括男人。”從而將賣淫的主體擴大到了男性。因此,男性以收取錢財為目的,向女性提供性服務的行為被認為是賣淫行為,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6條處罰。

[以案說法28] 某日,周某在某浴室要求王某為其手淫,雙方在商談價格時被公安機關當場查獲。某某縣公安局依據上述查明的事實,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作出公安行政處罰決定。周某不服提出起訴。法院認為,雖然周某與王某之間主觀上就賣淫嫖娼已經達成一致(即王某為其手淫),但二人就價格問題僅僅是正在商談之中,尚未達成一致,更沒有實施手淫行為。因此,周某的行為并不具備嫖娼的構成要件,某某公安局認定周某的上述行為構成嫖娼是錯誤的。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28-130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31-133條(P241)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第7條(P454)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第14條、第30條(P309、311)

第六十七條 對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的處罰

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引誘他人賣淫,是指行為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以金錢誘惑或者通過宣揚腐朽生活方式等手段,誘使沒有賣淫習性的人從事賣淫活動的行為。介紹他人賣淫,指行為人為了獲取非法利益,在賣淫者與嫖娼者之間牽線搭橋,使賣淫者與嫖客相識并進行賣淫嫖娼活動,俗稱“拉皮條”。容留他人賣淫,指行為人出于故意為賣淫嫖娼者的賣淫、嫖娼活動提供場所,使該活動得以進行的行為。容留他人賣淫的場所是多種多樣,如私人住宅、汽車、自己管理的飯店、賓館等。容留他人賣淫的期限可以是長期的,如將房屋長期租給賣淫嫖娼者使用,也可以是短期的或者臨時的。

[如何區分引誘、容留、介紹賣淫行為和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我國《刑法》第359條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引誘、介紹、容留賣淫行為和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在行為上都表現為引誘、介紹、容留賣淫的行為,行為人的主觀上都是出于故意,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情節輕微還是情節嚴重。《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78條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引誘、容留、介紹二人次以上賣淫的;(二)引誘、容留、介紹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賣淫的;(三)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的人患有艾滋病或者患有梅毒、淋病等嚴重性病。(四)其他引誘、容留、介紹賣淫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以案說法29] 鐘某自2008年4月以來,在某某縣加油站附近租用一棟兩層民房從事容留婦女賣淫活動,從每次婦女賣淫交易費中提成三分之一作為“床鋪費”,從中牟利。后公安機關給予鐘某5日治安拘留的處罰。本案中,鐘某為他人賣淫行為提供房屋從中收取“床鋪費”,其行為尚未構成犯罪行為,故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7條的規定進行處罰是正當的。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31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34條(P241)

第六十八條 對傳播淫穢信息的處罰

制作、運輸、復制、出售、出租淫穢的書刊、圖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穢物品或者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電話以及其他通訊工具傳播淫穢信息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制作、運輸、復制、出售、出租淫穢物品的行為]

“制作”,是指生產、錄制、編寫、翻譯、繪畫、印刷、刻印、攝制、洗印等行為。“運輸”,指利用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或采用隨身攜帶的方式,將物品從一處運往另一處的行為。“復制”,指通過翻印、翻拍、復印、復寫、復錄等方式重復制作的行為。“出售”,指銷售,包括批發和零售。“出租”,指不改變物品所有權,以收取租金獲利的行為。以上五種行為方式都是以淫穢物品為載體,侵犯社會管理秩序和良好社會風尚的行為。只要實施了其中的一種,便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傳播淫穢信息的行為]

傳播淫穢信息的行為侵犯的客體也是社會管理秩序和良好社會風尚。其行為方式呈多樣化趨勢,如利用網站、BBS、聊天室、FTP服務器、留言版、電子廣告欄等計算機信息網絡,或利用固定電話及其他通訊工具,傳播淫穢信息。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32、133條(P214)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35、136條(P241)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14條(P381)

第六十九條 對組織、參與淫穢活動的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組織播放淫穢音像的;

(二)組織或者進行淫穢表演的;

(三)參與聚眾淫亂活動的。

明知他人從事前款活動,為其提供條件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解讀與應用

[組織播放淫穢音像的行為]

組織播放淫穢音像,是指播放淫穢電影、錄像、幻燈片、錄音帶、激光唱片、存儲有淫穢內容的計算機軟件等音像制品,并召集多人觀看、收聽的行為。

[組織或者進行淫穢表演]

組織淫穢表演,是指組織他人當眾進行淫穢性的表演。組織行為是指策劃表演的過程,糾集、招募、雇傭表演者,尋找、租用表演場地,招攬群眾等組織演出的行為。進行淫穢表演,是指自己參與具體的淫穢表演。

[聚眾淫亂活動]

聚眾淫亂,是指在組織者或首要分子的組織、糾集下,多人聚集在一起進行淫亂活動,如進行性交表演、聚眾奸宿等,且性別不限。因其造成非常不良的社會影響,傷風敗俗,擾亂正常的社會管理秩序,應予以處罰。

[如何區分組織傳播淫穢音像行為和組織傳播淫穢音像制品罪?]

我國《刑法》第364條第2款規定,組織播放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兩者從行為方式、主觀方面、行為對象等都完全一致,兩者的區別在于違法情節不同。根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定,組織播放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達十五至三十場次以上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依照刑法第364條第2款的規定,以組織播放淫穢音像制品罪定罪處罰。此外,200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85條也規定:“組織播放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組織播放十五至三十場次以上的;(二)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未達到上述標準的,依據本條規定按照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處罰。

[如何區分組織或者進行淫穢表演行為與組織他人淫穢表演罪?]

《刑法》第365條規定,組織進行淫穢表演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組織或者進行淫穢表演行為與組織他人淫穢表演罪有共同點,行為人在主觀上都是故意,行為對象都是淫穢表演。兩者的區別在于:一是違法行為不盡相同。組織他人淫穢表演罪中違法行為是組織他人表演,并不包括淫穢表演的參與行為。換言之,淫穢表演的表演者不構成組織他人淫穢表演罪,對于既是組織者又是表演者的,應該按照組織者處理。二是情節輕重程度不同。組織他人進行淫穢表演的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只有情節較重的才構成組織他人淫穢表演罪。此外,《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86條規定:“以策劃、招募、強迫、雇傭、引誘、提供場地、提供資金等手段,組織進行淫穢表演,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組織表演者進行裸體表演的;(二)組織表演者利用性器官進行淫穢性表演的;(三)組織表演者半裸體或者變相裸體表演并通過語言、動作具體描繪性行為的;(四)其他組織進行淫穢表演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該規定為我們區分進行淫穢表演行為與組織他人淫穢表演罪提供了標準。

[如何區分參與聚眾淫亂活動行為與聚眾淫亂罪?]

《刑法》第301條第1款規定,聚眾進行淫亂活動的,對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只有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參加聚眾淫亂活動的人才構成聚眾淫亂罪。對聚眾淫亂活動的首要分子必須追究其刑事責任。這里的首要分子是指在聚眾淫亂活動中起到策劃、組織、指揮、糾集作用的為首分子。對于參與聚眾淫亂活動的人員,是追究其聚眾淫亂罪還是對其進行治安管理處罰,視違法情節而定,這里的違法情節主要是指參加聚眾淫亂活動的次數,多次參加的,構成聚眾淫亂罪,偶爾參加的,進行批評教育或者給予必要的治安管理處罰。《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41條規定:“組織、策劃、指揮三人以上進行淫亂活動或者參加聚眾淫亂活動三次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可見,參加聚眾淫亂活動3次或者3次以上的,就構成聚眾淫亂罪。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34-138條(P214-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37-141條(P241)

第七十條 對賭博行為的處罰

以營利為目的,為賭博提供條件的,或者參與賭博賭資較大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了違反治安管理的兩種有關賭博的行為,一是以營利為目的,為賭博提供條件的。行為人的主觀動機是營利,客觀行為表現為為賭博提供條件:第一,提供賭具,即提供麻將、牌九、紙牌、骰子、撲克等。第二,提供賭場,即為賭博份子提供進行賭博的場所。這些場所可以是行為人自己的家中,也可以在其親戚朋友家,還可以是在辦公室、倉庫以及其他不容易被人發現但可用于賭博的場所。第三,提供賭資,即為賭博份子提供用于賭博的資金,一般情況下這種提供賭資行為都是有償的,很多情況下都是高利貸。第四,為賭博活動提供其他便利條件的行為,如為賭博份子提供交通工具、食宿等便利條件的行為。

二是參與賭博賭資較大的行為,即行為人本人參加賭博,且賭資較大者。關于賭資較大的標準有待今后的立法予以確定。家庭成員、親屬之間娛樂中帶有少量財物輸贏的活動,不以賭博論處。

[如何區分本條規定的賭博行為與賭博罪?]

《刑法》第303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開設賭場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賭博行為與賭博罪都是以營利目的作為前提條件,涉及的都是賭博行為,盡管為賭博提供條件包含了聚眾賭博和開設賭場行為,但兩者在行為性質的惡性程度上不同。除了聚眾賭博和開設賭場以外的為賭博提供條件的行為,都構成了本項所講的賭博行為。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的《關于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聚眾賭博作了界定:①組織3人以上賭博,抽頭漁利數額累計達到5000元以上的;②組織3人以上賭博,賭資數額累計達到5萬元以上的;③組織3人以上賭博,參賭人數累計達到20人以上的;④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0人以上赴境外賭博,從中收取回扣、介紹費的。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43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組織三人以上賭博,抽頭漁利數額累計五千元以上的;(二)組織三人以上賭博,賭資數額累計五萬元以上;(三)組織三人以上賭博,參賭人數累計二十人以上的;(四)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十人以上赴境外賭博,從中收取回扣、介紹費的;(五)其他聚眾賭博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開設賭場,是指提供賭博的場所和用具,供他人在其中進行賭博,本人從中營利的行為。開設賭場有兩種方式:其一是開設賭場者不直接參加賭博,以收取場地、用具使用費或者抽頭獲利;其二是開設賭場者直接參加賭博,如設置游戲機等賭博機器或者雇傭人員與顧客賭博。開設賭場包括提供賭博場所、設定賭博方式、提供賭具、籌碼、資金等一整套賭博條件,具有固定性、組織嚴密性等特點。根據規定,以營利為目的,在計算機網絡上建立賭博網站,或者為賭博網站擔任代理,接受投注的,也視為開設賭場行為。

[無主賭資如何處理?]

賭博當場陳置于賭臺上或存放在競換籌碼處無人認領的賭資,可先按所有參賭人員名義登記保存,待進一步查證。參與賭博的有關違法犯罪嫌疑人均不承認是屬于自己所有的財物,應繼續加大對有關違法犯罪嫌疑人的審查,同時注意搜集其他旁證,查清該財物的來源和歸屬。經查證,對的確屬于無主賭資的,依據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60條的規定,予以收繳。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39、140條(P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42、143條(P241)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第14條(P309)

第七十一條 涉及毒品原植物的行為及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非法種植罌粟不滿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少量未經滅活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少量罌粟殼的。

有前款第一項行為,在成熟前自行鏟除的,不予處罰。

解讀與應用

[非法種植、買賣、攜帶、持有、儲存、使用毒品原植物的行為]

本條規定了針對毒品原植物進行違法活動的行為,其與刑法中規定的犯罪行為的不同在于數量少,因而不構成刑事處罰。行為的方式主要有非法種植、買賣、攜帶、持有、儲存、使用等,由于毒品原植物及其種子、幼苗,甚至罌粟殼都可以用來制造毒品,嚴重危害他人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定,故應當對這些非法行為予以處罰。需要注意的是本條第2款的規定,毒品原植物成熟之前,不是在執法人員強制下鏟除,而是自行鏟除的,不予處罰。

[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區別]

我國刑法第351條規定:“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強制鏟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一)種植罌粟五百株以上不滿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較大的;(二)經公安機關處理后又種植的;(三)抗拒鏟除的。非法種植罌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鏟除的,可以免除處罰。”可見,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主要在于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數量以及其他情節是否嚴重。如果非法種植罌粟超過500株、大麻超過5000株,或者經公安機關處理后又種植的以及抗拒鏟除的,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反之,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41-143條(P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44-146條(P241)

第七十二條 毒品違法行為及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128款:

(一)非法持有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脅迫、欺騙醫務人員開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共有四類:一是非法持有毒品的行為。非法持有毒品的行為,指違反法律和有關國家規定,未經有權部門批準,占有、攜帶、貯存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少量毒品而尚不構成刑事處罰的行為。行為人持有可以是帶在自己身上,也可以是將毒品藏在某處,還可以是將毒品委托他人保管。二是向他人提供毒品的行為。該行為一般情況是指向他人免費提供毒品,如果行為人通過交易向他人提供毒品的,則構成販毒罪;另一種向他人提供毒品的行為是指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員提供能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包括贈與和出售。三是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行為人的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本身就具有違法性。如果是為了治療疾病合理使用嗎啡等藥物的,則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四是脅迫、欺騙醫務人員開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行為,比如脅迫醫務人員開具杜冷丁的行為。本條中毒品包括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如何區分非法持有毒品的行為和非法持有毒品罪?]

非法持有的毒品數量的多少是本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區分界限。我國《刑法》第348條規定,非法持有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根據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準有關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其他毒品數量較大是指以下內容: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以上;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一百五十千克以上;可卡因五十克以上;嗎啡一百克以上;度冷丁(杜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針劑100mg/支規格的二千五百支以上,50mg/支規格的五千支以上;片劑25mg/片規格的一萬片以上,50mg/片規格的五千片以上);鹽酸二氫埃托啡十毫克以上(針劑或者片劑20μg/支、片規格的五百支、片以上);咖啡因二百千克以上;罌粟殼二百千克以上等。

[向他人提供毒品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販賣毒品罪的區別]兩者的關鍵區別在于有償與否。向他人提供毒品的行為是無償的,即行為人只能以贈送、供給、非法批準等方式給予吸食、注射毒品者毒品。如果是有償的,無論是附條件的等價交換行為還是出售行為,均以販賣毒品論處,而不再屬于本條所指的“提供”行為。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44-147條(P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47、148條(P241)

第七十三條 對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罰

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在本條中,教唆,指以勸說、慫恿、激將等方法,唆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引誘,指采取勾引、誘使、拉攏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例如向他人講述吸食毒品的快感等。欺騙,指采取隱瞞事實真相的語言和行為,使他人在不知道是毒品的情況下吸食、注射毒品,例如行為人把毒品放入卷煙中讓其他不明真相的人吸食。依據本條的規定,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不論被教唆、被引誘以及被欺騙的人是否最終吸食或者注射了毒品,都構成違法,應當依法給予處罰。

[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與刑法中規定的引誘、教唆、欺騙、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犯罪的區別]

根據我國《刑法》第353條的規定,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對比刑法條文的上述規定來看,本條規定的行為模式與刑法的規定基本相同。對于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來說,兩者主要區別在于兩者的違法性的程度不同,前者是一種行政違法行為,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后者是一種犯罪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的規定給予刑事處罰。而對于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不論其社會危害性與違法性的大小,一律構成刑事犯罪。

根據本條的規定,教唆、引誘、欺騙、脅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P209)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48條(P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49、151條(P241)

第七十四條 對服務行業人員通風報信行為的處罰

旅館業、飲食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出租汽車業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吸毒、賭博、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風報信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解讀與應用

[為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風報信的行為]

此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主體具有特殊性,即僅指旅館業、飲食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出租汽車業等單位的人員。只有在公安機關查處吸毒、賭博、賣淫、嫖娼活動時通風報信的,才依照本條規定處罰。為其他違法犯罪活動通風報信的,不按照本條規定處罰。另外,對于行為人僅給予拘留處罰,不得進行罰款處罰或者以罰代拘。

[旅館業、飲食服務業等單位的人員為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風報信的行為與包庇罪的區別]

根據刑法第362條規定:“旅館業、飲食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出租汽車業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即按照包庇罪處罰。本條規定的行為與包庇罪的主要區別:一是只有情節嚴重的才構成包庇罪。情節嚴重,一般是指導致違法犯罪分子逃跑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二是僅限于在公安機關查處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嚴重的,才構成包庇罪。在公安機關查處吸毒、賭博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即使情節嚴重也只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而不構成包庇罪。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49條(P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52條(P241)

第七十五條 對飼養動物違法行為的處罰

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解讀與應用

本項規定要求造成一定的后果,即要求飼養動物的行為必須干擾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例如,飼養的一些動物因為生性兇猛,對附近居民的出行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或者飼養的動物經常偷吃附近群眾的東西,給他人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或者是飼養的動物吼叫的聲音非常大,影響周圍居民的休息。這里的動物也是廣義的概念,既包括狗、貓等家庭常見動物,也包括蛇、蜥蜴等動物。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行為是指,動物飼養人對于所養的動物不加以約束,對其恐嚇他人的情形予以放任自流的等。驅使動物傷害他人,行為人主觀出于故意,主觀惡性程度較深,動物已經成為其傷害他人的工具,其行為性質應定性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按照本法第43條第1款的規定處罰。

[違反治安管理的飼養動物行為]

飼養動物者,如不盡心飼養管理動物,極易給周圍他人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擾亂他人正常生活。例如飼養的動物生性兇猛,使附近居民出行和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或是該動物叫聲過大,影響他人正常休息等。對此,應當先予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再處以罰款。

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行為,行為人主觀上應當預見到該行為可能會給他人人身和財產帶來損害,而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應當予以處罰。驅使動物傷害他人,行為人主觀出于故意,主觀惡性程度較深,動物已經成為其傷害他人的工具,其行為性質應定性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按照本法第43條第1款的規定處罰。

[認定飼養動物違法行為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適用本條規定時,對于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應當先予警告,只有經警告后還不改正的,才可以處以罰款。而對于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則必須給予罰款的處罰,而不能給予警告。對于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即動物的主人或者飼養人員利用各種方式唆使動物傷害他人。如果造成的傷害經鑒定在輕傷以上,則構成了故意傷害他人的犯罪,此時,飼養的動物就成為了犯罪的工具;如果造成的傷害不夠輕傷,則按照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來處罰。

[以案說法30] 某小區設計合理,環境幽雅,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好居所。高某年過花甲,退休后花了大半積蓄終于搬進該小區。搬家時他把相伴多年的黃狗“強強”也“搬”進套房。遠離了嘈雜,“強強”生活很不適應,時常煩躁不安,特別一到晚上便狂吠不已,吵得隔壁鄰居自打“強強”來后便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經多次與高某交涉無果,該鄰居遂向轄區派出所報案,轄區派出所對該案予以受理。隨后,轄區派出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5條的規定對高某處警告處罰。本案中,高某飼養的寵物“強強”晚上狂吠不已,使得周圍的鄰居整夜不能休息,對此應當進行警告。只有在警告過后仍然不改正的,才能處以罰款。

■關聯參見

《公安部關于規范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名稱的意見》第150、151條(P215)

《公安部關于違反公安行政管理行為的名稱及其適用意見》第153、154條(P241)

第七十六條 對屢教不改行為的處罰

有本法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第七十條的行為,屢教不改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

解讀與應用

“強制性教育措施”是指國家通過強制教育的方式來改造違法行為人的一種措施。在我國,勞動教養是一種典型的強制性教育措施,也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矯治制度。該規定針對的是行為人實施了本法第67條、第68條、第70條規定的行為,屢教不改的情形。本法第67條是關于引誘、介紹、容留賣淫的行為的規定;第68條是關于制作、運輸、復制、出售、出租淫穢書刊、圖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穢物品或者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電話以及其他通訊工具傳播淫穢信息的行為的規定;第70條是關于為賭博提供條件或者參與賭博行為的規定。行為人只有實施了上述三類行為之一的,才能依法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第7條(P205)

《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P422)

《公安部關于勞動教養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P452)

《公安機關辦理勞動教養案件規定》(P4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库车县| 扎囊县| 大洼县| 鸡泽县| 鹤壁市| 平罗县| 东山县| 通渭县| 开封县| 治多县| 大冶市| 大兴区| 凌源市| 衡南县| 柳州市| 班玛县| 缙云县| 泗水县| 旬邑县| 上虞市| 安丘市| 德阳市| 乃东县| 唐山市| 沧州市| 湖口县| 江西省| 宝丰县| 怀仁县| 土默特右旗| 江永县| 通山县| 长葛市| 延寿县| 西盟| 竹北市| 错那县| 安达市| 巴青县|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