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故宮的古物之美
  • 祝勇
  • 3774字
  • 2019-06-26 19:37:10

第一章 國家藝術

名稱:獸面紋鼎

時代:商代前期

尺寸:通高21厘米,寬18.3厘米,重量1.04千克

青銅器原本并不是“青”色,而是熟銅般的顏色。

李澤厚說:“傳說中的夏鑄九鼎,大概是打開青銅時代第一頁的標記。”李澤厚:《美的歷程》,第33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9年版。

關于大禹,人們都知道他治水的故事。許多人并不知道,大禹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創始人、九鼎的鑄造者。《墨子》說,“九鼎”不是夏禹所造,而是夏禹的兒子、夏朝第二代王夏后啟命蜚廉采金(銅)于山川,在昆吾(今河南濮陽)地方鑄成了“九鼎”。但無論怎樣,諸多文獻都證實了“九鼎”的存在,而且其年代也在夏代前期,即公元前21世紀。“二里頭文化”考古,已出土了大量夏代青銅器,證明青銅器鑄造在夏代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技術和藝術,從而證明了夏代完全具備鑄造“九鼎”的條件,文獻中的“九鼎”,應當并非出自古人的憑空杜撰。

正是因為有了那九只大青銅鼎,華夏文明的眉目才清晰起來。

夏朝建立的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200年前后。

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也大約從那時算起的。

治水成功,他就把天下分為“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那應該是我們國家最早的行政版圖。

之后,大禹就主持鑄造了九只巨大的青銅鼎有關夏禹鑄鼎的傳說,見《左傳·宣公三年》《史記·楚世家》《戰國策·周策》《論衡·儒增篇》《拾遺記》《太平御覽》《蜀中名勝記》等文獻。,把各地方國的動物圖像都繪制在上面,各地方國的金屬也包含其中。精美絕倫、形體巨大的青銅九鼎,使抽象的權力第一次通過具象的物質形式得以確認。

九鼎不僅是藝術品,更是大禹“曬”權力的最主要的工具。權力是需要展示的,沒有九鼎,大禹這位肌肉男的擴胸運動就只能是孤芳自賞、自娛自樂。

中國的青銅器,一出場就成了“國家藝術”,成了國家力量的象征。這不僅因為青銅器象征著財富,更因為它本身就是財富。科學家用攝譜儀對二里頭青銅爵進行成分分析,發現其中92%是紅銅,7%是錫。這兩樣金屬,在當時無疑是貴金屬。夏商時代,數以千計、萬計的奴隸,分散在深山荒野,尋找著銅錫礦藏。甚至有學者分析,“這或許是導致夏、商都城頻繁遷移的原因之一”。[美]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第98—99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版。

在那個時代,一座都城可以沒有壯闊的宮殿,卻不能沒有華麗的鼎,因為它,已經成為王朝正統性的象征。有人用“紀念碑性”(monumentality)來指明了鼎的重大意義:一方面,它具有內在的紀念性和禮儀功能;另一方面,它通過青銅的堅硬質感,克服權力的易碎性,使它得以永垂不朽。

但是,商朝并沒有像他們希望的那樣永垂不朽。這個王朝在這座最后的都城度過了最后二百七十三年之后,在第三十代商王帝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商紂王)的淫亂中,土崩瓦解了。《古本竹書紀年》記載:“自盤庚徒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徒都。”轉引自[美]張光直:《商文明》,第69頁注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版。紂王寵愛妲己,讓一個名叫涓的樂師專門為她制造淫亂之聲,然后他們一起,沉浸在“北里之舞,靡靡之樂”中。當然他最重要的發明,是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然后“以酒為池,以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西漢〕司馬遷:《史記》,第79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

在紂王充滿快感的叫聲中,周武王率領著他的軍隊從西北高原上俯沖下來,沿著黃河一路高歌,殺進了殷都。直到這時,紂王才意識到自己的末日來臨了,于是倉皇登上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縱身跳進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到達后,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頭,掛在太白旗桿上,任那顆曾經不可一世的頭顱,在風中搖來蕩去。

紛亂的大火中,華美的殷都碎成一堆閃爍不定的光,又變成一股黑色的煙塵,升到天空中,就不見了蹤影,剩下一堆黑乎乎的焦炭,夾雜著變色的青銅器,在漫長的歲月中被塵沙所掩蓋,仿佛一只巨大的沉船,在河岸邊的淤泥里越陷越深,成為一座地下廢墟。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考古學家們一點一點把它挖出來,后來的中學歷史課本上于是有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殷墟。

日本學者野島剛曾對我說過,他不喜歡中國的青銅器,因為它沉悶、陰森,甚至有些猙獰。他不理解為什么古代中國人會制造這樣的器物。

他或許并不知道,放回到幾千年前,青銅器原本并不是“青”色,而是熟銅般的顏色,在黃河與黃土之上,發出一種燦爛的金黃。這種顏色不是鍍上去的,而是銅錫合金本來的顏色。因此,古人將青銅稱作“金”,青銅器上的銘文,也通稱“金文”。只是因為在歲月中沉積得太久了,它才變成我們熟悉的青綠色。

那不是那些器皿的本色,而是歲月的顏色。歲月,也是有顏色的。歲月的顏色,就是青苔的顏色。因此,它們表面的銅綠斑駁,是歲月強加給它們的。

我們可以想象九鼎新鮮出爐時的樣子——粗重敦實的形體上,布滿了精細的花紋。它們被一字排開,分列在廟堂之上,陽光穿過廊柱,有如今天舞臺上的追光,從側面打上去,凸顯出它們的花紋,幽幽地反射著金燦燦的光。

我們說金色的秋天、金色的陽光,都不過是一種比喻,那不是真正的金色。中國傳統的“五色”(青、黃、赤、白、黑),也沒有金色。真正的金色能夠壓倒所有的顏色,在各種顏色中獨占鰲頭。就像一個人,原本是人群中的一分子,但他成了王,就不再是人,或者,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人。人與王,永遠有著本質的區別。就像夏王大禹,人們始終不愿意拿他當人看,而是把他當作了神——能夠戰勝洪水的,一定是神。他因治水而傷了腳,走路一瘸一拐,這樣的“禹步”,被一代一代的巫師所效仿,成為他們最具職業標志性的步態參見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1936年第20期。

應當承認,金色是一種迷人的顏色,也是最能烘托出權力的富貴和威嚴的顏色。它令人肅然起敬,又目眩神迷。因此,金色是一種充滿魅惑的顏色,人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種顏色誘發的。

商朝滅亡后,從夏朝流傳而來的九鼎,就像漂流瓶一樣,漂流到了周朝,由商朝的最后一個首都——殷,搬運到周朝嶄新的都城——洛邑,安頓在成周城的明堂當中,用以震懾天下。

張光直說:“王權的政治權力來自對九鼎的象征性的獨占,也就是來自對中國古代藝術的獨占。所以改朝換代之際,不但有政治權力的轉移,而且有中國古代藝術品精華的轉移。”[美]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65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版。

因此,夏商周三代都城的漂移路線,同時也是九鼎的搬運路線。

四百年后,公元前606年,一位雄心勃勃的楚王揮師挺進到東周都城洛邑附近,這讓周朝皇帝心中感到徹骨的冰涼。此時的周朝,早已天下大亂,皇權出現功能性萎縮,周王已成傀儡,再也無力展示自己的肌肉。于是,那些不忠不孝的諸侯們,就像惦記父親的存折一樣惦記起九鼎。有一天,兵臨洛陽郊區的楚王,向周王派來的那個名叫王孫滿的使臣打聽鼎的下落,問道:九鼎到底是大是小,是輕是重?王孫滿面無表情地回答道:再怎么論,你也與九鼎攀不上關系。

王孫滿當時的回答,后來被史官一遍遍地書寫過。他說: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春秋〕左丘明:《左傳》,第170頁,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版。


王孫滿告訴楚王,鼎身上鑄出的那些動物紋樣,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是用來溝通天地神祇的靈物。它們張嘴的地方,風就從那里產生,巫師升天,也全靠它。因此,九鼎并不僅僅是用來顯示政治權威的禮器,更是一種神器。只有在有德的君主面前,它才靈驗。夏朝不靈了,它就來到了商朝;商朝氣數盡了,它又來到周朝。如果君王德行兼備,那么鼎即使再小,它的分量也是重的;反之,鼎再大,它也是輕飄飄的。此刻,周王就把九鼎放在郟鄏,占卜已經預言,這只鼎可以傳三十代,享七百年,這是上天的意志,是“天命”。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弱了,但是天命誰也篡改不了。所以,這九鼎,您還是別惦記了。

《左傳》里的這段文字,不僅描述了九鼎的外貌,更讓我們知道,在當時的觀念中,萬物之靈,都附著在鼎上,使這些鼎擁有了超自然的色彩。大禹創建夏朝,不僅依賴政治上的強勢,更是“天命”所歸。天的旨意,成為指導人間一切行為的最高準則。

后來的帝王從這一事件中得到啟示,無不把自己描繪成“天命”的代表者。唯有如此,他的地位才會變得無可爭議。而九鼎,無疑就成了對“天命”的證明。于是,它不再是作為歷史事件的結局而出現的,而是成了這件事件的先決條件。公元前606年,楚王不知天高地厚地“問鼎”,把得九鼎與得天下完全畫了等號。九鼎的意義,從此出現了戲劇性的倒置,成為天下諸侯得到王權的一個條件。

公元前290年,秦相張儀向秦惠王的建議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他主張攻打新城、宜陽,以威震周室,周皇室驚慌之下,必然會將九鼎出讓給秦國,以求自保。擁有了九鼎,依照版圖和戶籍,挾持天子來號令天下,天下就沒有敢不聽從的,秦王的霸業,可大功告成。〔西漢〕劉向:《戰國策》,上冊,第87頁,北京:中華書局, 2012年版。

周朝滅亡后,九鼎下落不明。公元前219年,掃滅六國的秦始皇在東巡歸來途中,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聽說九鼎又在大河中神奇地出現了,立刻樂開了花,派數千人下河尋找。就在他們用繩子即將把九鼎拉上來的時候,天空中突然飛來一條蒼龍,一口咬斷了繩子,九鼎又重重地摔入水中,濺起無數水花,很久以后,它們蕩起的巨大波紋才慢慢平復。

《資治通鑒》對這一事件的記載是:秦始皇東巡歸來,過彭城,“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一冊,第80頁,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版。

因治水成功而鑄造的九鼎,自夏至周、在人間存在了兩千多年之后,又回歸了江河,再未進入世人的視線。

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銅器多達一萬五千多件,先秦時代的,就差不多一萬件。

在這些青銅器中,商代前期的獸面紋鼎有兩件,一件立耳、圓腹[圖1-1],另一件小耳、深腹[圖1-2];有商代后期的獸面紋鼎[圖1-3],高頸、鬲形腹;還有商代后期的尹鼎、父乙鼎、正鼎;西周的頌鼎、小克鼎[圖1-4][圖1-5]……

[圖1-1]

獸面紋鼎,商代前期

故宮博物院 藏

[圖1-2]

獸面紋鼎,商代前期

故宮博物院 藏

[圖1-3]

獸面紋鼎,商代后期

故宮博物院 藏

[圖1-4]

小克鼎,西周后期

故宮博物院 藏

[圖1-5]

小克鼎銘,西周后期

故宮博物院 藏

從這些古老的青銅鼎中,我們仍可推測九鼎的雄渾、縟麗、炫目。

但它們不是九鼎。

真實的九鼎,已經永遠消失在歷史的暗夜里。四千多年過去了,或許,它們仍藏身在我們腳下,在我們無法確知的深度。仿佛埋藏得最深的種子,而后來所有被稱作歷史的事件,不過是地面上結出的花朵與果實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宁| 渑池县| 东明县| 玉环县| 徐水县| 崇礼县| 高清| 旅游| 页游| 迁安市| 海晏县| 宜川县| 彭州市| 崇左市| 鄢陵县| 富裕县| 遵化市| 绩溪县| 保亭| 筠连县| 双峰县| 衢州市| 黄骅市| 泾源县| 中方县| 高尔夫| 红原县| 浮梁县| 昭通市| 老河口市| 高雄县| 秭归县| 蓬莱市| 苍溪县| 建昌县| 全州县| 常州市| 古田县| 米林县| 梁平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