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馬克思勞資關系理論與我國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實質與特征本文是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馬克思企業理論視域下的吉林省民營企業成長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3B222);吉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吉林省私營企業勞資關系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3.160)部分研究成果。

周曉梅周曉梅,吉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吉林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

一 引言

我國現階段的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和較高的發展水平,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私營企業數量達到1085.72萬戶,比上年增加118.04萬戶,增長12.20%;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金31.10萬億元,比2011年底增加5.31萬億元,增長20.59%。私營企業從業人員1.13億人,比2011年底同期增加0.09億人,增長8.65%。王欽敏:《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12~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隨著私營經濟的發展,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在我國的社會經濟關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最重要的經濟關系之一。但是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的矛盾卻不斷涌現,在一些企業還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比如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吉林德惠禽類加工廠大火至120人死亡事件等,因此構建私營企業和諧勞資關系意義十分重大,私營企業勞資關系是否和諧,不僅關系到私營企業能否健康發展和整個社會經濟能否良性循環,而且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十分重大。因此如何認識勞資關系的矛盾并能有效地化解這些矛盾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早在100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私營企業勞資關系作為他經濟學中的重要核心問題進行了研究和闡述。雖然當代西方的勞資關系理論,比如新古典學派勞資關系理論、新制度學派勞資關系理論、管理主義學派勞資關系理論等等,對于調節勞資關系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否認馬克思的勞資關系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它為我們研究我國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實質與特征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論基礎。

二 資本主義條件下勞資關系的實質是資本對勞動的強制和占有

馬克思在他的第一部經濟學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分析,闡述了勞動與資本相互對立的關系。馬克思指出“很明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第250頁。。馬克思在這里揭示了資本對勞動的占有,這種占有的根源在于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還沒有揭示剩余價值的來源。馬克思在1847年底發表的《雇傭勞動與資本》一書中,進一步揭示了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對立關系,并且接近于把勞動與勞動力兩個概念區分開來,從而揭示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資本的本質。在19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馬克思對勞資關系問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考察。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1857—1858)》一書當中,首次區分了勞動和勞動力,勞動不能作為商品出賣,“工人出賣的只是對自己勞動能力的定時的支配權”。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具有特殊性,勞動力在生產中使用不僅能夠創造出勞動力自身的價值,而且能夠創造出一個“使資本增殖,從而使資本作為資本保存下去的東西”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第227頁。。資本只有占有勞動才能生存。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問世了,在其中,馬克思深刻揭示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資本與勞動的關系的實質是資本對勞動的占有和強制。這種占有和強制不僅表現為生產過程的占有,而且表現為生產過程之外的強制。

第一,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對勞動的強制和占有關系。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資本總公式矛盾為出發點,尋找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資本家必須在市場上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勞動力,這樣才能使貨幣轉化成資本。勞動力的價值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它的價值在進入流通以前就已確定,因為勞動力的生產已經耗費了一定量的社會勞動。”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96頁。但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在生產消費中實現的。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是勞動力而絕不是勞動。勞動力的買賣是在商品交換領域的界線內進行的,在這個領域里“占統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99頁。一離開這個領域,這種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將不復存在。“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它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售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揉。”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0頁。

第二,資本對勞動的強制不僅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強制,而且還表現在生產過程之外的社會的強制。“作為別人辛勤勞動的制造者,作為剩余勞動的榨取者和勞動力的剝削者,資本在精力、貪婪和效率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強制勞動為基礎的生產制度。”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344頁。這種強制不僅發生在單個生產過程中,他還發展為一種社會的強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既沒有生產資料,也沒有生活資料,只有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得以生存,只有在資本的剝削下才能生存。工人可以不在原來的資本家企業中工作,但他不可能離開其他企業的資本而生存。“從社會角度看,工人階級,即使在直接勞動過程以外,也同死的勞動工具一樣是資本的附屬物。”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29頁。在饑餓的紀律下,工人可以經常變換雇主,但不能擺脫整個資本家階級的剝削。“實際上,工人在把自己出賣給資本家以前就已經屬于資本了。工人在經濟上的隸屬地位,是通過他的賣身行為的周期更新、雇主的更換和勞動的市場價格的變動來實現的,同時又被這些事實所掩蓋。”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90頁。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這種強制必然是一種社會的強制。

三 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實質及其特征

1.我國現階段的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實質

我國的私營經濟,是在改革開放后逐步成長起來的,它是以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同時又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有重要推動作用,并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種新的經濟成分。我國的私營企業是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生產活動。私營企業主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勞動力,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在這里“具有決定意義的,是這個商品的獨特的使用價值,即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價值的源泉”。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344頁。因此,我國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是一種以雇傭勞動為基礎,以追求剩余價值生產為目的,私營企業主與雇傭工人之間的資本對勞動占有的經濟關系。此外,在我國私營企業當中,私營企業主不僅占有工人的剩余勞動,在生產過程中資本還表現為對勞動的強制。

2.我國現階段的私營企業勞資關系本質具有新的特征

雖然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勞資關系實質上是資本對勞動的占有和資本對勞動的強制。然而,由于我國的私營企業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產生的,因此私營企業勞資關系本質又呈現出一些新特征。

(1)我國私營企業中資本占有勞動具有雙重屬性。

在我國的私營企業中,工人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由私營企業主占有,但這種占有與資本主義企業中資本家對工人剩余價值的占有是不同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并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就必須把剩余價值的一部分用作積累,增加生產規模,從而占有更多的剩余價值。另外,資本家還需要向政府繳納稅金,參與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再分配當中,這部分支出也是來源于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而且這種再分配是滿足資產階級國家的需要,為全體資產階級服務的。

在我國的私營企業中,私營企業主占有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私營企業主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要把占有的一部分剩余價值資本化,用于擴大生產的規模,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促進私營企業的發展。私營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另外,私營企業主還要把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以稅金的形式上繳給國家。2012年我國私營企業的稅收收入為10794.82億元,比2011年增加680.22億元,同比增長6.7%,占全國稅收收入的9.7%。王欽敏:《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12~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目前這部分稅收收入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稅收收入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改善了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為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奠定了基礎。

(2)我國私營企業中資本對勞動強制不會發展為社會的強制。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對勞動的強制一方面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強制,另一方面表現為一種社會強制。在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中,資本對勞動的強制只發生在私營企業的生產過程當中,資本對勞動強制不會發展為社會的強制。由于私營企業主占有生產資料,工人以勞動力售賣者的身份出現在私營企業中,因此在企業內部資本對勞動具有強制性。在私營企業的生產過程之外,從宏觀上看,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證了生產資料由全民所有,私營企業的工人也是公有制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公有制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資本對勞動的強制不會發展為社會的強制。這為協調私營企業勞資關系提供了重要保證。

(3)私營企業主與工人之間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工人既無生產資料又無生活資料,當剩余價值轉化為平均利潤以后,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進行了重新分配,工人不僅受本企業、本部門資本家的剝削,還要受整個社會資本家的剝削。在我國私營企業中,工人的剩余勞動被私營企業主占有,因此勞資雙方在經濟利益上具有某種程度的對立性。但是從宏觀看,兩者的利益又具有統一性。我國的私營企業主不僅是私營企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占有者,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他們和私營企業的工人一樣,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了各自的作用。私營企業主和私營企業工人都是國家的主人,國家制度和法律保護他們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雖然私營企業主和工人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勞資關系的矛盾,但這不是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對抗。這些勞資關系上的矛盾是可以通過調節加以緩和,從而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勞資關系的目標。因此私營企業主與工人之間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四 結論

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的實質及其特征為我們研究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和諧性與對立性提供了理論基礎。

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矛盾表現形式多樣,并且在數量上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必然會對私營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產生不利影響。造成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執法監管方面存在不足,調控管理上滯后,與勞資關系有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私營企業中的工會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私營企業中一些企業主和工人的素質偏低,工人利益訴求缺少合理的表達渠道等等。但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現階段的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實質是資本對勞動的占有和資本對勞動的強制。這就決定了私營企業主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不惜犧牲工人的權力和利益,把勞動者權益最小化,這是造成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矛盾的根本原因。

我國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本質是資本對勞動的占有,但是我國私營企業中資本占有勞動具有雙重屬性,資本對勞動的強制只發生在私營企業的生產過程中,私營企業主與私營企業工人之間的關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些特征為我們調節和構建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理論依據。因此,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制定多種政策措施,積極促進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的和諧發展。第一,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把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放在首位。發揮宏觀協調監督作用。各級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政府的勞動監管部門應當對私營企業的用工規范和企業的勞動合同的簽訂、變更、解除等加強監管,勞動安全監管部門應當重點對私營企業的勞動安全和勞動保護方面進行監管。第二,要采取各項政策和措施,促進私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私營企業主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同時也具備了改善工人勞動條件和提高工人工資水平的物質基礎。這樣才能使和諧勞資關系向和諧方向發展。第三,要在各企業內部建立工會組織,同時還要建立各行業間的專業性聯合工會,以增強勞動者的力量和談判能力。強化工會維護工人合法權益的功能,降低勞動者個人的維權成本。工會需要通過加強對企業主和工人的宣傳教育,提高工人維權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私營企業主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自覺性。第四,培養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不僅要創造利潤,還要對公眾承擔義務與責任。要積極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實現和諧治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企業文化氛圍。第五,要加快協調勞資關系的“三方協調機制”建設。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借鑒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先進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三方協商機制的道路。加快三方機制的制度建設,提高三方機制運行效率,增強工作實效,以促進勞資關系的協調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黔东| 邹平县| 灯塔市| 西宁市| 卫辉市| 凤冈县| 河间市| 萨嘎县| 南华县| 乐山市| 永嘉县| 福鼎市| 富裕县| 甘南县| 华池县| 大悟县| 寿阳县| 怀仁县| 和林格尔县| 鹤岗市| 股票| 万山特区| 龙口市| 朔州市| 眉山市| 田林县| 马山县| 嘉荫县| 屏东县| 宁波市| 海原县| 梨树县| 天柱县| 鄯善县| 大足县| 巍山| 兴义市| 金华市| 青川县|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