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art 1 讓兒童遠離潛在的危險

01 防患于未然:讓孩子遠離社會傷害

強化安全意識教育

明明8歲就已經學會騎自行車了,雖然騎得搖搖晃晃,但新鮮勁兒十足,騎著車子到處亂跑。明明的爸爸出于安全考慮,教給明明一些騎自行車的安全技巧。

但是,明明的爸爸還是很擔心,難道只讓孩子知道一些安全技巧就能夠將傷害程度降到最低嗎?如果因為別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使孩子受到傷害呢!于是,明明爸爸又把存在危險的地方和一些交通規則詳細地告訴了明明。

為了讓明明體會到騎車的危險性,明明的爸爸還把親身經歷的意外講給他聽。“有一次,在咱們小區,爸爸想將自行車停在停車場附近。當時,有一輛汽車突然倒車,差點撞到我,還好我反應快,只是為了躲車擦破了點皮。自行車被撞了是小事,要是身體受傷就嚴重了。從那以后,我騎自行車就盡量遠離汽車,避免危險。”明明聽了后,表示以后再也不到危險的地方騎自行車了。

在生活中,大部分父母總是側重于教導孩子掌握安全知識,而忽略了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雖然有時候孩子也能夠在危險來臨時,用掌握的安全知識將傷害降到最低,但是,如果讓孩子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不做危險的事情,防患于未然,孩子的安全更能得到保障。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具備基本的安全意識。下面有3條建議供家長參考。

1.講明危險造成的后果

只告訴孩子“那里不能去”“這個不能碰”是不夠的,家長還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會造成的后果。

假如,家長沒有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不能讓孩子了解其中的危險,孩子反而會覺得家長太啰嗦。如果讓孩子知道不遵守安全規則的后果,他自然會有所顧慮,也就不敢去嘗試了。

2.經常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家長需要經常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一般來說,孩子都比較貪玩,玩得高興了,任何事情都會拋在腦后。所以,家長要反復說、經常說,比如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可以在吃飯的時候說、開車的時候說、外出游玩的時候說等。要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機會,多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3.借助身邊事強化安全意識

我們看新聞時,經常會看到一些關于兒童的安全事故。盡管誰都不愿意看到這種慘劇,但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反面教材講給孩子聽,借助這些真實案例,強化孩子的安全意識。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年修正本)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教會孩子正確報警

樂樂今年上二年級了,自己的家離學校很近,由于他的爸爸媽媽工作都非常忙,所以每天放學后總是他一個人先回家做作業。為了樂樂的安全,爸爸媽媽還專門給他配置了手機,讓他有事打電話。

有一天樂樂和往常一樣放學回家后,聽到有人敲門,他放下手中的筆,來到門前,高聲問:“你是誰?”敲門的人自稱是他爸爸的朋友。因為樂樂的爸爸媽媽總是教育他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所以樂樂通過門鏡看了看,發現這個叔叔他并沒有見過,于是拒絕開門。這個時候門外的陌生男子開始威脅樂樂,如果不開門,就對他不客氣。樂樂害怕得大哭起來,可就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近幾年來,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學后獨自在家的現象大量存在。這種情況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趁家長不在家,對孩子進行哄騙,伺機進行盜竊和綁架。

日常生活中,孩子一旦遇到歹徒,此時報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及時報警或者報警錯誤,會使公安機關不能及時給予幫助。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正確報警。

1.根據不同的情況正確報警

家長要告訴孩子,遇到危及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社會治安秩序的要撥“110”;遇到火情要撥“119”;有人受傷,要撥醫療急救電話“120”。在手忙腳亂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把電話撥錯。

家長要提醒孩子,如果沒有遇到危險而隨便報警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并且要賠償經濟損失。

2.報警內容要具體、準確

報警內容包括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犯罪嫌疑人的性別、人數、外表特征、相關車輛的車牌號碼,同時要報告自己目前的位置以及聯系方式等。

3.做到就近報警

如果附近沒有電話,就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公安機關報警。在報警途中如果遇到巡邏值勤的巡警、交警,也可以向他們求助。

4.正確保護現場

報警完畢后要對現場采取保護措施,不要隨意亂碰亂摸,這樣更有利于警方破案。

5.及時治療身體傷害

當身體受到嚴重傷害時,要邊報警邊到附近醫院診治,但必須與公安機關保持聯系。醫院診治后要保存好病歷、各種檢查資料(如X線片、CT片及化驗報告單等)。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年修正本)

第三條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提防放學路上的“熟人”

剛上一年級的丹丹,放學后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回家。她沒有想到的是,危險正在前面等著她。走到學校門口時,一個陌生的年輕人走到她身邊說:“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今天你爸爸加班,讓我過來接你。”說完,這個陌生人,就抱起了她,她非常害怕,也開始懷疑這個陌生人是壞人。這時候,兩個認識她的同學和他們的媽媽一起回家,從她的身旁經過,學校門口也有門衛叔叔在執勤。可丹丹還是任由陌生男子,將她帶上了一輛出租車,朝著另一個方向駛去……

近年來,一些犯罪分子盤踞在學校周邊,伺機對中小學生進行綁架,往往造成一些悲劇。這些悲劇之所以屢屢發生,主要是因為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導致孩子的安全意識薄弱,面對陌生人絲毫沒有警惕心。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提高防范意識呢?

1.告訴孩子放學路上的注意事項

首先,年幼的孩子最好有人親自接送。其次,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允許其自己回家,但要提醒孩子放學后要直接回家,避免走空曠、僻靜的路,不要在路上逗留太久,不要出入復雜的娛樂場所。要告誡他們,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在公交車上,都不要理會陌生人的搭訕,更不能隨便跟他們走。不受陌生人的誘惑,不接受任何人的饋贈,不吃陌生人給予的東西,特別是不喝他們的飲料。另外要告訴孩子,如果去其他地方要提前告訴家長。

2.了解孩子同學的相關信息

如果孩子的同學中有與自己家住得比較近的,應該讓他們結伴回家,同時與他們的家長取得聯系,共同督促。了解孩子要好玩伴的家庭聯系方式,一旦孩子失去聯系,可以首先與他們的家長確認是否到朋友家玩耍了。

3.教育孩子不要輕易露富

從小告誡孩子不要有攀比心理。如果家庭比較富裕,要教育孩子不要輕易露富,以免被不法分子盯上。

4.教孩子一些應急方法

走在街道上,當陌生人叫你的名字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裝啞巴,什么也別說,徑直走開。

如果發現有人跟蹤你,要制造附近有親人陪伴的假象,如緊跑幾步,一邊跑一邊沖著前面的人喊“爸爸,等等我”或者是“爺爺,等等我”“哥哥,等等我”等,當犯罪分子發現你不是獨自一個人時,就會“放棄”你。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年修正本)

第五條 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同學”也可能是騙子

家住鹽城的小陸獨自外出玩耍,晚上6點多鐘,小陸的父母接到了小陸的同學胡某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們小陸和幾個同學在一起,晚上可能不回家了。小陸的父親隨即給女兒最好的朋友家打電話,得知她的家人也接到了內容相同的“請假”電話,于是就沒再繼續追究這件事。然而,接下來的幾天里,小陸一直沒有回家。小陸的父親隨即報了警,警察經過多方調查,才知道小陸的同學胡某伙同其男朋友(該男友為社會閑雜人員)將小陸和另一名同學以每人500元的“價錢”賣給了別人,至于賣給什么人、賣到什么地方,不得而知……

在很多家長看來,同學往往是安全可靠的。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近幾年同學作案的案件屢見不鮮,這些犯罪的“同學”,很容易取得孩子們的信任,輕者被綁架勒索,重者可能被拐賣,女孩子甚至會被逼賣淫。

通常來說,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同窗好友是最不容易設防的。然而,正是由于不設防,被同學騙的概率也最高,這些同學一旦動了邪念,或者被他人利用,其危害性非常高。

這些犯罪的同學,一般是那些平時表現比較惡劣,與社會閑雜人等來往密切的同學,但也不排除一些所謂的“好學生”。

四川某中學就發生過一起學生干部拐賣同學賣淫的案件,這位學生干部還是教師的孩子,年年都被評為優秀干部。就是這位在老師、同學眼里看來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竟然拐賣了10位女同學。此外,在防范同學施騙的同時,還應警惕來自同學家長的危險。

因此,對于同學之間的交往,家長絕不能掉以輕心。上面的案例給家長們提了個醒:

(1)不要過于輕信孩子同學的話。

(2)平時要了解孩子同學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品行的好壞。讓孩子與品行不太好的同學保持適當的距離。

(3)要嚴禁年幼的孩子獨自去同學家里玩耍,更不允許貿然留宿。

(4)孩子出門時,要問清楚他們去哪里。這樣做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要講究方式方法,提前把道理給孩子講明白,相信他們會理解家長的苦心的。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年修正本)

第六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小心迷路時的“熱心人”

河南省新鄉市警方破獲一起重大的販嬰案。一個橫跨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四川等省的販嬰團伙暴露在陽光之下,35名兒童陸續被解救。

據人販子交代,他們所拐騙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公共場所“撿”到的。當時這些孩子剛與家人走失,人販子假裝帶孩子去尋找家人,輕易就騙取了這些孩子的信任。

據公安機關的統計,因迷路而被拐騙的兒童大多數都在6歲以下,這一年齡段小孩的走失,與家長的防范意識薄弱有極大的關系。

兒童迷路走失,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看管不力。走失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帶年幼的孩子去鬧市與孩子走散;另一種是,在家中疏于看管,致使小孩子自己出去,找不到回家的路。

大多數孩子與家人走失后會表現出恐懼、沮喪的表情,有時他們還會哭,人販子很容易從孩子的這些表現中判斷出孩子的處境。這時他們就會耐心地哄騙孩子,假裝詢問他們家人的情況,還可能會給他們買一些好吃的食物以及好玩的玩具,然后謊稱帶他們去找家人,但實際上卻把他們帶往其他的地方。容易被拐騙的孩子,年齡一般都較小,所以很難掌握一些應對騙子的技巧,因此防止該年齡階段孩子被拐騙的責任,理應由家長承擔。

那么,針對以上情況,家長應該如何防范孩子被拐走呢?

1.盡量不要帶年幼的孩子到公共場所

商場、車站等公共場所,人流量較大,情況復雜。家長往往專注于選購商品、試穿衣服等,疏于照看孩子。孩子也很容易因為人流的阻隔,脫離父母的視線。這些都會給人販子可乘之機。因此,如果帶孩子外出,盡量給孩子穿鮮艷的衣服,便于尋找,并要隨時注意孩子是否在身旁或在視線范圍內。

2.避免讓陌生人照看孩子

無論是在居住的小區附近還是在人員復雜的鬧市,即使家長有急事,也不要讓陌生人幫忙照看孩子,哪怕時間很短。

3.教給孩子一些“緊急避險”的本領

對于年齡特別小的孩子,他們記不住太多信息,應該給他們隨身攜帶可以證明其自身信息的物品,如在脖子上戴一個寫著家庭信息的小牌子,在書包上縫一個寫有家庭聯系方式的小卡片等。需要提醒的是:這些標志要放在隱秘的地方,告訴孩子這些卡片不要輕易示人,否則反倒成了騙子利用的工具。

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記住父母的姓名、家里的電話或親人的手機(至少要記一個)、父母工作單位的全稱。告訴孩子如果迷了路可以找附近巡邏值勤的巡警、交警幫忙或撥打110電話。還要教孩子認識自己家周圍的環境,諸如房子的特征,附近有什么特別的建筑物,住在什么街、什么胡同,以及門牌號是多少,等等。

4.孩子丟失后及時報案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走失,務必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因為最開始的24小時是尋找孩子的“黃金時間”,及時立案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找。家長一定不要錯過找回孩子的時機。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本)

第二百四十條 【拐賣婦女、兒童罪】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一)拐賣婦女、兒童集團的首要分子;

(二)拐賣婦女、兒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賣的婦女的;

(四)誘騙、強迫被拐賣的婦女賣淫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迫使其賣淫的;

(五)以出賣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綁架婦女、兒童的;

(六)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

(七)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八)將婦女、兒童賣往境外的。

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

別讓保姆“拐”走了幸福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羅先生,一天下班回家后發現一對僅11個月的雙胞胎女兒不見了。一天后,南昌乘警破獲了一起湖北兩保姆拐走雙胞胎姐妹的案件,被解救的孩子正是羅先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兒。經過調查發現,原來犯罪分子竟然在羅先生家做過近半年的家庭保姆,兩個保姆將雇主羅先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帶走后登上了由北京開往吉安的列車,準備將這對雙胞胎姐妹帶到麻城后再轉車去黃州。慶幸的是,值班乘警發現她們形跡可疑,將她們帶到餐車詢問,最終破獲了這起拐賣雙胞胎的案件。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開始聘請保姆或專職人員看護孩子。但是由于保姆的市場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漏洞,許多不法分子也混跡其中。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孩子被保姆拐賣、綁架的案件層出不窮,一些家庭因此痛失孩子,陷入痛苦的深淵。

作為家長,因該如何避免孩子被保姆拐騙的慘劇發生呢?

1.通過正規渠道雇傭保姆

家長在雇傭保姆時應選擇正規、有資質的家政服務公司,盡量不要通過熟人或朋友介紹雇傭保姆,更不要貪圖便宜,從非法渠道雇傭保姆。

2.對保姆進行詳細了解

家長在聘用保姆前,要盡量了解保姆以前的工作經歷和家庭情況。無論是熟人介紹的還是通過勞務市場聘用來的,首先要看她本人的身份證件,以便弄清楚她的真實姓名和家庭住址,必要時要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核實,以防止保姆使用假身份證。家長還可以將保姆介紹給鄰居認識,并請求鄰居協助監督保姆的行為。

3.簽訂必要的合同

家長無論通過什么渠道聘用保姆,一定要與之簽訂盡可能具體的合同。如果雇傭之間只是口頭約定,很容易引起糾紛,簽訂合同便于雙方互相監督。

4.妥善處理關系

保姆是被雇用的工人,不是仆人,也不是親人,不可以像對待仆人或子女那樣隨意打罵。家長請到保姆后,要首先建立平等的觀念。雙方要互相尊重,耐心包容。家長應避免與保姆產生矛盾與沖突。

家長在提高警惕的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加強防范。

1.不單獨和保姆去陌生的地方

家長要告訴孩子,未經父母同意,不要單獨和保姆去陌生、偏僻的地方。一旦發現保姆把自己帶到了陌生的地方,不論是否有惡意,都要及時想辦法離開或者通知自己的父母。

2.盡量避免和保姆的朋友接觸

一個好的保姆不一定會有好的朋友或親屬,因此保姆周圍的人群并不見得安全。聘用保姆后,在獲得保姆理解與支持的前提下,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保姆的朋友。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本)

第二百四十一條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強奸罪;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侮辱罪;拐賣婦女、兒童罪】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強行與其發生性關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非法剝奪、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傷害、侮辱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出賣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愿,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別讓壞人“忽悠”了孩子

12歲的小影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自稱是“星探”的人搭訕,說她長得漂亮,皮膚也很好,以后肯定能成為廣告明星,并熱情地邀請她去公司面談。

到該公司后,小影先被要求交200元錢的報名費,交完報名費后,她當場就被告知被公司錄取了,并且很快就可以拍廣告。此時公司又提出,拍廣告需要很多專業技術,小影需要再交1500元的課程培訓費。小影一心想著自己就要當明星了,把所有的錢都拿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公司一再告誡她交完錢再告訴家人,好給家人一個驚喜。可是,交了錢的小影等了很久也沒有接到公司要她拍廣告的電話,打電話到公司,公司推辭說“暫時沒適合她的廣告”,后來干脆連電話都不接了,小影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雖然還是未成年人,但在性格上表現得很獨立,自主性也很強。像小影這樣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很容易成為“星探”欺詐的主要目標。孩子們不僅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虛榮心也很強,妄圖通過“拍廣告”來一夜成名。除了孩子上當受騙外,近幾年家長被所謂“有特殊身份”的人詐騙的案件也屢見不鮮。騙子們大多利用家長及孩子崇拜權威、渴望成名等心理進行詐騙。

為了避免家長和孩子的財產與人身安全受到傷害,家長和孩子需要提高識別騙子和應對誘惑的能力。

1.通過正規的途徑進入學校或演藝圈

家長和孩子要想避免受騙,首先要在心理上武裝自己,不要被騙子所描述的美好前景給忽悠了。與其說騙子是盯上了孩子,還不如說是盯上了他們望子成龍的家長。“知子莫如父母”,自己的孩子能力如何,家長應該很清楚,要客觀地進行判斷。如果孩子確有天賦,家長想培養孩子的專長,可通過正規的途徑幫助孩子選擇才藝班,也可以通過正規的途徑讓孩子進入藝術學校或演藝圈。

2.對陌生人要仔細核查

如果有陌生人自稱是記者、星探或其他特殊身份的人,家長要仔細審查他們的身份。但不能只看他們手里的證件,因為這些騙子手中都有假證件和其他假的道具材料。對付他們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電話或其他方式向其所聲稱的單位進行核實。通過電話確認是否真有其人,就能確定他們的真假了。

3.培養孩子遇到事情和父母商量的習慣

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有陌生人自稱是記者、星探或其他特殊身份的人,要帶他去陌生的地方進行采訪、試鏡或其他活動時,一定不要信以為真,因為真正的記者或星探往往會先跟家長談,而不是在街上跟你談。所以,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裝聾作啞”,當作沒聽見,趕緊走開。如果陌生人一味糾纏,可以找借口說:“我回家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最好能夠拿到他們的名片,回到家后立刻告訴父母,請父母査清他們的底細,必要時,還可以報警。

此外,家長還應該關注孩子的日常表現,包括花錢、交友、穿著等,及時與他們溝通,做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遇到困難時才會與家長商量。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本)

第二百六十二條 【拐騙兒童罪;組織殘疾人、兒童乞討罪;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拐騙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六十二條之一 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或者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乞討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二百六十二條之二 組織未成年人進行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等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沉著應對盜搶事件

案例1:

昊昊上四年級了,這幾天學校收書本費,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沒時間送昊昊上學,于是便讓他自己帶著錢去學校。昊昊心里想,如果可以把錢親自交給老師,老師一定會表揚他獨立能力強,一想到這些他就非常高興。一路上,他總是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把媽媽藏在書包里的錢拿出來數了好幾次。

可是到了學校,當昊昊自信滿滿地準備把錢交給老師的時候,卻發現那筆錢不翼而飛了。這時他才想起在上學途中有個人碰了自己一下,看來是那個人把錢偷走了。

案例2:

彤彤和幾個同學一塊放學回家,她們一路上打打鬧鬧,很開心。突然,彤彤聽見不遠處有人大叫了一聲。彤彤和幾個同學看見兩個飛車賊騎著摩托車從馬路對面飛馳而過,其中一個還拎著剛搶到手的包。彤彤趕緊拿筆記下了摩托車的車牌號、顏色和飛車賊的著裝,并將這些情況告訴了警察叔叔。警察根據彤彤提供的線索,很快就抓住了飛車賊。為此,警察叔叔和老師還特別表揚了彤彤。彤彤告訴他們這都是媽媽教給她的。

當今社會,盜搶的案件并不少見。兒童的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可能在遇到盜搶后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彤彤平時接受過這方面的系統教育,所以,看到飛車賊盜搶行人的手提包時,能馬上記下作案分子的一些特征。可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這樣,孩子在遇到類似于盜搶等棘手的事情時才能沉著應對。

1.運用實例引導孩子應對盜搶

運用實例教導孩子會更有說服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把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講給孩子聽,講完之后再進一步分析下,告訴孩子該如何應對這類事情。講得多了,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會記住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即使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能沉著應對。

2.教導孩子善于保護生命安全

隨著盜竊、搶劫的案件越來越多,教導孩子學會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孩子知道,當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要先保護自己的生命,暫時放棄財產,時刻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3.提高孩子對犯罪分子的認識

要讓孩子知道犯罪分子沒有固定的模樣。他們并不像某些戲劇、電影、電視劇中所表現的那樣,長著一副兇神惡煞的壞模樣。在實際生活中,犯罪分子與常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他們可能長得很丑,也可能很漂亮;可能很高,也可能矮;可能胖,也可能瘦;可能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能是你認識的人。要讓孩子知道犯罪分子作案前常常善于偽裝。為了騙取他們的信任,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可能會表現得十分可憐,并向別人尋求幫助;也可能表現得十分友好,向孩子們施以小恩小惠,用糖果、玩具、錢物等進行誘騙;或者裝扮成親戚、朋友、維修工人,把他們帶到家中。然而,一旦引誘成功,則兇相畢露,十分兇惡。

作為家長,要教孩子遠離社會上這些身份不明的人,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這樣自己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障。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本)

第二百六十四條 【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遭遇勒索別懦弱

有一天放學后,劉旭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圍住了他,不讓他走。其中的一個學生往前走了兩步,學著電視里的口吻大聲說道:“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劉旭心想:“我這是遇到勒索了。”于是,他佯裝自己今天并沒有帶錢。

可這幾個學生并不相信,威脅劉旭說,如果不把錢拿出來就“修理”他。“我現在一個人,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先求饒吧,明天再把這件事告訴老師……”想到這,劉旭便裝出很害怕的樣子向他們求饒,并且保證第二天一定拿錢給他們。那幾個學生看劉旭不像說謊的樣子,就放他走了。

第二天,劉旭一到學校就把昨天放學路上發生的事,告訴了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聯系學校找到那幾個學生,順利解決了此事,還夸獎他機智聰明。以后放學,那幾個高年級學生再也沒有找過劉旭的麻煩。

無論是上學路上還是放學途中,都隱藏著一些危險。在盡量躲避這些危險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機警地處理。

遇到劉旭這樣的事情時應該怎么辦呢?

1.要有防勒索的意識

家長要告訴孩子,平時要有心理準備,社會上以強欺弱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它也有可能降臨到你的頭上。一旦發生這類事情,必須穩住神,不慌亂,相信自己能夠應付這種事情。另外,每天不帶過多的現金,上學和放學時結伴而行,盡量避免走人煙稀少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財不外露。

2.要大膽呼救,及時逃脫

一旦在路上遇到勒索,不要慌張。如果離學校不遠,可以跑回學校求助。如果遠離學校,就盡可能向商店、飯店、機關事業單位跑。如果發生在人多的地方,可以大膽呼救,向路上的行人求助,當場揭露對方的行徑。

3.要機智勇敢

如果被勒索的地理位置偏僻,對方的人數又比較多,你無法脫身,可以尋找各種借口故意拖延時間,同時注意周圍有沒有別的大人或老師經過,一旦有人路過便大喊“救命”。實在不行,也可以把錢先給他們,以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但事后,不管人身是否受到傷害,也不管被搶的錢物數量多少,都應及時向家長和老師報告。

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遇到自己周圍的同學被高年級的同學敲詐勒索,切不可采取觀望的態度,一定要勇敢地站出來幫助他們。若對方勢力過大,自己無力抵抗,要盡快跑回學校通知老師。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本)

第二百六十七條 【搶奪罪;搶劫罪】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請別走進網友的圈套

一日,湖北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隊在黃黃高速公路上巡邏,當巡至100千米處時,發現有一個少年在高速上行走。經詢問得知:該少年姓汪,是湖南長沙的一名學生,暑假到安徽宿松見網友,到宿松后發現前來應約的是一群小混混,并強行讓他請客吃飯。他很快就身無分文,于是決定沿高速步行回長沙,已經走了5個小時了。

民警看他已經疲憊不堪,將其帶至黃梅服務區,給他買來水和食品后幫其聯系了一輛回長沙的客車,并用手機和他的家長取得了聯系。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網友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謀害孩子的惡魔。孩子缺少社會經驗,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隨便交往陌生網友的危險。因此,如何讓孩子認清網絡交友的危險性是家長十分重要的任務。下面介紹一些家長和孩子防范和應對網友的建議,這些建議有些是基于對已經發生的案件的分析,有些是經驗和基本的自衛常識。

1.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

(1)要了解孩子網上交友的真實情況,并給予指導。

(2)要和孩子討論已經發生的真實案例,提高孩子對網絡危險的警覺性。并提醒孩子即便看到對方是女網友,也不能輕信,因為有些女網友可能是歹徒的“托兒”。

(3)和孩子商量好絕不能單獨去見網友。如果情況特殊有重要事情一定要見,必須由男性家長陪同,不能和朋友一起去,而且絕不能去外地或偏僻的地方。

(4)家長要預料到,孩子自己找借口偷偷溜出去見網友的可能性,并加以防范。實在防不住時,要提醒孩子自己出去必須告訴家長去什么地方,一定要帶防狼噴霧器,并帶著手機隨時和家長聯系。

2.見網友的應對措施

(1)不管網友如何請求或威脅,一定不能和他(她)一起去偏僻的地方。孩子一定要隨時和家長聯系,告訴家長具體情況。

(2)在吃飯時看好自己的飯菜和飲料,中途不要單獨離開去廁所。如果必須去,回來后飯菜和飲料就不要再動了。

(3)如果發現網友可疑,應立刻就近向所在地點的工作人員求助,并馬上通知家長。如果網友要拖你上車或去偏僻的地方,要大聲呼救,抓住身邊的物體,同時踢他、打他、咬他,并且向人多的地方跑。如果有自衛武器應立即使用,同時避免被對方奪去。

法律法規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年修正本)

第八條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城县| 岢岚县| 长岭县| 北流市| 平武县| 石台县| 盘锦市| 淳安县| 荣成市| 岳阳市| 永安市| 牙克石市| 辽中县| 焉耆| 宽甸| 孟连| 喜德县| 霍山县| 乌拉特后旗| 互助| 庐江县| 龙岩市| 宾川县| 新巴尔虎右旗| 扎兰屯市| 历史| 洪泽县| 北流市| 石楼县| 两当县| 女性| 读书| 克东县| 永寿县| 宜宾市| 宜黄县| 浦北县| 甘孜县| 宿松县| 新安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