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精神與財富

精神讓人富有。

——莎士比亞

人類頭腦中最惡劣的念頭之一:地球上沒有足夠的東西可供所有人使用,因此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必須貧窮,以便使少數人獲得富足。

 

“此處我們只討論財富!”最近我被紐約辦公室里的這句格言深深觸動。

我對自己說:“這些人之所以很富有,是因為他們始終在期待富有,他們不知道貧窮是什么,也不認為自己缺乏自己需要的東西。”

把夢想變為現實的方法就是永不放棄地堅持自己的想法。獲得財富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把財富的思想印刻在頭腦中,并頻繁地對自己說:“我擁有所想要的一切,我并不貧困。”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堅信這是真的),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就不會出現貧困和匱乏。

財富法則的基本原則是我們與宇宙的創造力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當我們充分認識到這種聯系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貧窮。貧窮是一種與宇宙創造力分離的感覺,也正是這種感覺使得我們倍感無助。

但只要我們仍然狹隘地認為自己是從宇宙中分離的、卑微的、無關緊要的人,認為富足和創造力不會降臨在我們身上,認為只有那些幸運的人才能夠獲得它們,那么,我們絕不會獲得這些財富。要知道,獲得這些財富本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美好的事物只屬于少數人、美好的事物是競爭的結果——這些錯誤意識源自哪里?它源自人們的悲觀假設:每個人都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可能的,而每個人要想得到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肯定會受到某種限制;世界上存在的東西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人必須不顧一切地、自私地去爭奪,而只有那些最有才干、最有持久力、最強壯的工作者才能獲得更多。這類想法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極為有害的。

人們渴望得到的東西、努力得到的東西、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會匱乏。

以我們最需要的東西——食物為例,我們至今無法獲知美國供給食物的強大可能性。

得克薩斯州這片土地可以為每一個男人、女人以及孩子提供食物、住所。比如,我們無法得知衣服供給的最大限度,在這一區域,有足夠的上好的亞麻布為當地人縫制衣服。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同樣的情況。我們只是處于地球供給的“外層”——只占有了地球供給的一小部分,然而就已經滿足了我們所有人的需求。

美國人很擔心自己會陷入黑暗之中,但油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成了我們的救星。而當我們開始懷疑這些資源也會耗盡時,科學家們發明了電燈。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認為,他們在尋找人類取之不盡的資源的過程中,只找到冰山一角,還有許多資源尚未發掘。而被發現的熱能、電能、光能,比之于即將枯竭的煤炭資源,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在食物方面也是如此。大多數優秀的農民都感覺自己在認識土地的可能性方面是個外行。教育和知識可以讓幾英畝土地的產量比之前幾百英畝土地的產量更多。農業還僅僅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我們對如何從空氣中得到氮以及如何更新土地,還所知尚少。無論我們在哪里,科學知識都會告訴我們資源的豐富性,以及在任何地方資源都不會受到限制。

世界上有足夠多的建筑材料,可以讓每個人都建造一處比羅斯柴爾德所住的房子更好的住所。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獲得財富和幸福,都能夠得到內心渴望得到的一切美好事物。我們應當意識到,我們當前的力量是源于我們的富足,我們可以盡可能多地使用資源。

國王的孩子不應該像一只被一群狼包圍的羊。已經繼承了豐厚財產的人不應該還要為每天的生計擔心,不應該處于恐懼和焦慮的狀態中,以至于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他們的生活就是一場與貧困的戰役,他們備受擔憂和焦慮的折磨。當如此擔心和專注于自己的生存時,他們往往不能很好地生活。

我們生來就應該是幸福的、快樂的、富裕的。我們之所以會面臨麻煩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無限供給的法則,并扼殺了我們的本性,以至于富裕不會降臨在我們身上。也就是說,我們沒有遵從吸引法則。我們保持缺乏的意識、渺小而狹隘的信念,以至于我們抑制了資源的流入。富足和數學一樣,嚴格地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我們遵從原則,我們就會得到財富;如果我們抑制它,我們就不會擁有財富。可見,問題并不在于資源供應是否充分。要知道,財富在等待著全世界所有的人。

對許多人來說,巨大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思維中的通道都被懷疑、擔憂和恐懼堵塞了。他們已經把富裕關在了門外。充斥著匱乏、枯竭、懷疑、悲觀意識的人不會擁有財富。

富足是創造性思維的產物。恐懼和懷疑的思想會減損一個人的力量,它是消極而沒有創造力的思想,它會抵制富足和供給。當然,人們并不想把機會、富足拒之門外,但是由于他們抱持著懷疑、恐懼的精神態度,以及缺乏信念和信心,所以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富足。

哦,我們的疑慮和恐懼使我們成了乞丐!

我們拮據、匱乏、頹喪的生活源于我們沒能與偉大的供給之源保持一致。所有的限制性因素都源于我們的思想意識,而供給本身是充足的。我們只獲得了一點點是因為我們只要求了一點點,因為我們害怕在我們所繼承的財產中索取太多。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不多,因為我們總是壓制自己的想法。富足的生活時刻準備著讓我們去獲取,但我們常常因為無視它而與之擦肩而過。換言之,富足的溪水從我們的門前流過,我們卻站在水岸上一動不動。

我們本不是窮人,由于我們的吝嗇、小氣和狹隘,我們才成了窮人。那些富裕只屬于有優勢、有能力和受命運寵愛的人的念頭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

那些與財富法則和諧一致的人會收獲幸運,而那些不遵從財富法則的人在多數情況下都不能找到足夠的資源以維持生計。

有時感覺自己富足就可以擁有一切。我認識一位女士,她對每件事情都有清晰的認識,她時常抱持富足的念頭,這使得她確信自己終有一天會富有。對她而言,沒有一件事情是平凡的。當她在做一件事情時,即使是一件最普通的事情,她也會賦予其尊嚴。她面對任何事,都不會有擔憂或焦慮的情緒。她敬愛每個人,而每個人也都敬愛她。她從不怨恨、忌妒任何人。她的生活很富足,因為她信賴無限的供給之源,內心從來不會有懷疑和恐懼的陰影。她是真正富足的人,她周圍的人也會因她而感到富足。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我們知道有一些人雖然擁有很多錢,但并不富有,因為他們的本性是匱乏的、枯竭的。貪婪和自私在消耗著這些人的精力和活力,使得他們極其匱乏。

在我們意識到貧窮之前,我們必須思考富足。如果我們擁有貧窮、匱乏的想法,我們就不能獲得富足。如果我們想過富足的生活,我們必須擁有富足的想法。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不需要求助他人,就可以滿足自身需要時,意識到為我們解渴的神圣清泉就來自我們自身時,我們就不會感到貧窮了,因為我們知道只要挖掘自身就可以找到無限的供給。可問題在于我們不遵從財富的法則,不能與創造力、供給之源共存。

據說,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功人士,是不會看到貧窮的。因為他們的意識集中在無處不在的富足上。他們相信富足的法則,并相信自己能夠輕松地獲得富足。他們從來不懷疑自己的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無法逃避我們關注的生活。我們所做的事、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地位、我們的狀況都是我們關注生活的結果。如果我們關注貧窮,我們就不會獲得富足;如果我們的想法專注于沒有價值的東西,并確信世界上的美好事物都不屬于自己,如此一來,我們當然不會得到想要得到的事物。另外,如果我們把富足作為自己思想意識的中心,如果我們相信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是屬于我們的(因為我們是上帝的孩子,獲得健康、幸福、財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然后盡力去關注自己的理想,最終我們的環境和狀態會革新我們的思想、注意力和精神態度。

我認識一些人,他們非常渴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快樂、幸福,但他們卻常常關注自己的孤獨、無助和不幸。他們常常為自己沒有得到世界上的美好事物而自哀自憐。他們這種習慣注定了他們不可能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渴望得到這件東西,卻總是對另外一件東西傾注期待和辛勞。

學會如何在無限的供給之中生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許多人都把自己的思想意識限定在貧窮意識中,就好像籠子里的鷹總是徒勞地期待自由,我們被自己所設置的障礙打敗了。

一些人天生就擁有富足、偉大、高尚的思想意識。他們的一些意識很自然地融入了創造力的精髓當中,創造就如同他們的呼吸一樣自然。這些人不會被懷疑、恐懼、膽怯或者缺乏信念妨礙。他們擁有自信、勇敢、無畏的性格。他們堅信無限的供給能夠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這種富足的、積極的精神態度就是一種創造力。

當我們以懷揣著幾萬塊花一塊的態度來花我們最后一塊錢的時候,我們已經遵循了神圣的供給法則。

要訓練自己遠離限制性的思想,遠離匱乏、貧窮的思想。只思考富足,這樣做能夠開放你的精神,使你的思想傾向于無限的供給之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高雄市| 玛曲县| 凤城市| 大城县| 淮滨县| 西畴县| 友谊县| 天全县| 三都| 石楼县| 卫辉市| 沽源县| 三门县| 孝感市| 鲁山县| 延津县| 承德市| 尚义县| 体育| 五大连池市| 北流市| 比如县| 津南区| 沽源县| 大英县| 辉县市| 朝阳市| 伊宁县| 马尔康县| 渑池县| 铁岭市| 确山县| 阳高县| 五家渠市| 大方县| 温州市| 留坝县| 兰考县| 车险|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