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渡:互聯網人的解憂密碼
- 宋婷婷
- 2454字
- 2019-01-03 17:08:10
困在“網”中央
一次次深入的催眠和調節,Tony越來越愿意談自己的過去了。
“在事業上,當幾個哥們開始決定創業的時候,要考慮技術、產品、市場、銷售等,還要把這些東西變成有條理的‘商業計劃書’拿給投資人看,為的是要從他們那兒拿到投資。那會兒,成天擔心的是有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啟動項目。
“等投資拿到了,又開始忙招聘拓渠道。招不到人的時候,看到訂單已經妥妥地拿到手里,但是產品還沒影呢,心里就又開始焦慮,怕不能按時交貨;而當人都招到了,產能上去了,訂單又不夠量了,心里又開始焦慮,擔心庫存積壓。
“當訂單和產量匹配之后,又擔心下一輪融資的問題。怕已經付出了這么多,并且已經初見成效了,萬一資金不能及時到位……”
顯然,自決心創業的那一刻起,自己就被卷入了沒有盡頭的焦慮當中。
這些循環往復的焦慮與壓力,并非只有創業的小公司才會有,也絕非只有公司的創始人才會有。
這種害怕失去的焦慮感是所有的互聯網人共有的感覺。
“我們可以接管團隊,但不可能接管一個老大。”一篇題為“人到中年,職場半坡”的微信熱文,以這句話作為開頭。
故事是這樣的。方勇曾是高德地圖一個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有一天,一個空降到高德的高管把他叫到了會議室,告訴他由于公司組織架構調整,他所負責的團隊將要合并到另一個部門,當然他也可以跟著一塊兒過去,但新部門的負責人并不歡迎他。他的團隊還在,只是不再向他匯報了。方勇因為公司兼并重組而成了孤家寡人,“混”了一個月后,他主動遞交了辭呈。39歲的方勇,成了職場中失意的中年人。
方勇原本以為憑他的資歷,離開高德找下一份工作應該毫不費力,但這段失業的時間整整持續了8個月。
期間,有一些總監級的工作找到他,但方勇不愿意接受降職減薪。這加劇了他找工作的難度。一方面,他已經超過了職場的黃金年齡;另一方面,越是高端的職位越不好找。“坑比較少了”。方勇說。在職場的跑道轉換中,這是中年人無法回避的尷尬。
方勇最終迫于無奈接受了薪酬的下降。在離開高德8個月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新東家是他從前的一個客戶,熱情相邀,但開出的薪水是高德時期的一半。他接受了這份工作,因為此時的他太需要穩定的收入來給自己一些安全感了。但與賦閑在家相比,接受這份工作是另外一種焦慮:“你接受自己不再上升,接受自己下降,發現自己人生的頂點已經走完了,開始走下坡路了。這非常可怕。”方勇說,“我希望我永遠在上坡。到了頂點,第二天我就死了。”
在這篇熱文的評論中有一條看上去更為凄涼:很多人連坡都沒有上過就消失了。
大部分人到了中年,無論是否處于管理崗位,處境就會變得尷尬而飄擺。如果是高層或中層管理者,會因為公司的高層人事變動、兼并重組、公司轉型、業務變化而無法保留原有的職位。如果你連中層都不是,只是個底層員工,那么毫無疑問,更會在所有的變化中,成為最先被“甩包袱”出去的人。
Aaron,一個同時兼有管理和專業職級的管理者告訴我:“在職場中,一定要有專業傍身。管理者的身份隨時可能被撤換,但業務尖子是不愁沒有出路的。我的職業理想就是成為業務頂級的管理者。”
但是,要想成為“業務頂級的管理者”又談何容易。作為投身華為的“骨干級”管理者,Bill現在的日程表上,除了開會就是開會,他已經太久沒有編過代碼了。但是,他知道基本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資本,絕不能扔下。于是,只能用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自學現在流行的編程語言。畢業十年,Bill接觸到的計算機語言換了十幾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曾用一周時間學會了一門語言。而現在,記憶力不比從前,也沒有那么高的學習新語言的熱情了,他對于自己的學習動力和狀態感到了深深的擔憂和焦慮。
Bill說,即使你是業務頂級的人也會在中年時代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既不會管理、被委以重任,也會在業務層面因為發現和自己平級的孩子們都這么年輕而滿心羞愧,伺機而逃。
或許你會說,這些個體焦慮與滾滾向前的互聯網發展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哪個行業不是推陳出新、成王敗寇呢?
事實上,與傳統行業比起來,一切都很快的互聯網業確實更加“瞬息萬變”,成與敗之間很容易就按下了“切換鍵”。身處這一時代中的互聯網人,無論屬于哪家企業都難言穩定。今天你風光無限、受資本追捧,明天就可能因公司的倒閉而“顛沛流離”。
以“生態”概念而不斷膨脹的樂視就是典型的例子。在2017年1月13日晚間20時,樂視網公告稱,樂視獲得包括了融創中國在內的168億元戰略投資。當時各路人士紛紛預測,樂視有望沖擊中國最大互聯網企業。看起來,樂視超越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指日可待。
3個月之后,也就是4月17日下午,易到前CEO周航發表公開聲明,稱易到“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5月中旬,樂視就傳出了再次裁員的消息。樂視此番裁員涉及樂視旗下樂視網、樂視控股、樂視體育等多家公司。其中,樂視控股體系中的市場品牌中心裁員幅度為70%,銷售服務體系裁員幅度為50%,樂視體育裁員70%,樂視網裁員10%。6月下旬至今,易到用車易主,賈躍亭夫婦及樂視系3家公司的12.37億資產被司法凍結。賈躍亭卸任法人代表……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句唱詞,“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每一個企業的進退,都關系到幾十人甚至上千人的命運。所以,身處“網”中央,沒有人能云淡風輕。
一項針對互聯網人的調查顯示,以換工作的難易程度來看,在受訪者中,53.14%的人認為現在換個工作“很難”;38.24%的人覺得“還好”;只有8.63%的人覺得“很容易”。
“是的,一方面擔心自己所在的企業在競爭中落敗,自己不得不另謀出路,難上加難;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的業務在競爭中被打敗。”
在中關村企業任職的Lora說:“中國互聯網公司,普遍存在著內部的良性競爭。不同的業務線同時開發一款產品,最后優勝劣汰,勝出者面向大眾推廣,淘汰者‘陪太子讀書’。對公司來說,投入三五份資源最終推出一份,是為了保證趕在競爭企業之前盡快站位。
“沒時間考慮被淘汰的業務組、被淘汰的人會怎么想。沒準過不了幾年,我們都會被人工智能淘汰了呢!”Lora攤開雙手聳聳肩說,“混互聯網圈就是這樣,跟上都不行,必須得超越。快,才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