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權法治(2002~2016)
- 田禾 呂艷濱主編
- 610字
- 2019-07-17 12:13:04
一 中國確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2006年最令人矚目的是,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為中國勾畫出一幅清晰的和諧社會“走向圖”。這是中國在推動經濟高速增長,基本解決13億國民的溫飽問題之后,為增進全民福祉,建設公平公正的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重大戰略舉措。中央主要領導同志曾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在國外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反響。12月1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成員國外長會議通過一份正式文件,肯定中國政府在發展經濟和消除貧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注意到中國政府為推進社會平衡發展提出“和諧社會”理念這個重大戰略。理事會表示,“和諧社會”理念的內容非常重要。理事會將繼續鼓勵和支持中國國內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進程,加強與中國在社會福利、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
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在國內的影響更是巨大。據此可以預測,中國政府將根據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有關精神,著重從體制上、機制上保障社會公平,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就業,并在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險等幾個重點領域推進改革,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發展成果。這對加強人權的國內保障,促進國際人權標準在國內的實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