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基于SSA新進展的SSSA和CSSA理論創新感謝David. M. Kotz和Terrence McDonough在本文寫作過程中提供的幫助與建設性意見,當然文責自負。

張沁悅 馬艷 鄔璟璟張沁悅,經濟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講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馬艷,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鄔璟璟,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一 發展SSA理論的新方向:SSSA與CSSA

2010年后的研究秉承了SSA學派的一貫傳統,以資本積累為主線,勞資矛盾為核心,分析了不同制度及其內在矛盾發展過程對經濟平穩運行及資本主義制度變化的影響,進一步豐富了SSA理論的綜合分析框架。從其研究重點與理論進展來看,進一步發展該理論至少有兩個值得重視的方向。

(一)探索處理資本積累與資源環境約束矛盾的SSSA理論

當前愈演愈烈的生態危機表明,資本積累不僅受到經濟運行及其相關制度的影響,而且受到外部資源環境的約束。經濟學和自然生態學對如何解決環境危機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然而人類應對全球環境危機的步伐卻一再受阻。究其原因是現有的研究沒有認識到經濟不僅僅是一系列個人的活動,更被“包含在”一個更大的社會結構中。因此,現有研究的主要缺陷是僅考慮了導致環境問題的單一誘因,或雖然考慮了多因素作用但仍然不夠全面,因此提出的解決方法不成系統,甚至可能與現有社會制度相沖突。

根據SSA理論,構成SSA的系列制度不是各種具體制度的簡單羅列,而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要求各項制度相互兼容并互相支撐。當前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遭遇頗多阻力,原因之一正是生態文明制度在影響資本積累的作用方面與現行其他制度存在某種程度的沖突或者不兼容。

早期SSA理論之所以忽視資源環境約束,是因為當時這一約束并不成其為影響資本積累的主要矛盾。在地球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當前,我們應重視新出現的將資源環境約束納入SSA分析框架的新趨勢,將生態環境約束看作資本積累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從而將生態文明制度也看作SSA的“核心制度”之一,對資源環境約束、資本積累、系統性制度的相互作用機理作進一步拓展。張沁悅、特倫斯·麥克唐納(2014)將這一拓展后的框架命名為“可持續資本積累的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of Sustainable Accumulation, SSSA)。

(二)構建理解中國經濟變革邏輯與未來的CSSA理論

SSA理論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歷史分析方法理解資本主義制度變革的邏輯以及解釋不同國家經濟發展路徑不同的原因。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學派一方面采取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國家的SSA特征與資本積累的關系;另一方面采用比較制度分析法,比較同一時期不同國家的SSA的特征及不同的經濟增長路徑。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學者們開始質疑傳統理論以民族國家作為分析單元的有效性。他們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已經使“積累的社會結構”超出了國家界限,因此分析視野應被拓展到全球范圍。在此背景下運用SSA框架分析中國經濟變革的邏輯、經驗與未來——我們將其命名為“中國資本積累的社會結構”(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CSSA)——意義更加凸顯。

一是有助于理解全球SSA的特征與演變。CSSA已經成為全球SSA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了解CSSA就無法對全球SSA的特征與演變趨勢作科學闡述。

二是有助于豐富SSA理論的案例庫。SSA理論最早以美國為研究對象,后來拓展到其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但均為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制度與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抽象掉資本積累過程的特殊性,就其一般性而言,SSA分析框架對于理解中國經濟增長與發展仍然適用。那么,CSSA有哪些特點,相關制度是怎樣建立、鞏固和變化的,CSSA與全球SSA發生著怎樣的交互作用,厘清這些問題對于理解全球經濟秩序變革有重要意義。

三是有助于總結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經驗與教訓。SSA理論的系統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我們全面認識中國經濟改革的經驗和教訓,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實踐也為研究積累了充分的素材,研究CSSA正當其時。

下面,本文就SSSA理論與CSSA理論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構建初步的分析架構,以期為未來研究提供方向。

二 SSSA理論:相關問題探討與基本研究架構

(一)SSSA的功能理念創新

SSA理論對SSA功能的認識是一個發展的過程。GER(1982)最初提出,一個有效的社會(制度)結構因利于資本積累從而加速經濟增長。Wolfson和Kotz(2010)發現,新自由主義SSA下,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持續低位運行,其增速不高于戰后SSA危機階段。得出的結論是,SSA的功能并非有利于經濟增長,而是有利于資本所有者利潤率的穩定和增長。伴隨著資本積累的矛盾表象從經濟危機走向生態環境危機,Klitgaard和Krall(2012)的研究雖未明確指出環境約束下資本積累的觀點可能要讓位于“逆積累”(De-accumulation),尋求緩解“逆積累”與社會發展矛盾的制度解決辦法,但已明確指出當前經濟走向“逆增長”時代,關鍵要尋求“逆增長”與就業穩定矛盾的解決方法。鑒于此,張沁悅和特倫斯·麥克唐納(2014)指出,考慮到資源環境約束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僅應要求當期資本積累順利進行,還應考慮資本積累在生態環境約束下的可持續性,因此應在SSA的五大核心制度之外追加考慮處理資本積累與環境約束矛盾的生態文明制度,探索建立SSSA分析框架。SSSA的功能應該是尋求資本積累與包含資源環境約束在內的系列矛盾沖突的制度解決辦法。具體包括如何在生態約束的條件下實現經濟穩定的目標;如何在經濟穩定的基礎上尋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系列矛盾沖突的制度解決辦法。

圖1 SSSA的基本分析框架

(二)SSSA理論的基本研究架構

根據圖1表述,SSSA理論的基本架構應包含四個方面。一是研究生態文明制度與國內國際勞資矛盾的交互作用。例如不同制度條件下資源分配不平等狀況對勞資矛盾的影響,環境破壞后果的不平等分配對勞資矛盾的影響等。二是研究生態文明制度與國內國際資本競爭關系的交互作用。如生態文明制度將對經濟過程的成本產生影響,這一結果將如何改變資本的競爭行為,影響資本的最優規模,從而改變國內國際的資本運動狀況等。三是研究生態文明制度與國家經濟地位的交互作用。例如在不同制度條件下,生態文明制度與國家經濟作用的兼容性,生態文明制度的建立要求國家經濟地位與權力的提升,而不是相反。四是研究生態文明制度與社會意識形態的相互作用。生態文明制度要求人們更多地考慮社會整體利益和長期利益,與新自由主義SSA下流行的“經濟人”假定存在一定的沖突,也與資本行為的短期化特征不相吻合。如何構建符合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所要求的綠色可持續社會意識形態,也是SSSA理論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

三 CSSA理論:相關問題探討與基本研究架構

(一)CSSA的階段劃分

SSA理論框架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于資本主義發展歷史的階段性劃分理論。按照支持資本積累的社會結構的不同,將不同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同時,按照每個特定SSA的發展過程,將其內部劃分為探索(興起)、鞏固和崩潰三個階段。運用這一框架分析中國問題,首先應基于六大原則對中國資本積累過程進行階段劃分。一是資本的來源;二是勞動力的來源;三是資本和勞動的結合方式,是通過生產過程結合還是通過分配過程結合;四是需求的來源及其結構;五是政府政策的階段演變特征和原因;六是意識形態的特征。

根據以上六大原則,可以將中國SSA初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45年以前的國家資本主義階段。二是1945年至1978年的計劃經濟時期。由于運用SSA框架分析該階段的歷史材料的難度較大,該階段是否可以被當作SSA的一個階段還需要深入討論。三是1978年至今的“轉型SSA”階段,即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階段。

(二)CSSA理論的基本架構

根據Reich(1994)的觀點,新的SSA的部分制度實際在“轉折點”前就已經出現,分析“轉折點”之前的制度萌芽特征,對于理解SSA的歷史演變邏輯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對CSSA進行了大體階段劃分的基礎上,還應梳理中國經濟變革的具體歷史材料,對處理資本積累(經濟發展)面臨矛盾的每類具體核心制度進行深入分析,厘清這些核心制度的相互作用關系,這有助于全方位理解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也是預測CSSA未來轉變方向,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建立的CSSA理論的基本架構應包含六個方面。

一是和勞動關系矛盾處理有關的制度變化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GER(1982)指出,SSA結構轉變的驅動力是資本對勞動控制關系的變化。

二是資本競爭矛盾處理制度的演變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新中國建立以后,中國資本競爭呈現出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背景。應分析農村經濟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私人資本引進以及外資引進等對資本競爭格局產生的影響、后果及其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

三是政府作用的轉變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分析政府作用的階段性轉變機理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并得出正確的結論,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四是意識形態的轉變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滲入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初步分析得出,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導致了過度市場化與私有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限制了過度市場化,但也在某些領域導致了政府的過度干預。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相互作用與斗爭如何作用于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措施、步伐,并對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討的方向。兩種意識形態力量的對比也將決定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

五是中國參與全球經濟事務的方式的轉變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CSSA具有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特殊性。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CSSA不可避免地被納入更大的全球SSA中,CSSA與全球SSA依照怎樣的機理相互作用,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六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一方面曾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另一方面同樣走向了資源環境約束的邊界,以中國國情為背景分析資源環境約束相關制度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十分必要。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的CSSA應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一方面改變政府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目標函數,更多地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兼容的問題;另一方面應進行實證研究,考慮東西部經濟發展的環境沖突,不同體制下經濟個體利益取向不同導致的環境沖突,世界分工體系下,中國的地位及其對國內環境問題產生的影響,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兴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广德县| 上蔡县| 宁乡县| 桦甸市| 台中县| 托克托县| 嘉兴市| 浑源县| 云安县| 来凤县| 定州市| 古蔺县| 汤原县| 南雄市| 翼城县| 神农架林区| 岳西县| 顺平县| 高密市| 华亭县| 留坝县| 绥中县| 东莞市| 麻阳| 阿巴嘎旗| 汉寿县| 横山县| 河西区| 鸡东县| 友谊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度市| 措勤县| 渭南市| 余姚市| 兴隆县| 阿图什市|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