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國紀行:從烏蘭巴托到阿爾泰山
- 羅豐
- 1172字
- 2019-01-03 17:06:16
〔十一〕哈拉和林市場
7月13日,星期四,晴,有風。
蒙古高原在高緯度地區,晚上天黑得很晚,大約在11點鐘才能完全進入一片漆黑。清晨太陽升起得很早,根據昨日的經驗,五點鐘已經放亮。
已經有人在蒙古包外走動,看看手機7點半已過,該起床了。蒙古包里的溫度只有7.5攝氏度,濕度有60%。出了蒙古包雖有紅紅的太陽,但卻沒有一絲暖意,陰風襲來,有一股深秋的感覺。洗臉水冰冷、刺骨,好在我多年用冷水洗臉,并無不適,只當提前步入初冬。
早餐有米飯、火腿腸、黃瓜、湯。過去并無早上吃米飯的習慣,舀了一小碗,匆匆扒了幾口,喝了點湯了事。
昨晚通知是8點—8點30早餐,9點出發,可能許多人并無集體行動的經驗,在羅新的催促下,9點20分大家才全部上了汽車。汽車先要到哈拉和林加油,然后要到哈拉和林集市上采購食品給養,轉過頭來去額爾德尼召。
通往和林的公路,看起來并不平坦,但比起后來,這已經相當不錯。所謂哈拉和林加油站,其實就是路邊很小的一個鐵皮屋,我們后來行程中,全在類似的鐵皮屋中加油。80號汽油,也從烏蘭巴托的780圖,漲至810圖。
二十分鐘后,我們來到哈拉和林市場,市場周圍,有一些紅頂房屋,市場很小,很像70年代中國西北公社所在地的集市。進口處停著一些帶拖掛的吉普車,車型有點像北京212。吉普拖著一小斗車,顯然為了拉東西。鐵柵欄市場門內,分布著攤位。攤位有的是用廢舊汽車車廂改成,有的則直接就是集裝箱,安上兩扇門后,就是一個個小商店。買賣的東西,大都是廉價的日用百貨,五顏六色的塑料桶、盆、小凳。
廚師和司機去買羊肉,跟我們設想并不一樣,蒙古草原雖說是牧區,卻并不能隨時隨地買到羊只,牧民們據說并不隨便出售羊,有錢也不行,只有在集市上才能買到。和林市場上肉鋪中掛著幾只紅紅的羊,看樣子有幾天了。農業民族對蒙古人所謂膻肉酪漿習俗的誤會由來已久。清代學者趙翼在一本筆記《檐曝雜記》中講這樣一件事,他曾問及蒙古人吃肉的習俗。這位蒙古人告訴他:經常吃肉那是王公貴族的事情,我們這些窮人也只在逢年過節時才殺一只羊,殺羊也是數戶輪流坐莊,每戶分割一點。這就是每年可以食肉時候。尋常度日,靠的是牛奶馬乳。
昨晚的寒冷,使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以后行程,蒙古包中都如此,何況以后還要露宿野外。在后排一家雜貨店中,每人都花了3000圖,扯了米黃色的帆布兩米,準備鋪在地上隔潮。我預感到旅行帳篷根本不足以抵擋蒙古高原的寒夜,就特地花了9000圖,購買了一襲據說內裝駝毛的棉被。

為抵御寒冷而入手的駝毛棉被

聽說來人要買那么多羊肉夫婦倆迅速忙碌起來〔郭潤濤攝〕
10點多,我們出了市場,有人已在欄桿邊等待了。有兩個小孩,在兜售馬奶,我用250圖買了一瓶,馬奶裝在一只礦泉水瓶中。以前在內蒙古也曾喝過馬奶,這里的馬奶酸酸的,有點刺舌的酸,只喝了一小口。羅新嘲笑道:“還號稱研究奶制品的呢?”說完喝了一大口。長途旅行中吃喝上絕對應該小心,我并未依他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