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言
- 儒學的形態與開展
- 李承貴
- 3435字
- 2018-12-12 10:22:22
本書之所以取名“儒學的形態與開展”,因為所編入的論文都程度不同、視角不一地涉及“儒學形態”與“儒學開展”這兩大議題。
在“儒學形態”方面,《〈易傳〉中的人文智慧與“自然”關系》主要探討了《易》中人文思想內容與特點,其主要內容有精神品質、道德修養、制度禮儀、行為規范等,而基本特點是天道與人道的合一。就是說,《易》中的人文思想、人文智慧來自中國古代圣哲基于人類實踐對大自然“行”與“事”的體悟,進而將此“行”與“事”的內涵轉化為人文作品和人文精神?!端未氯鍖W“儒佛合一”說之檢討》主要討論宋代新儒學中儒佛關系問題,認為宋代新儒學是以儒學為主的學說形態,佛教只是在形式上對宋代新儒學給予了支援與完善,這是從學說結構上分析儒學的形態?!度寮宜枷胫械淖匀恢髁x》認為儒家思想透顯出一種鮮明而頑強的自然主義的特質,且這種自然主義是生命的、生機的、生態的。這是從思想特點上描述儒學的形態?!斗綎|美生態思想及其意蘊》是通過方東美的儒學思想進一步展示儒家思想的自然主義特質,即生態自然主義?!缎岳砼c事理:宋明儒與清儒的分界》對宋代儒學與清代儒學的差異進行了初步區分,認為宋代儒學更重精神,清代儒學更重物質。他們都談“理”,但趣向不同,宋儒由“性”談“理”,清儒由“氣”談“理”;從而將宋代儒學與清代儒學的形態差異展示出來。《當代儒學的五種形態》主要由20世紀學科分化的角度考察、判斷儒學的形態,具體呈現為宗教儒學、政治儒學、哲學儒學、倫理儒學等。這些儒學形態實際上也是儒學開展的方向,即由宗教、政治、哲學、倫理等角度對儒學的詮釋與豐富,既是對儒學的開展,又是形成了相應的儒學形態?!度宋娜鍖W:儒學的本體形態》則是尋找儒學的根本形態的嘗試,認為人文儒學是儒學的基本形態,而其他形態(宗教、政治、哲學、倫理等)都以人文儒學為中心,也由人文儒學而展開?!丁叭宋娜鍖W”何以可能》繼續從不同角度對人文儒學合理性進行了深入論證,從學理上闡明人文儒學的可信性、自洽性與價值性?!对鯓涌慈寮宜枷氲钠者m性》對儒家思想的普世性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認為儒家思想的某些層面、某些要素具有普世性。這是從儒家思想適應時空的角度討論儒學的形態問題?!渡喝寮宜枷氲膬仍诰S度》是對儒家思想核心的把握,即如果儒家思想的本體形態是人文儒學,那么人文儒學的核心不是別的,正是“生生”二字。可見,上述文字大體上都是圍繞“儒學形態”而展開的思考,但角度各異,路徑有別,這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厚度與多樣。
在“儒學開展”方面,《生活儒學:當代儒學開展的基本方向》提出儒學當代開展的方向應該是生活儒學,因為這不僅是儒家思想的內在要求,也是儒家思想史的經驗,更是當代環境所然?!懂敶鍖W開展的三個向度》認為儒學開展方向除了生活向度之外,還應有批判的向度、信念的向度;憂心儒學學術精神的喪失,懷疑缺失信念的儒學復興?!陡吲数埖姆鸾逃^及其儒學本色》是透過高攀龍佛教觀考察儒學開展的問題,即儒學在與其他學派的互動中應該怎樣發展自身?!墩撍稳逯貥嬋鍖W利用佛教的諸種方式》通過宋儒吸收、消化佛教的實踐對宋儒在學術理論上開展儒學的努力與方法展開了探討,總結出宋儒利用佛教發展、增強自身的經驗與智慧?!栋倌陙砣鍖W開展方向主要論說及評論》對20世紀關于儒學開展方向的幾個代表性主張進行了扼要梳理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需要妥善處理的幾個基本關系,即儒學與西學的關系、儒學多極化走向與儒學基本走向的關系、儒學的學術立場與意識形態助力的關系。《儒家思想的當代困境及其化解之道》分析儒學在當代遭遇的困境,并提出了化解困境的方式與手段?!稌耗芊穹趸龃髱煟俊烦姓J書院對傳播、傳承儒學的特殊作用,但并不認為書院可以代替現代學校在儒學傳播、發展中的作用,建議二者的取長補短或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秶鴮W研究的三大課題》基于當下國學、儒學宣傳與研究中的混亂狀況,提出應該注意并遵守的三大課題,即心理準備、方法意識和評估規則。《王國維的儒學范疇詮釋及其范式意義》與《儒學的傳承與開新——以熊十力釋“理”為例》分別考察了王國維與熊十力解釋儒學概念的實踐與企圖,前者通過對儒學范疇的詮釋,豐富了儒學概念和范疇的內涵,后者則通過對儒學范疇的詮釋,嘗試了開出“新外王”的理論探索。它們屬于學術理論上開展儒學的案例?!度鍖W傳道的四種方式》基于儒學史的考察,認為儒學傳道有以身傳道、以文傳道、以事傳道、以心傳道四種方式,并分析了此四種方式的價值、不足及所蘊含的諸多啟示?!懂敶鍖W的四大使命》認為儒學的當代開展必須要做好四件緊要的事情:一是義理的梳理,二是百姓的教化,三社會的批判,四是價值的落實?!栋儆嗄陙砣鍖W的宗教性訴求及其不同意蘊》簡要回顧了20世紀宗教儒學主張的形成、演變之情形,并對其不同意蘊進行了分析,宗教儒學的開展并非一帆風順。不難看出,如上文字都是圍繞“儒學開展”而展開的討論。它們分別由現實需求、概念詮釋、學派互動、載體選擇、態度方法等多層面、多角度地探討了“儒學如何開展”的課題,希望這些探討對于儒學的未來開展有所啟迪有所警醒。
當然,其中也有既涉及儒學形態,又涉及儒學開展的“雙重”思考?!犊鬃泳尤烁駜群捌洮F代價值》既對孔子君子人格的內容、特點及不足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孔子君子人格的當代價值展開了評估與展望,肯定了孔子君子人格對于現代人格塑造的特殊價值。《論楊簡的儒學觀》則對楊簡心學形態的儒學進行了呈現,并對其特點及價值做了檢討,認為楊簡的心學儒學不僅是儒學史上特殊形態,而且在儒學開展上既有學術上的開新,又有實踐上的創新。《顏鈞的平實之學》不僅揭示出顏鈞儒學思想的“平實”特質,而且將顏鈞講道、傳道的方式進行了概括與肯定?!懂敶鍖W流派的基本格局及其走向》對當代儒學的四大流派,即馬克思主義儒學派、自由主義儒學派、保守主義儒學派、理性主義儒學派等進行了梳理與歸納,分析了它們的內容,揭示了它們的特點與不足,并對當今儒學的開展提出了期許,主張“理性主義儒學”應該成為當今儒學發展道路的優先選擇?!度寮野駱咏袒摷捌洚敶〔臁繁容^充分地、深入地研究了儒學特別是先秦儒學的教化思想與教化實踐,從教化功能角度對儒學的形態展開了論述,從教化實踐角度探討了儒學開展問題??梢?,上述文字既討論了儒學形態問題,又探討了儒學開展方向問題。
令人驚奇和興奮的是,在關于“儒學形態與開展”的探索過程中,我之于儒學思考的軌跡也逐漸清晰起來,即從“生活儒學”到“生生之學”。在思考、探討儒學開展方向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轉入對儒學形態的思考,而對儒學形態的思考過程中,突然發現了深藏于儒家思想底部的“生生”理念?!吧辈攀侨寮宜枷氲纳攀侨寮宜枷氲脑慈∵@個脈絡由《生活儒學:當代儒學開展的基本方向》(2004年)、《當代儒學的五種形態》(2008年)、《人文儒學:儒學的本體形態》(2009年)、《生生:儒家思想的內在維度》(2012年)清晰地演繹出來。從另一角度說,我對儒學的思考是從危機意識開始,進而尋找化解危機的方法與路徑,最后尋找到儒學可以自行解決困境的核心理念——“生生”。因而也可以說是從外在到內在、從形式到內容的思考過程,更可以說是漸次深入的精神生命體驗。從此,“生生”理念成為我思考儒學新的邏輯起點,當然也是終點,因為我們要由“生生”的視角去開掘儒家思想資源,去充實儒家思想內容,去豐富儒家思想的論述,去實現儒家思想的價值,去關懷儒學所要關懷的宇宙生命??鬃犹岢隽恕叭省边@一充滿人性的概念,這是人類的偉大發現之一;二程兄弟體貼出“天理”這一試圖將規則與情感融為一體的概念,是對儒學的創造性發展;王陽明悟出“致良知”這一挺立人的主體性的概念,儒學又獲得一次重大推進;我覺悟出“生生”這一通身洋溢生命氣息的概念,希望能為儒學的發展開辟新的境域!因此說,本書雖是由多篇論文構成,但它有著“一以貫之”的思想精神。貫之者,“生生”也。因而本書是圍繞“儒學形態與開展”的思考而形成的以“生生”理念為軸心的有機整體;而且,本書在思考“儒學形態與開展”問題的實踐中,努力探尋與儒家思想生命相應的開展路徑,嘗試性地提出了一些或許有助于儒學健康發展的主張與觀念。當然,本書僅僅是作者在特定時空條件下關于儒學問題的思考,自然會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或不成熟的表述,或幼稚的思考,或片面的觀點,因而還請讀者朋友在寬容中不吝指正,以滋潤和完善我的思想生命,從而發展和更新儒學的生命。
李承貴
南京仙林道場
201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