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六條 承包方的權利

承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

(二)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核心要點〕

1.保護私有財產:《憲法》13。

2.獲得征地補償:《土地管理法》44~49、57; 《草原法》39、40、71。

3.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法》125~133。

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土地承包法》32、33。

5.草地承包經營權:《草原法》15。

6.拒絕違法稅費:《農業法》67~69。

〔憲法〕

1. 《憲法》(2004年3月14日

第13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法律〕

2. 《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第44條 建設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準。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45條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準: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

征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備案。

征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準權限內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準權限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第46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47條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第48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第49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征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第57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3. 《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

第125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第127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128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

第129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132條 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第133條 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農村土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轉。

4. 《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

第32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33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愿、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5. 《農業法》(2012年12月28日修訂

第67條 任何機關或者單位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收取行政、事業性費用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收費的項目、范圍和標準應當公布。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收費,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任何機關或者單位對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罰款處罰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罰款,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攤派。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以任何方式要求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的,屬于攤派。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任何方式的攤派。

第68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所屬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集資。

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準,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不得在農村進行任何形式的達標、升級、驗收活動。

第69條 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納稅義務。稅務機關及代扣、代收稅款的單位應當依法征稅,不得違法攤派稅款及以其他違法方法征稅。

6. 《草原法》(2013年6月29日修正

第15條 草原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可以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依法轉讓。

草原承包經營權轉讓的受讓方必須具有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能力,并應當履行保護、建設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義務。

草原承包經營權轉讓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承包方與受讓方在轉讓合同中約定的轉讓期限,不得超過原承包合同剩余的期限。

第39條 因建設征收、征用集體所有的草原的,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給予補償;因建設使用國家所有的草原的,應當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對草原承包經營者給予補償。

因建設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應當交納草原植被恢復費。草原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用于恢復草原植被,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草原植被恢復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40條 需要臨時占用草原的,應當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臨時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并不得在臨時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占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并及時退還。

第71條 在臨時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臨時占用草原,占用期屆滿,用地單位不予恢復草原植被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恢復;逾期不恢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代為恢復,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地方規范性文件〕

7. 《湖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條例》(2012年7月27日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公告第138號

第22條 承包方對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

第29條 為了公共利益依法征收、征用承包地的,應當按照同地同價原則,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原承包方及時足額給予補償,或者適當調整承包地。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征收、征用土地前,應當將征地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承包地所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予以公告,聽取被征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承包戶的意見。

征地方案確定后,征地主管部門應當商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部門變更或者解除被征用地塊的承包合同,辦理相關手續。

第30條 征收、征用承包地的各項補償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額支付。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使用、分配辦法,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討論決定。依法補償給被征地農戶的費用,應當直接將補償款支付給被征地農戶。

禁止非法征收、征用、占用農戶承包地。對違法征收、征用、占用土地或者擅自擴大征地范圍以及未按時足額支付補償費的,承包戶有權拒絕交地。

第31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被征地農民辦理相應的社會保障,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給予提供就業指導服務,為其自主創業提供貸款貼息,減免相關規費等。

第32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等建設占用承包地,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在征得承包戶同意并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部門批準后實施;用地單位應當對原承包戶給予經濟補償,或者由發包方給原承包戶適當調整土地。

〔案例指引〕

安茂強訴封應昌、彭朝華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案國家法官學院:《中國審判案例要覽》, 2009年民事審判案例卷

裁判要點:雙方當事人互換承包地時,并無法律對土地流轉登記等內容作出強制性規定,故雙方的互換行為合法有效。多年后,互換土地被征收而獲得的土地補償款、青苗補償款應歸互換后的承包人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柳江县| 长顺县| 三亚市| 乃东县| 曲麻莱县| 绥化市| 安泽县| 浦江县| 安远县| 铁力市| 万荣县| 温宿县| 江津市| 遂平县| 无为县| 吉林市| 宁武县| 阜康市| 溆浦县| 兴和县| 绥德县| 永嘉县| 城口县| 买车| 伊川县| 西乡县| 综艺| 甘南县| 永修县| 文昌市| 田林县| 孝感市| 辰溪县| 壶关县| 嘉善县| 含山县| 高密市| 尤溪县| 浦城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