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權法治(2002~2016)
- 田禾 呂艷濱主編
- 571字
- 2019-07-17 12:13:05
四 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
廢除或限制死刑的國際人權標準,包括中國可能批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前景促進中國進行限制死刑的相關司法改革。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統一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有關問題的決定》,明確廢止過去依法發布的關于授權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所有通知。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制度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死刑核準權自2007年1月1日起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最高人民法院在統一行使死刑核準權后,將嚴格規范死刑復核案件辦理程序,堅決杜絕冤假錯案發生。復核死刑案件將依法由三名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辦理,堅持全面審查。原則上要提訊被告人,當面聽取被告人的意見。被告人還可以通過信函的方式,向合議庭提出自己的辯解意見。
此外,死刑復核和死刑案件的二審開庭也將分開,從原來的一個程序變成兩個程序,這是防止冤假錯案發生的重要程序性環節,也是“給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多一次在庭上表述自己意見的機會”。
2007年是收回死刑復核權的第一年,實踐效果如何,人們拭目以待。不過,死刑核準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程序上的問題。比如審理形式,是書面審還是開庭審,是否規定審理期限,檢察機關和律師能否參加以及復核程序的啟動等。法學界則進一步希望能夠通過收回死刑核準權,帶來刑事司法全局的變革。相信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應該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指引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