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與特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2006年12月,李長春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第788~791頁。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體把握的綱領性思想。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部分內容相互聯系、有機統一,構成其最基本結構。以此為前提和基礎,學術界還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

袁貴仁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層次清晰,而且結構嚴謹。關于“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務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務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一體三面,不可分割”;關于“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關于“精髓”,“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中勇立潮頭的標志”;關于“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與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相一致,構成了當代中國人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基本思想前提,全面生動體現了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新成果”參見袁貴仁《十七大精神筆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葉小文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四個方面,本身就呈現出層次性。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最高層次,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間層次,榮辱觀是基礎性層次。在踐行的過程中,不同的社會群體有著不同的層次定位、不同的要求。”葉小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貴在踐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基礎、精髓、主題、靈魂是一個從低到高的有序性建構,是一個由低層次到高層次梯度上升的過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石,是最基本的社會道德內涵。馬克思主義是最高統攝,具有統領其他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三個部分的方向指南。從根本的思想前提到價值理想信念和當代精神,再到基本的行為規范,構成了一個層次分明、井然有序的理論系統。

張利華提出了一個“同心圓”模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完整的結構。其內核就是核心價值觀,圍繞核心價值觀由里到外有若干層次,有倫理價值觀、政治價值觀、經濟價值觀、社會生活價值觀等。每一個層次都有特定的內涵和功能。核心價值觀主導和支配各個層次的價值觀,各個層次的價值觀折射和反映核心價值觀,并互相影響和滲透。”張利華:《試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與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第4期。鞏建華在“同心圓”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金字塔”模型。參見鞏建華《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學習與實踐》2008年第8期。如果說“同心圓”是二維平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模型,那么“金字塔”則是三維立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模型。站在人類文明史的高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這一與時俱進的思想,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了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社會大眾價值觀、人類普適價值觀和西方社會價值觀的積極揚棄與超越,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領域的集大成“金字塔尖”。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

在前面的評述中,我們已經認識到:“靈魂”、“主題”、“精髓”和“基礎”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體內容的精確定位和高度概括。現將學術界對其整體特征的幾種代表性觀點歸納如下。

(1)三特征說。干成俊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有先進性、和諧性和實踐性的特征。第一,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共同理想,無論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事業中展現出先進性。第二,馬克思主義是靈魂,共同理想是目標,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動力,“八榮八恥”是規范,相輔相成、相伴相生,即和諧性。第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在落實,即實踐性。參見干成俊《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鮮明特色》,《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李建華等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屬性應體現在三個方面:普遍性與民族性、單元性與復合性、保護性與擴展性。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具有普遍價值理念,民族精神的精華,道德單元構成,道德單元與道德意識、實踐的復合,保護性‘硬核’,自我完善與不斷創新等屬性。”李建華、孫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屬性》,《道德與文明》2009年第2期。李曉娟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繼承性與超越性、總體性與具體性相統一等特征。參見李曉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邏輯及其特征》,《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2)四特征說。田海艦認為,鮮明的主導性、廣泛的包容性、強烈的時代性、獨特的民族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重要特征。參見田海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第6期。張傳開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了四個統一: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穩定性與開放性的統一,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統一。參見張傳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方法論思考》,《求是》2007年第20期。王永明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客觀規律性、包容性、公共性和先進性等特征。參見王永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第9期。廉永杰、周家榮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論分析,認為它具有內容體系的先進性、主體指向的人本性、繼承發展的開放性、實踐運作的創造性這四個鮮明特征。參見廉永杰、周家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論分析》,《黨政論壇》2008年第5期。

(3)五特征說。羅哲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五大特征。其一,主導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集中反映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具有明確的主導性。”其二,現實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當今時代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其三,包容性。“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為促進創造活力的迸發提供了條件,也為充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富資源。”其四,超越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源于一般價值體系,又高于一般價值體系,是對社會主義一般價值體系的哲學概括和理論升華。”其五,開放性。“開放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為馬克思主義伴隨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提供了源泉和動力。”羅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光明日報》2007年11月27日,第5版。莊錫福則提出了另外的五個基本特征:“高度的超越性、強烈的實踐性、巨大的激勵性、強大的整合性、鮮明的系統性。”莊錫福:《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研究》2008年第5期。

(4)六特征說、七特征說。陳留根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六大特征:高度的整合性、顯著的實踐性、博大的包容性、遞進的層次性、獨特的民族性、寬廣的開放性。參見陳留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特征及功能》,《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倪蔭林認為,開放變動性、可實踐性、層次通聯轉化性、內容疊躍前進性、主體楔形增大性、社會理想目標和道德人格目標的統一性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它們由其基本內容結構決定。參見倪蔭林《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及其特性》,《嶺南學刊》2008年第5期。白海若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主導性、先進性、科學性、現實性、包容性、民族性和開放性七個基本特征。參見白海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探析》,《人民論壇》2011年第24期。

(5)八特征說。韓振峰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導向性、建設性、批判性、繼承性和創新性八大基本特征。參見韓振峰《簡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攀登》2010年第6期。黃鈞儒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階級性、理論性、科學性、實踐性、價值性、相對獨立性和絕對主導性、民族性時代性和歷史繼承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這些特征是社會意識形態本質特征的體現,全球化進程中‘兩制’核心價值沖突和國內多樣化狀態使這些特征更加鮮明突出。梳理、歸納、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有利于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黃鈞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征研究》,《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12期。

無論是三特征說、四特征說、五特征說,還是六特征說、七特征說、八特征說,從其分析來看,都有一定道理,往往只是視角不同,分析的層次有別。綜觀這些觀點,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一致性: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其他價值體系、思想觀念相比具有巨大的超越性、優越性和先進性。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立足中國實際,凝聚中國共識,弘揚中國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現實性和科學性。最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又充分吸收世界文明優秀成果,因此具有包容性、傳承性和創新性等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罗平县| 都江堰市| 安平县| 扶绥县| 五家渠市| 郯城县| 松潘县| 报价| 犍为县| 高州市| 大足县| 内江市| 伊川县| 林口县| 家居| 柘荣县| 中牟县| 林甸县| 隆尧县| 安岳县| 屏南县| 台中县| 三穗县| 交城县| 大渡口区| 兖州市| 呼和浩特市| 通榆县| 大姚县| 宁德市| 汾阳市| 石首市| 崇信县| 辉南县| 建宁县| 青川县| 元阳县| 青河县| 黄浦区|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