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成好習慣學習好方法
- 關鴻羽
- 1422字
- 2019-01-10 16:43:44
養成好習慣需要嚴格訓練
訓練就要嚴格,沒有嚴格就不叫訓練。
現在有的家長嚴格不起來,為什么?溺愛孩子。凡是溺愛都沒有好結果。我們國家溺愛孩子在全世界都有名。有一次,我在國際會議上做報告,剛講完,一群外國人就圍過來說,“你給我們講講,你們國家溺愛孩子的情況吧?!笨?!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溺愛孩子!
小學一年級有的孩子居然還不會擦屁股,家長一直給擦到六歲。有的孩子到學校就不敢拉屎,憋著。某天怎么也憋不住了,撲哧,拉一褲襠。到中學,有的家長給孩子帶奶,還用帶奶頭的奶瓶,合著孩子還沒有斷奶哪!孩子上了大學,家長接著溺愛,開學的時候您到大學門口看看,每個孩子都是兩三個家長一塊兒送,有的甚至會在賓館租住上一個月,因為對孩子不放心,怕孩子離了父母“受罪”。大學畢業后找工作、找對象家長還要幫忙,結婚前要幫孩子買齊各種家用電器,甚至還要買房子。孩子結婚后生了孩子還得給照顧,一直操心到自己操不動心為止。這樣怎么可能培養出好習慣呢?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剛柔相濟。
在我多年的研究中,發現一個規律: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以后非常愉快,但養成的過程卻非?!巴纯唷?。訓練就需要咬著牙,戰勝許多困難和枯燥單調的練習,才能成功。特別是對已經形成不良習慣的孩子,要矯正就更需要堅強的意志。事實證明,不少孩子的好習慣,往往是在與壞習慣的斗爭中形成的。因此,訓練就要有“狠勁”,嚴而又嚴。
然而,有些家長對孩子溺愛,最怕孩子哭鬧,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往往就心軟了。幾次“投降”后,孩子就找到了“制服”家長的武器。往后家長的教育就被動了,什么好習慣也沒有了。從不自覺到自覺,從不情愿到情愿的過程需要強制。
這里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有例外。一個小小的例外,就會破壞已經形成的好習慣。不該遷就的你遷就了,孩子就會認為只要哭就可以得到任何東西,以后就會用“哭”來要挾家長。家長沒有“狠”勁,表面上是愛孩子,最終卻是害了孩子。我們必須把嚴與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嚴達到愛,寓愛于嚴,嚴愛結合。
當然,還要提醒家長,訓練要講究“小時嚴,大了寬”。有些家長忽略了孩子小時候的訓練,認為“樹大自然直”,小時候把孩子慣得沒樣兒,長大后發現,樹大并沒自然直,反倒長成了歪脖樹。這時家長又使勁地嚴格要求,反倒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小時嚴,大了寬”。
今天的適當約束,是為了明天的自由!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比較聽話,好訓練,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要以嚴為主。以后,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獨立意識較強,這時應適當寬容。孩子小時候已養成好習慣,寬松一點也出不了大格。
“小時嚴,大了寬”,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所以小學階段一定要重視養成教育,如果小時不“塑造”,大了再“改造”可就難如登天了。
親子趣味智力題
☆ 有一個圓柱形的水桶,里面盛了一些水。A看了說,桶里的水不到半桶。B則說桶里的水要多于半桶?,F在要求不使用其他工具,你能想出辦法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嗎?
答案:把桶半傾,如果水蓋不住桶底又沒有溢出來,說明少于半桶;如果持平,則剛好是半桶;如果水溢出來,則說明水多于半桶。
☆ 有一張正方形的桌子,兩個人先后在桌子上放置同樣大小的硬幣。誰能在桌子上放最后一枚硬幣誰就是贏家。如果讓你先放,怎么做才能保證你一定能贏呢?(硬幣不能疊放)
答案:應該先在桌子的正中心放一個硬幣,之后無論對方怎么放,你只要在對稱的地方放上硬幣,直到對方無法放置,你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