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遠離習慣養成的5個誤區

習慣是一把雙刃劍,好的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壞的習慣對孩子貽害終生,而家庭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不過,很多家長對習慣養成存在著誤區。

誤區1:只重視動作性習慣,忽視智慧性習慣培養

談到習慣,很多人只想到了動作性習慣,忽視了智慧性習慣。智慧性習慣是智能活動經常化的方式,它比動作性習慣更復雜,更具有綜合性,甚至需要思想觀念做支持。

案例點睛

有這樣一個小實驗:首先深呼吸,用最快的速度大聲喊“老鼠”,看最多能喊多少下,當你停止時,突然問“貓怕什么,馬上作答”,幾乎每個人都回答“老鼠”,天哪,貓怕老鼠?這就是習慣性思維!


在現代社會,思維習慣的培養尤其重要。比如有的孩子養成了從“陽光”的角度去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他就總能找到事情好的一面;而有的孩子卻總是從“陰暗”的角度去看問題,他就對任何事都不滿。再比如,有的孩子失敗時,總能從自己的角度找原因;而另外的孩子,卻總是從客觀方面找原因。有的孩子,總是從體諒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而有的孩子,卻總愛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

家長不能只抓知識的學習而忽略思維習慣的培養,思維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優良的思維品質,使孩子成為思維最靈敏的智者,防止孩子在思維上養成鉆牛角尖、膚淺、死板等壞習慣。

一個人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從他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和獨創性等方面進行判斷。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的思維習慣:

·對什么都好奇的習慣。

·好問的習慣。

·勤于思考的習慣。

·三思而后行的習慣。

·不停留在表面,善于深思的習慣。

·獨立靜心思考的習慣。

·遇事善于反思的習慣。

·善于搶答,敏捷思考的習慣。

·遇事能分清主次的習慣。

·思維有條理的習慣。

·善于分析的習慣。

·善于歸納的習慣。

·善于推理的習慣。

·獨立判斷的習慣。

·善于系統、綜合地看問題的習慣。

·善于類比的習慣。

·思考問題一環扣一環,嚴謹的思維習慣。

·善于從事物間的內部聯系看問題,透過現象揭示本質的習慣。

·遇事多思考,不過早下結論的習慣(慎思明辨的習慣)。

·學習時善于舉一反三的習慣。

誤區2:訓練過于死板,忽視創造性習慣培養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必須進行嚴格訓練,要求“一律”,但是這里的嚴格針對的是行為,對思維不能強求“一律”。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培育出來的孩子是創造型人才,因此我們不能把孩子管得過死,不能以犧牲創新精神為代價來進行養成教育。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必須充分重視孩子創新習慣的培養,如:

·善于觀察的習慣。

·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

·敢于質疑,敢于懷疑權威的習慣。

·敢于爭論,敢于挑戰的習慣。

·對事物刨根問底,富于探索的習慣。

·喜歡標新立異,不墨守成規的習慣。

·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發散思維習慣)。

·遇事既能正著想又能反著想的習慣(逆向思維的習慣)。

·不鉆牛角尖,多思路想問題的習慣(求異思維的習慣)。

·這種方法不行,立刻想到另外一種方法的習慣(靈活思維的習慣)。

·遇事善于聯想的習慣。

·富于幻想的習慣。

·善于重組的習慣。

·敢于冒險的習慣。

·傾聽別人的談話,并常從別人的談話中發現問題的習慣。

·有主見,不輕易迎合別人的習慣。

誤區3:只重視理智教育,忽視情感教育

過去我們片面強調“理智教育”,而忽視了情感教育,造成了一些孩子的情感“荒漠化”,如不孝敬父母,不尊敬長輩,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不注意他人感受等。因此,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尤其是情感習慣的培養,使孩子養成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

情感是一種“體驗”,必然要通過“行為”反映出來。如果形成定型性的體驗,那么反映在行為上就是情感習慣。如對父母的愛,對腐敗的仇恨,對美的欣賞,對丑的厭惡等形成定勢后,就會變成自動化的反應,這種定型性的行為就是情感習慣。

有的孩子見到書本就喜歡;有的孩子見到父母就有愛的表現;有的孩子見到別人有困難就幫助;有的孩子見到別人有苦難就同情。因為這已經成為他們的情感習慣。有的孩子稍有挫折,就垂頭喪氣,悶悶不樂;有的孩子稍不遂意就大吵大鬧,亂摔東西;有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不以為然,既不著急,也不害羞;有的孩子情感麻木,對什么事都沒有興趣。如果這些反應形成習慣那是多么可怕!

所以,道德情感習慣的培養尤為必要,如:

·愛父母,愛親人的情感習慣。

·愛集體的情感習慣。

·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習慣。

·對英雄模范敬佩的情感習慣。

·熱愛真善美的情感習慣。

·對先進同學羨慕和力爭趕超的情感習慣。

·珍視親情、友情、愛情的情感習慣。

·樂于助人,幫助別人就感到快樂的情感習慣。

·同情弱者,為他人付出就感到快樂的情感習慣。

·遇到挑戰就興奮,戰勝困難就激動的情感習慣。

·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情感習慣。

·勇于承受學習、生活所帶來的壓力的情感習慣。

·對學習和工作有責任感的情感習慣。

·對自己的錯誤產生自責和內疚的情感習慣。

·愛學習,對知識有濃厚興趣的情感習慣。

·對學校和集體有使命感的情感習慣。

·對別人的成績和進步羨慕、贊賞而非嫉妒的情感習慣。

·對他人充滿諒解和信任的情感習慣。

·對老師和長輩心懷感激的情感習慣。

·有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的情感習慣。

·對錯誤和過失有自責感的情感習慣。

·對缺德的小人會鄙視的情感習慣。

·痛恨腐敗的情感習慣。

誤區4:只重視整齊劃一,忽視個體差異

教育中往往要求孩子整齊劃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孩子的個性。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習慣培養中要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避免他們被動地、機械地接受。在制訂具體的行為規范時,不要壓抑孩子個性的發展,給孩子過分的限制。因此,教育中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要適合每個孩子的特點。

誤區5:將養成教育泛化、絕對化

我們強調養成教育,并不是說只要抓好養成教育就萬事大吉了。培養良好的習慣只是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有習慣性的行為也有非習慣性的行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會遇到一般的、自己熟悉的情境外,還經常會遇到很多特殊的、不熟悉的情境,這時采取什么行為,就要靠道德意識支配,這種道德意識不是靠簡單地訓練產生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培養和教育。所以,只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而忽視思想教育是不行的。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習慣培養是基礎教育,雖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甚至不能說是最重要的,只能說非常重要。所以習慣的培養不能泛化、絕對化。養成教育只是德育的一個方面,教育的結果不能只限于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處發生變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盡管習慣與人格的關系非常密切,往往是構成人格的組成部分,但是習慣與人格、思想道德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也就是說,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比如,一個貪官、一個奸商也可能具有一些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他之所以變成壞人是另一套系統在起作用,是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影響了他,所以教育必須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

我們強調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把它抬到無限高的位置,習慣很重要,但它只是做人的一個方面,看一個人是不是杰出人才,不能只看習慣。一些杰出人物并不是從小就被要求形成全面的“好習慣”,他們可能在生活小事上不拘小節,但他們往往有很好的直覺和創造力,對所研究的領域有濃厚的興趣,能把力量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世上很少有做得面面俱到的人,能得諾貝爾獎的人不一定特別講究衛生,杰出的文學家可能不太講究禮節。所以教育孩子要全面分析,學會取舍。養成教育很重要,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要泛化。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重點也不相同:

·幼兒應該以養成教育為中心,兼顧其他。

·小學生以道德教育(特別是養成教育)為中心,兼顧其他。

·中學生以思想教育(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為中心,兼顧其他。

·大學生以政治教育(包括價值觀、人生觀等)為中心,兼顧其他。

雖然不同階段教育重點不同,而且不必面面俱到,但是一個人一輩子所接受的教育應該是比較全面的。

親子趣味智力題

☆ 15個小朋友乘一條船過河,小船只能運載5人,請問船要來回幾次才能將他們全部運過去?

答案:4次,開船的艄公每次都要算一個。

☆ 把一個蘋果系在一根3米左右長線的一端,另一端系在高處,把蘋果懸掛起來,你能夠從中間剪斷這根線,并保證蘋果不會落地嗎?

答案:在線的中間打一個活結,使結旁多出一股線來,從線套中間剪斷,蘋果不會落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岑溪市| 乐山市| 山东省| 肥城市| 迭部县| 溆浦县| 什邡市| 宣威市| 德安县| 乌兰浩特市| 齐河县| 浮梁县| 深泽县| 梁平县| 泗水县| 涟源市| 兴安县| 洪雅县| 吉林省| 莱阳市| 靖西县| 隆昌县| 丹阳市| 比如县| 吉木乃县| 如皋市| 鄂尔多斯市| 青铜峡市| 连平县| 昌图县| 宾川县| 沿河| 布拖县| 绿春县| 萍乡市| 维西| 大足县| 朝阳市| 沂水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