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建“中國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
- 孫偉平等
- 3365字
- 2019-08-06 16:18:39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內容
根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真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基本原理,根據中央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權威論述,研討在什么基礎上,依據什么原則,沿著什么路徑,怎樣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本課題的宗旨和使命。
就基本思路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應該注重如下幾點。
(1)以價值和價值觀本身的理論結構為線索。馬克思主義既是基于自然規律、社會歷史發展必然性的真理性學說,也是反映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實現全人類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學說。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現實的實踐基礎、思想資源,提供了基本的價值立場、價值原則。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與傳統價值觀、西方價值觀的精華相銜接,并立足時代,著力于創新;社會主義榮辱觀則針對當前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危機,提供了具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這幾個方面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價值觀體系,必須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運用綜合思維系統地進行分析和把握。
(2)以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價值實踐的關系為線索。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但是,它“來到”中國,必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必須適合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即必須由中國同志加以“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理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化,是當代中國社會共同的價值目標。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解決了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性、時代性問題。社會主義榮辱觀則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具體價值要求、價值規范,是社會主義新道德的鮮明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實到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身上,特別是落實到公職人員身上,可以具體化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
(3)由于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先進的價值體系,因而上述兩個方面是完整的,也應該是統一起來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應該立足價值論研究的理論成果,從理論上加強論證,增強學術說服力,也應該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進程、基本內容為依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對象,增強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提升理論為現實服務的能力。當然,還應該在國內外現有理論研究和相關國情調研的基礎上,務實、系統、整體地推進相應的研究和具體建設進程。
就研究方法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應該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運用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進程而展開。除此之外,在研究過程中,還應該特別注重運用如下一些方法。
(1)抽樣調查的方法。弄清中國社會價值觀的現實情況和變化趨勢等事實性情況,是科學地進行價值觀建設和加強思想理論工作的必要基礎、前提和出發點。調查要注重從價值觀的不同維度、不同側面,在抽樣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通過統計、分析和研討,基本把握當代中國社會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不同年齡人群的價值觀現狀,深入分析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在抽樣調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考慮在人生重要關頭影響人們選擇的那些重要因素;挖掘生活中實質性地決定人們的思考和行為傾向性的因素;注意考察傳統價值觀的命運、影響以及變遷情況;注意人們對西方價值觀的引入、適應情況;等等。
(2)理論反思的方法。反思是對理論自身之“思”。研究與宣傳存在一定的區別,不能簡單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本書需要反思國內30多年來價值和價值觀問題研究的主要范式、學術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反思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建設面臨的嚴峻問題和挑戰,反思近年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闡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應具備的理論視野、問題意識、基本方略和邏輯方法。
(3)比較的方法。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跨文化交流成為“常態”,不同文化價值觀之間的矛盾、碰撞和沖突司空見慣。例如,在當代中國,中國傳統價值觀、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都在競相發揮作用,爭奪各自的“勢力范圍”。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考慮它們的存在和影響,弄清“精華”和“糟粕”之所在。因而,本研究必須在歸納、概括中國傳統價值觀、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與主要特征的基礎上,直面時代變遷和生活實踐提出的問題和挑戰,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和探索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可能路徑、思想資源。
(4)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和辯證關系,將之從學理上整合成為一個結構完備、邏輯縝密的科學體系,是本研究的基本任務。目前學術界從四個方面分別進行的研究比較多、比較深入,但是,將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把握則存在明顯的不足,需要從學理上進行突破。此外,還要分析當代中國價值觀多樣化的現實,綜合考慮價值觀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關系問題,并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行“綜合創新”,著力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就結構而言,本書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是一個具有邏輯關系、層層遞進的統一的整體。
導論主要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的背景和意義,說明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重在從學理上闡釋價值、價值觀、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基本概念,為后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章旨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狀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分析既有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討論研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并對今后的研究進行展望。這是我們進一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的前提。當然,由于我們也一直投身于這項研究,并產生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學者們及社會各界相互啟迪、激蕩思想的互動過程。
第三至第五章旨在對中國傳統價值觀、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及其中國化發展進行全面的梳理、扼要的歸納和深入的剖析。這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資源和基礎。我們的基本立場和態度是,必須立足自我,堅持“揚棄”的態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加以創造性發展。這三章是本書比較有特色的部分。
第六章旨在立足時代,分析時代和社會實踐的發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問題和挑戰;同時,立足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結構,探討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的現狀以及轉型的深層特征和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和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可能路徑,以及應該注意的若干關系。這項研究承繼了我們一以貫之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創建論”是唯一可能且具有“戰略意義”的路徑選擇。
第七章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共同構筑的“中國精神”(精髓)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進行深入的分析,并討論這些基本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本章也是本書的重點。
第八章討論在具體的歷史的生活實踐中,如何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盡管對此問題可能存在爭議,而且問題本身應該保持開放性,但我們在考察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并征求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認為,應該具體落實到毛澤東、鄧小平等提出和倡導的“為人民服務”價值觀之上。普通群眾應該恪守職業道德,做到“為人民服務”;黨員領導干部則應該堅持更高標準,努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觀點是本書頗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第九章討論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價值觀的差異、多樣化與宣傳、倡導科學、合理、先進的價值觀之間的辯證關系。實際上,如何有效解決“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問題,一直是當代中國價值觀建設面臨的一個理論和實踐難題。
結語旨在對本研究成果的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總結,并重點說明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科學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