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推理的力量
- 人性的優點(套裝共6冊)
- (美)戴爾·卡耐基 (日)源賴朝
- 4166字
- 2018-11-27 14:36:17
在進入直接通往獲得判斷力理智成果的途徑之前,源賴朝又提醒我們去注意推理的力量。
他說:
只有在備齊了判斷所需的全部原則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獲得這樣的特質。對于和諧生活來說,這種特質是必需的。
一個人如果渴望判斷力在所有的行為和決定中都占主導地位,他應該實踐出來最重要的思維活動——毋庸置疑就是推理能力了。
當判斷允許的情況下,感知力和判斷正確程度就產生了想法的聯合。最終會分析問題,如果經常這樣,這個過程就幾乎會變得像條件反射一樣。
然而,為了能夠首先有條理地組織想法,研究分析各個階段是最好不過的了。
之后,當頭腦被充分鍛煉純熟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會以無意識的方式重復,而推理這種判斷力的基本原則就會成為我們自愿接受的思維方式。
為了使推理可以自然地發展,那些與判斷目標相關的因素應該首先被集中在一起。
將各種資料結合起來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思想引入到快速有效的狀態中。
我們已經提到過集中思想。對于被選中的想法,這屬于一種綜合的過程。
我們不是大范圍地對所有與問題相關的事物淺嘗輒止。相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只與一個目標有關的因素上。
這些因素來自過去的范圍,通過對照,被帶到屬于現在的范圍,為的是能夠把以前的現象和推理中的問題結合起來。
推理中的問題很少只依賴于一個決定——即使問題只是處在單純否定或肯定形式下的時候,也是如此。
推理總是大量觀察的結果,需要精確性,而判斷力會使大量觀察的結果綜合在一起。
對事件的分析會給我們建議讓我們做所謂的“一系列動作”,對事件的分析可以參考現在相似的環境。
由于這些觀察的結果,思考的習慣是根據這些結果作出推理,而判斷力則負責作出分析。
推理的方法關鍵在于此。
某事件與曾經出現過的事情相同,二者應該產生相同結果。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面對著某種事件,而在一個記憶中存在著另一個同類事件,我們一定得出以下推理鏈條:
首先,很久以前的事件已經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其次,今天的事件應該會產生同樣的結果,除非周圍的環境有所不同。
那么,問題就成了分析環境,以及權衡原因,看一看那些原因的表現會不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我們該首先把興致放在這件事的環境上面,正如我們已經論述的,思考的習慣和感覺由于時代和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為了能夠完全確定彼此間相似的程度,人或物之間就要進行對照。
我們會考慮先前事件發生時自己所處的大腦狀態,這樣我們會清楚地確定當時情緒的相似之處或者感情變化。
觀察健康狀態也很重要,因為在病痛折磨下,事情很容易顯出不友善的一面。
在生病期間對事件作出的評價與現在給予事件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當一個人根據感知力和心理表征的關系作了決定,他就可以用這種方法精確地估計對照的程度。
然后,就可以綜合所有的觀察結果、并從中作出以下推理:
首先,事物間,所有的條件如果都相同,原因相似就會產生相似的結果。
其次,討論中的事物呈現在相同的條件下,會與以前的事物產生相同的結果。
又或者:
正如我剛才證實的,我們同意相似原因產生相似結果這一原則,而且在過去與今天的意外事件之間會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我們必須接受:這些不同之處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而且,在理解這個問題之后,推理的建立將通過一個對照,來取代當前事物或者過去事物。
但是,這位洞悉一切的哲學家,已經預見了一種情形:錯誤思想會使推理變得晦澀。他對我們說:
如果錯誤的聯想不是出于事物控制上的困難,就會產生于對推理真實性的抗衡(這種抗衡相當棘手)。
一個八十歲的人,回到他闊別已久的家鄉,從遠處看見了自己家的房檐。他會怎么想呢?
“我二十歲的時候,從這里出發,就要花上二十分鐘才能到我父母的家,所以二十分鐘后我就能到那個門口了。”
理論上這些事實是準確的。
要走的距離也是一樣的;但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和年輕人的腿腳靈活程度可是不一樣的。所以,預計自己會和過去一樣花同樣時間到達目的地,這個老人其實大大欺騙了自己。
反之,如果要走到同樣地點,他發現了一條已經鋪成的新路,而且不像過去一樣需要繞道才能到達,他所在的位置與他要到的房子之間有了一條捷徑,考慮到他的年齡和虛弱程度,這樣就可能估測出:所花的時間大概與他過去花費的時間是相等的。
那些熟悉推理過程的人會驚訝:思維簡單的人有時也會作出合理的判斷。
一位王子乘坐豪華的馬車,向著他在鄉村里的住所駛去。
他的前面有四個仆人駕車,一旦他們累了,就由其他仆人替代,以保證前進的速度不會減慢。
正當他們艱難地沿著崎嶇的盤山道前行時,一個人突然喊道:
“停下,”他說,“看在佛祖的面上,停下!”
這位王子從馬車里出來詢問他喊叫的原因:
“我的主啊,”這個男人喊道,“如果您關心自己的性命,就吩咐您的隨從停下來吧!”
王子聳聳肩,對他身旁騎馬的司儀說道:
“看看他要干什么。”
但是,這位官員剛剛讓自己的馬向發出警告的男人前進了幾步,王子和仆人所在的馬車,就滾到了地面的裂縫里。
他們被救起來以后都受了嚴重的傷,受重傷的王子的第一個舉動就是,下令逮捕那個人,因為就是他引來了自己的厄運。
之后,那個人被帶到附近的村子里,被關進了一個單人小屋中。
這個可憐人抗議道:
“我只是做了自然而然的事兒,”他說,“我會對我所做的作出解釋,但是我懇請您允許我現在見見王子;當他生病發燒的時候,我就不能夠為自己辯護了。”
“你是什么意思,”獄卒說,“你預測到王子會發燒!”
“他馬上要發燒了。”
“你看,你這個男巫,”這個獄卒說,“你在預言啊。”
之后,獄卒把這個男子關在監獄里,走了。又把剛才他們倆的對話講給所有人聽。
在這段時間,醫生說高貴的王子身上的傷不會致命,但是高燒卻顯得十分危險。
幾個月以后,王子才被治愈。
在這段時間,這個可憐人在監獄受盡折磨。他被帶去見法官。
他被人指控使用巫術和黑魔法。他簡單地辯解說,他能夠預見危險。當時他舉目望去,注意到傳令官腳下的地面有下陷的傾向,于是他得出下列結論:
那塊地看起來只有中間的一層。
他看到傳令官腳下的土地正在下沉。
他從這點推理出,如果與之相比五倍多重的馬車加在這個地方,會產生山崩。
至于發燒的預言,那是他基于在戰爭中所看到的而作出的。
他得知每當有人受傷了,總會有發燒的傾向,他因此自然推理得出這個結論:王子跌倒而嚴重受傷,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同樣的結果。
法官非常佩服這個人的洞察力,不僅還他自由,而且還聘用他做自己的顧問,在適當的時候讓他為自己謀劃。
源賴朝證實這件事,像這個人一樣,幸運的推理一定會獲得豐厚的獎賞。
然而,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很多人把自己的好運歸功于他們推理的結果,就是根據曾經所經歷的類似的情況暗示著將來會發生的事情。
他警告我們要避開一種傾向,就是有些人可能會避免得出與自己意愿不一致的結論。
他說:太多人愿意在推理的時候,忽略一些會使他們喪失想要結果的因素。
他們也夸張那些能夠支持這個結論的原因;我們也看到很多人受到推理過程的困擾,而沒有感受到推理過程所帶來的好結果。
那些開發判斷力的人就永不會犯這種錯誤,他們不用自圓其說——因為這樣做他們只是在欺騙自己。
為了削弱推理的邏輯結果,對真相進行掩飾,他們首先成為這種幼稚把戲的受害者。
這種現象被稱做“錯誤推理”,錯誤推理就是一種不想對現實作出正確評價的愿望。
也可能是,有一個人曾經受到諸多不幸的影響,錯誤判斷就是來自他對正確判斷的扭曲。
致力于我們先前在象征扇中提到過的思想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運用源賴朝提到的方法原則將要在今后的課程中繼續開發思維,我們一定會繼續檢查出錯誤推理的謬誤之處。
源賴朝是這樣說的,重要的不是讓思想神游,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在一個關心的課題上停留,對具有相似特征的想法略加了解,然后就開始遠離基本的原則了。
你注意到一些鳥類的飛行了嗎?
它們開始的時候聚集在一個點上,之后在這個點周圍形成一些圓圈,開始很小,但是隨著每次揮動翅膀就不斷擴大。
逐漸地,這個中央點被鳥兒拋棄了,它們不再接近這個點,然后這些鳥隨著想象奔向了另一個點,但是另一個點不久也會被拋棄,在天空中消失了。
一個人不知怎樣集合自己的思考并且專注其中,他的思想就像那些鳥兒一樣。
它們始于一個中央點,之后散布開來,首先沒有遠離這個中心,之后鳥兒看不見這個點,就飛向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目標——臆想中產生的目標。
這種狀態持續著,直到突然間第一次意識到了這種神游的傾向。
但是,想把這些思緒帶回到初始想法的時候,往往已經太遲了。因為,在思想游蕩的過程中,已經撞擊到了一百個其他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又使人們的初衷混亂了、減弱了,甚至取代初衷的確切部分。
最大的障礙還是在細節中迷失,細節的多樣性使我們不能看出在進行推理的過程中細節所具有的完整功能。
我們的感知力發現自己被大量這樣的細節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陷入無用懶散的努力之中,最好進入排除的過程,這樣才能繼續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像下面這個人一樣,他要確定某材料的顏色,材料在遠處,上面繪有鮮明的黑底白花的圖案。
假設他所處距離太遠而不能觀察到這個細節。
那么,他怎么才能作出最好的描述呢?
他會通過排除法繼續。
這種材料不是紅色或綠色;也不可能考慮橘色和紫色,那些次要的陰影也不在考慮的范圍內。
材料的外表不太鮮明,因此,是灰色;除非……這時,思維活動發揮作用,會使他想起灰色是由黑色和白色組成的。
之后,如果他宣稱這種材料是黑白混合體,他就作出了一個不受錯誤干擾的判斷。
隨后,他又走近些,能夠仔細分析這個圖案,來使自己確認圖案的形狀和顏色,但是隨著他越走越近,通過推理可以得出結論:材料是兩種顏色的混合體組成的。
推理從沒有偏見,只基于事實,基于完整的事物。
源賴朝再一次建議我們要將思想合并,在推理實踐中不斷檢查過去發生的事件。
在進入一個房間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感到困惑,甚至在我們更仔細檢查房間糾正這第一印象之后也會感到困惑。
劣等的鍍金裝飾,原料是棉布,油畫很平庸,而且修邊粗糙。
第一眼從外表來看我們應該推理出,這個房屋的主人應該是個非常富有的人,但是再仔細檢查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令人尷尬和不安的東西了。
這件事與我們所有要作的決定都是一樣的。
看到事物的大概而作推理。把自己投入到這種推理之前,最好仔細逐個地檢查細節,來發現瑕疵或者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我們應該有能力學到這樣不斷發展的、對事物本質的洞悉能力,洞悉能力可以將我們引領到明智的推理過程中,這樣就會帶領我們發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