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權法治(2002~2016)
- 田禾 呂艷濱主編
- 1080字
- 2019-07-17 12:13:06
六 平等非歧視原則、勞工權利、婦女和兒童權利、公益訴訟成為熱點,人權的跨學科研究受到關注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中國的憲法原則,而平等和非歧視原則的落實在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成為日益引起關注的重要課題。城鄉差距、性別平等、就業歧視是其中最受關注的內容,中國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相關研討。
2006年10月16~17日,中國—歐盟第十五次人權司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其主題之一就是勞動權利。2006年12月24日,《勞動合同法(草案)》第二次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部法律草案曾于2005年12月24日首次提交審議。此后,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6年3月20日將一審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并征求意見。截至既定日期2006年4月20日,通過網絡、報刊、信件等各種渠道表達的意見達19萬余件,這在新中國的立法史上實屬罕見。意見集中在是“平等保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還是“突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問題上。這個兩難的問題構成了《勞動合同法(草案)》所有爭論的基礎
??梢灶A見,這部與勞動者、雇傭者和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法律,仍將繼續引人注目,而中國完善勞動立法,制定一系列的單行法,包括已經啟動立法的“勞動爭議處理法”以及“工會組織法”“社會保險法”“勞動標準法”“勞動基準法”“集體合同法”等,也日益成為必要而迫切的事項。
2006年,湖南、江西和黑龍江等省份針對修訂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積極起草并通過了本省的實施細則。社會性別主流化研究繼續深入。
2006年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的關鍵一年,修法過程也是社會各界積極了解、學習和討論兒童權利及其保護的過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還組織中國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專家學者專門就《兒童權利公約》和立法改革的主題,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伊諾森蒂研究中心進行訪問和研討。國內的各種調研活動和宣傳工作也非常密集。2006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并高票通過了修訂案,為我國兒童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人權教育呈現新的特點。2006年5月20~25日,中國外交部和歐盟共同組織的在維也納舉辦的中歐第十四次人權研討會,其主要議題之一是中小學中的人權教育。
公益訴訟在2006年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如今,公益訴訟在中國法律界已經日益成為一個流行語,相關實踐非常活躍。公益訴訟在環保、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等領域有發揮作用的巨大潛力。雖然公益訴訟的法律基礎還非常薄弱,空間非常有限,但是它適應了社會和法治發展的趨勢。公益訴訟在中國的成就引人關注,同時也不乏爭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沿著人權與法治的方向堅定前行,中國的公益訴訟必將走出一片更為光明而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