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學通論(2018年修訂版)(全2冊)
- 胡孚琛
- 2203字
- 2019-01-10 16:59:38
黃心川先生序
道學暨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個領域的研究自本世紀后半葉以來,一直為國內外學術界、輿論家所矚目。近年來我國學術界曾在這方面發表了不少學術專著和論文,其中不乏很多有見地的創作,其中多是仍囿于對道教的理論、歷史、派別等的研究或者外緣于社會學、文藝學、心理學、醫學等的方面。對道教的評價眾說紛紜,褒貶有加。胡孚琛同志為了對這些問題作出自己的系統的說明,想澄清學術界存在的某些陳見,他在自己長期研究這一學問的基礎上,把過去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創作做了拔萃,編寫成《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一書。作者在該書中對道學的涵義、起源及其特點作了說明,勾畫出道學發展的線索和道教演變的歷史,對道教的理論與實踐,特別是對內丹學做了系統的闡明。另外,對道書的編纂情況及其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總之,這是一本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創作,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專業書。閱讀這本書使我們可以了解道教諸多方面的內容,也可以熟悉當前道教的發展及研究的情況。
近年來,丹道學一直是社會科學界與自然科學界研究和爭論的熱點,但他們的研究大多是從宗教目的論或信仰主義出發的,有的則純然是從文化角度上著眼的。在該書各編內容中,最富有創造性和特點的是對丹道或內丹學的闡述。胡孚琛同志對內丹學的形成、發展過程、理論、門派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系統的看法,認為丹道學是一種綜合宇宙論、人生哲學和與宗教修持經驗為一體的理論體系及行為模式,它對于探索宇宙的自然法則、人體的奧秘、人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作者的研究力圖用歷史唯物主義、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所取得的成就進行探索和解釋,他把內丹學的基礎理論概括為八個方面,并對這些理論逐一進行了較為合乎科學意義的解釋,有些解釋雖然還需要斟酌,但畢竟從內丹學的神秘主義、玄學的說教中找出了其“合理的內核”,使內丹學擺脫了神學的迷惘,進入了科學的領域,這是一項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開拓性工作。
首先,本書的重要意義是,作者對道學暨其文化作了比較系統的、合理的說明,把道學中那些合乎科學、理性并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思想理論、道德箴言、行為模式、修身養性、醫療治病等有價值的東西揭示了出來,使道學思想的精華和智慧為我國當前進行的社會改革和現代化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從而能與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銜接,應該說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
其次,作者力圖用道家的科學思想來接納西方文化中的先進要素,這加強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隨著當前東西方交通、經濟的頻繁接觸,信息的高速傳遞,特別是因為在西方社會資本主義制度的窒息下出現了種種社會弊端、精神危機,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沒落,使不少西方思想家、科學家又回歸于東方,憧憬東方的古老文明,要以東方精神文明的智慧去彌補西方的缺陷,為此道學思想特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人道合一”,莊子的“道通為一”、“無以人滅天”的思想曾經引起了歐洲、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的很多人文科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重視。例如英國的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量子力學家薛定諤、美國的著名科學家卡普勒、印度的化學家P.賴易、日本的科學家湯川秀澍等在闡述他們的科學哲學和歷史著作中都援引了道家的思想和著作,并肯定了道家思想的科學性、現代性和普世性。李約瑟和P.賴易在他們著名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和《印度化學史》中都認定,南印度密教的十八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即古代的化學家或煉丹術者)中有兩位是來自中國的道教徒,他們的泰米爾文名字叫博迦爾(Bogar)和普里巴尼(Pulipani),這兩位“成就者”在公元3世紀曾去印度伽耶等地傳播道教醫學和化學思想,寫過關于禁咒、醫術和煉丹術的著作,在印度化學史中享有卓著的地位,迄今還有影響。當前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融合已蔚為時代總的發展趨勢。在這個融合運動中,中國的學者應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在這方面胡孚琛同志起了先走一步的作用。
再次,作者在“道藏編”中用歷史考證方法,對我國歷代《道藏》的收錄過程、編纂情況作了總結性的陳述,指出了《正統道藏》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疏漏,另外,還列舉了《道藏》未收入的見存道書情況,并提出了重新編纂的設想。我覺得這些意見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知道,不管是道藏還是佛藏的分類,一直是學術界值得深入討論的一個問題,人們已經認識到從現在的科學分類法來看,歷代的藏經分類并不都是合理的,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獲得人們公認的分類法出現。從學術研究的層面言,資料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道教的資料建設工作是道教研究的重要的和先行的組成部分。現今的《正統道藏》卷帙浩繁,內容龐雜,它的編排分類方法自唐以后一直陳陳相襲,十分混亂。另外,《正統道藏》又是按當時的封建統治階級意志和需要所編纂的,有一部分與農民起義運動有關的反封建的道書或者與道教秘密結社相關的道書一直被排斥在道藏之外。近年來,學術界和出版界雖已出版了《藏外道書》的集大成著作,《道藏提要》和《道經總論》之類的著述也已寫出,而且目前學術界正在從事道藏的標點工作,這些都是可喜的現象,但是從總體上說對道書的研究還呈滯后的情況。為此,怎樣編纂新的道書體系,如何進行科學的分類,已成為當前研究道教暨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胡孚琛同志關心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正是一個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然,它至少能深化這方面的研究。
黃心川
199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