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行為心理學
- 王小軍 魏冰冰
- 1356字
- 2019-01-10 17:02:32
第四節 身體語言與個體心理
個體受到外界信息和內部信息的刺激后會產生身體反應。作為人腦“對內外信息加工結果的直接延伸和表現形式以及人類有機體對主客觀環境作出的適應性反應”,身體語言能夠真實且可靠地反映個體當前的心理狀態,并幫助人們更好地作出判斷,采取下一步的行動。
這天,一位女病人來找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親切地將她迎進屋里,然后坐下來聆聽她的傾訴。只見女病人滔滔不絕地向弗洛伊德描述她的愛人有多么疼愛她,她的婚姻是多么幸福。
但弗洛伊德發現,盡管女病人講述時眉飛色舞,但她的右手在無意識地攥著左手無名指上的戒指,不停地上下滑動。這讓弗洛伊德意識到女病人的婚姻并非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幸福,而這也許正是她此行求助自己的真正目的。
于是,弗洛伊德打斷女病人的話:“你并不喜歡你的丈夫,對不對?”女病人驚愕片刻,然后艱難地開口說道:“他并非我理想中的結婚對象。我當初選擇他,只是因為他對我很好。結婚以后,我一直依賴于他對我的好又不知珍惜。最近發現他出軌了,盡管我不喜歡他,但這個事實仍然讓我感到非常憤怒和痛苦。”
在上述案例中,弗洛伊德在咨詢過程中借助女病人反復滑動戒指的細微舉動,看出了她對當前婚姻狀態的不滿意,并在隨后的詢問中打斷了女病人關于幸福婚姻的虛假描述,使其推斷得到了驗證。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同樣可以借助身體語言對他人的心理狀態進行觀察和判斷,使得自身人際交往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唐麗傍晚在操場上散步時,無意間看到同宿舍的小A和小B兩人站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聊天,她立即興奮地跑上前,大聲喊道:“嗨,這么巧,聊什么呢?”
此時,小A和小B都微笑著對唐麗說:“沒什么。”隨后三個人站在那里,尷尬地相顧無言,直到唐麗低頭系鞋帶時忽然發現,兩個室友的身體和雙腳都相互朝向彼此,這才知道她們并不歡迎自己的到來。于是,她起身瀟灑地沖室友揮手說道:“你們繼續聊,我還有事先走了。”
當她走遠再回望兩個室友時,發現她們又恢復了之前親密交談的模樣。她不由得在心里慶幸道:“幸虧當初看了一點微行為心理學,不然今天就要成為討人厭的‘第三者’了。”
人們在借助身體語言了解自身及他人心理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掌握身體語言分析的四項基本原則,它們分別是連貫性原則、一致性原則、背景性原則和可能性原則。其中,連貫性原則要求人們在進行身體語言分析時,必須將身體語言與當下情境相結合,以“完整地、持續地、連貫地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特征及變化規律”,而不是“將每個表情或動作分離開來,在忽視與其相聯系的表情或動作的情況下,孤立、片面地解讀和分析肢體語言”。
第二,心理學家認為:“很多動作都是事先經過深思熟慮,有所用意的,不過也有一些純屬下意識。”因此,這就需要人們能夠正確區分哪些是個體下意識狀態下做出的身體動作?哪些是個體為了干擾對方判斷,故意表現出的身體語言?哪些又是個體事先經過深思熟慮,理性思考后表達的身體語言?
總而言之,身體語言與個體心理之間是一種相互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心理導致行為的變化,行為在反映心理變化的同時,又進一步影響著心理狀態的變化和發展。因此,人們只有不斷地堅持學習身體語言的相關知識,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和了解,才能更敏銳地洞察自身與他人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得更好的社會生活體驗與融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