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一朵小奇葩
童年方靜在幼兒園成長的一個側面
“正月里鬧元宵,金匾繡開了……”20世紀70年代末,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上一首女童聲獨唱《繡金匾》引來了全場掌聲雷動,臺上的小姑娘除了稚嫩的聲音以外,那神態,那動作,那打扮,真的酷似歌唱家郭蘭英,人們激動了:小郭蘭英!自此“小郭蘭英”便叫響北京市,乃至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她就是北京市原宣武區虎坊路幼兒園五歲的小方靜。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的小方靜扎著兩個小辮子,圓圓稚嫩的小臉,甜美可愛,是個文靜的小姑娘。那時候的虎坊路幼兒園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很注重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請在歌劇舞劇院工作的家長給老師們培訓音樂技能;請少年宮楊春華老師指導孩子的唱歌;請幼兒園有舞蹈專長的老師為孩子們編排舞蹈。尤其是因家庭有困難而自愿調入我園的北京第一師范專職音樂教師孫慧敏老師擔任了全園音樂教學工作以后,她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啟了生動活潑的音樂課程,在音樂活動中她注意觀察、培養,給孩子們創造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正是她的慧眼發現了一批聲音洪亮、清脆、節奏感強,有一定表演天賦的孩子們,并成立了幼兒合唱隊,小方靜也在其中。
孫老師每天下午利用一定的時間對孩子們進行訓練。她發現小方靜的音域較寬,音質好,節奏感較強,記憶力也比較好,還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于是對她格外關注,采取了單獨訓練的方式,主要是提高她聲音的表現力,并對她進行了手、眼、身段的訓練,特別是選擇了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的歌曲,如《南泥灣》《繡金匾》等,精心地教唱,領會其詞意,一句歌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步法地教練。帶她觀看郭蘭英老師演唱的影片,以增強她視覺模仿的效果。小方靜非常聰明,悟性也極強,小小的年紀,在訓練過程中,非常認真,刻苦努力,從不叫苦喊累,老師都說:小方靜真像個“小大人”一樣!
為提高她的演唱技能,方靜的媽媽親自帶她拜訪了著名歌唱家郭蘭英老師,她的表演風格得到了郭老師的認可。為了保護好她的嗓子,我們也曾帶她去中央音樂學院請教授專門指導幼兒聲帶保護知識。為了演出形象逼真,幼兒園老師親手為她制作了郭蘭英式的辮子和佩戴的黑兜兜的民族服飾以加強貌似神似的效果。為培養她的演唱技能,幼兒園讓她到各班去獨唱,把好聽的歌唱給全園的小朋友們聽,得到小朋友們的歡迎,增強了她的自信心,每次唱完都會看到她的小臉上洋溢著開心快樂的笑容。
在隨后的日子里她多次參加了社區、區、市里各種演出,并有幸得到了182中學學生民樂隊大力支持,每次演出都由他們無償地伴奏。小方靜在演出中得到了鍛煉,從一個比較靦腆的小姑娘變得落落大方,很有自己的表演風格,演唱的技能越來越好,表現力也越來越強,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評。小方靜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在人人對她贊譽時,她都不驕傲,給人以甜美的一笑,和小朋友們開心快樂友好相處。有時因為演出需要集體住園,有時需要去老師家居住,她都像個小姐姐,團結幫助小朋友,懂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在小方靜成長的道路上,從園領導到全體老師們,都給予她無私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關心與愛護。
在人民大會堂她與郭蘭英、蔣大為、李谷一等著名歌唱家同臺演出,獲得了大家一致肯定的贊揚!電臺、報紙的贊譽也紛紛而來,“小郭蘭英”的稱呼響遍全國,并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關心和接見,全園師生也為此感到無比自豪,無比的開心!
小方靜在虎坊路幼兒園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成長起來,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小歌唱家——小郭蘭英。
(作者系虎坊路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原宣武區幼教科科長)

五歲和郭蘭英老師同臺演出《竇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