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人權法治(2002~2016)作者名: 田禾 呂艷濱主編本章字數: 798字更新時間: 2019-07-17 12:13:06
二 《物權法》保障公民財產權取得歷史性突破
《物權法》從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法律歷經13年的醞釀和廣泛討論,創造了中國立法史上單部法律草案審議次數最多的紀錄。作為一部調整公私財產關系的重要法律,《物權法(草案)》提請審議伊始就備受社會關注。該法的通過,將成為理清我國社會財產權歸屬的一個里程碑。
早在2004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就被寫入《憲法》,為《物權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礎,為解決長期存在的關于保護國家公共財產和私人財產之間關系的有關爭議提供了正確方向。《物權法》既堅持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又規定對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和私有財產給予平等保護,實現了立法上的突破和創新。
法律制定的過程雖然并不容易,但是曲折的過程中有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也能澄清一些錯誤認識,提高大家對保護人權特別是個人財產權利的認識。當然,在這部法律中,從現階段國情出發,還有許多相關問題規定得并不充分或者沒有規定,有待時機成熟后再作進一步的修改、增補,或者需要今后修改有關法律和調整有關政策予以配套。如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等問題,相關改革正處在繼續深化過程中,尚缺乏操作性。
《物權法》實施伊始,司法實踐就開始活躍起來。在湖南,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法院依據《物權法》對一起房東訴租住戶案作出一審判決;在北京,一批與《物權法》有關的案件在多家法院立案;在云南,一男子依據《物權法》索要村民待遇的案件在昆明市官渡區人民法院立案;在山東,濟寧市市中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房屋買賣合同案件,庭審中,原被告雙方圍繞《物權法》有關條文,就各自觀點展開激烈爭論……。這說明了社會,包括公民個人對于物權保護的巨大需求。
2007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表明了中國執政黨對促進和保護公民財產權的積極態度,與《物權法》的宗旨和精神是一致的,也是對人權的實質性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