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羅馬帝國的衰落和分裂

帝國的財政危機和經濟的衰落

安東尼王朝的結束意味著羅馬帝國從此走向衰落。安東尼王朝最后一個皇帝康茂德被殺害后,元老院遵循慣例,選舉一位地方行政長官佩爾提納克斯為皇帝。了解到帝國財政危機已十分嚴重、國庫已空虛后,佩爾提納克斯一方面拍賣皇宮中的金銀器皿,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減少給禁衛軍的特殊待遇和壓縮給貧民的補助,結果激起禁衛軍兵變,殺害了佩爾提納克斯。禁衛軍長官宣布,誰能給禁衛軍更多的待遇,就擁立誰為皇帝。這時,元老院成員尤利亞努斯出價最高,于是被禁衛軍宣布為皇帝。

對禁衛軍的胡作非為,元老院已無可奈何,不滿意禁衛軍的元老院成員到處躲藏,而駐防于外省的羅馬軍團則瞧不起禁衛軍,認為他們人數有限而且戰斗力不強。一下子,駐防于外省的羅馬軍團擁立了三個皇帝,其中實力最強的是駐防于多瑙河畔的塞維魯。塞維魯向士兵承諾,只要攻占羅馬城,保證給每人的賞賜要比尤利亞努斯許諾給禁衛軍兵士的高出一倍。于是軍心大振,一個月內就從多瑙河畔趕到羅馬城,擊敗了禁衛軍,收編了他們,殺死了只當了幾個月皇帝的尤利亞努斯。

塞維魯痛恨元老院承認禁衛軍擁戴的尤利亞努斯為皇帝,更不滿元老院沿襲慣例要塞維魯立義子為儲君,派兵占領元老院,逼元老院選他為皇帝,事后又清洗元老院,殺死不服從自己的元老院成員,沒收他們的財產。從此,塞維魯王朝建立。

塞維魯出生于北非一個操古腓尼基語的家庭,他的軍隊主要由希臘人組成,他的妻子是敘利亞富商之女。塞維魯王朝從此日益傾向希臘化文化,這對羅馬帝國日后的分裂有重要影響。但帝國面臨的嚴重問題依然是財政危機。軍隊要求增加獎賞,軍事將領互不服氣,一有機會就發動內戰。此外,如果羅馬帝國不對外繼續擴張,哪里會有戰利品尤其是土地給予兵士?

從塞維魯登上皇位(公元193年)到公元235年塞維魯王朝被推翻為止,羅馬的財政危機一直在加劇,而戰爭的不斷使經濟狀況惡化了。這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即:財政危機——政府和軍隊加緊搜括——工商業者無利可得——經濟衰落——財政危機進一步加劇。

有遠見的將領認識到羅馬帝國的體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挽救羅馬帝國的努力

從塞維魯王朝被推翻(公元235年)到有作為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執政(公元284年)為止,時間長達50年,這是大混亂的年代。50年間帝國一共出現了40多個皇帝。富人遭洗劫,貴族遭殺戮,社會無秩序可言。各個行省民不聊生。

羅馬社會上上下下都急迫地希望有一位有作為的皇帝,而不問其出身如何。公元284年,禁衛軍統領戴克里先被擁立為皇帝。戴克里先是達爾馬提亞人。父親原是羅馬元老阿努利烏斯家的奴隸,后被釋放,謀得一個文書的職位,并把兒子戴克里先送入軍隊。戴克里先在軍隊中步步高升,成為禁衛軍統領,后又被擁立為皇帝。作為帝國的皇帝,戴克里先推行了下述有利于挽救帝國的措施。

第一,他決定設置兩個奧古斯都,兩個愷撒。戴克里先本人是奧古斯都之一,駐節于拜占庭,管轄希臘、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等地。另一個奧古斯都是戴克里先選定的將領馬克西米安,駐節于米蘭,分管意大利、阿非利加等地。另設兩個愷撒,作為兩個奧古斯都的副手和接班人。每一個詔令都以四人的名義簽發,不必再經過元老院批準。戴克里先認為這樣就可以實現軍政統一,應付反叛。

第二,關于皇位繼承問題,戴克里先認為奧古斯都不應是終身制的,兩個奧古斯都都保證至多擔任這個職務20年,到期退休,由兩個愷撒繼任,而這兩個愷撒成為奧古斯都后,再挑選各自的副手和接班人,作為愷撒。據說這樣就可以不再發生皇位繼承戰爭。

第三,戴克里先認為以往行省面積太大,一個軍團人數太多,他決定進行改革。帝國原有將近50個行省,現分為100個行省,每個行省的面積變小了。在內戰期間,一個軍團有時龐大到2萬人左右,戴克里先把編制固定在8000人左右,軍團數目則增多了。戴克里先規定,在一些邊疆地區,行省的行政長官不得兼軍團司令,軍團司令也不得兼行省的行政長官,以防止地方反叛。

第四,戴克里先致力于把羅馬皇帝神化。戴克里先把古代東方的一些禮儀傳統全盤接受下來。例如,臣見君要行跪拜之禮,他身穿金絲長袍,頭戴嵌滿珍珠的皇冠,周圍的貼身侍從改用太監。羅馬人信仰的主神是朱庇特神,戴克里先自稱是朱庇特之子,也是朱庇特的化身。

此外,戴克里先在經濟政策上還進行了一些調整。例如,當時羅馬鑄幣的成色一直下降,導致物價上漲,戴克里先決心改革幣制,鑄造有固定重量和純度的金幣,受到國內外商家的歡迎。又如,在稅制方面,戴克里先改征實物稅,以防物價上漲,使政府受損。再如,按戴克里先的規定,帝國境內所有人都被固定在某一職業上,這就是他的身份、戶籍、終身職業,他的子子孫孫非經特許不得更改職業。還有,為了防止物價上漲,戴克里先實行嚴格的物價管制政策和付給雇工的最高工資限額,而不管貨幣是否貶值。結果,私營工場作坊都不生產了,市場無商品可賣,交易和生產都轉入地下,以致政府不得不派人按戶搜查,抓到偷偷生產和交易的,一律沒收財產,以致民怨沸騰。最后,戴克里先還實行了生產管制政策。政府需要對軍需用品進行管制,這樣才能從生產者那里得到實物。這樣,本來只有在戰爭時期才采用的臨時性生產管制政策,被戴克里先當做經常性的政策采用了。因此,經濟走向衰敗是不可避免的后果。

所有這些所謂“經濟改革”措施全都是有損于羅馬帝國社會和經濟的毒藥。戴克里先一心想挽救羅馬帝國,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經過戴克里先這一系統的“經濟改革”,羅馬帝國的經濟破產了,社會混亂了。

基督教逐漸成為羅馬國教

戴克里先是一個信守承諾的皇帝。當初他承諾過20年后他和馬克西米安同時退位。但并不如戴克里先當初估計的那樣平穩地交班接班,軍事統領之間又發生混戰。從戴克里先退位那年(公元305年)算起將近20年的時間內,即到了公元324年,羅馬帝國才由君士坦丁一世(見圖2—6)一人統治。

圖2—6 君士坦丁大帝雕像(王大慶攝)

君士坦丁一世廢除了設置兩個奧古斯都、兩個愷撒的皇位繼承制度。在經濟方面,他取消了物價管制,放松了生產管制,以便經濟的恢復。至于戴克里先把皇帝神化和采用東方式宮廷禮儀等做法,則被君士坦丁一世繼承下來。戴克里先在拜占庭附近的尼科米底亞建設了行宮,君士坦丁一世則修建了君士坦丁堡,并決定在公元330年遷都于此,稱之為新羅馬。大多數舊貴族的田產在意大利,所以不愿意離開意大利,這正合君士坦丁一世的心意,因為這就容易提拔一批新貴族,這些人忠于君士坦丁一世。

在君士坦丁一世執政期間,基督教的傳播比過去大大加快了。

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前期,先在西亞開始傳播,而且主要針對希臘移民,教會所用的語言完全是希臘語。基督教大約在公元1世紀后期傳播到意大利境內。基督教的傳播有三個阻力:一是猶太教徒;二是西亞居民歷來信奉的是多神教,而基督教是一神教;三是羅馬政府,它認為基督教的傳播是窮人結社活動,只相信基督,不相信皇帝,有反羅馬傾向。因此,基督徒處處受迫害,甚至被用酷刑處死。

但基督教依然在貧民中間傳播開來。安東尼王朝結束之后,羅馬帝國長期處于內戰之中,基督教的教義是人人平等,教徒們相互友愛,這完全符合貧民的理念。戴克里先把自己神化,再加上他的“經濟政策”使得民不聊生,進一步加速了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到了君士坦丁一世執政后,他認識到基督教徒人數日益增多,這將是支持自己的一支力量,于是對基督教徒采取寬容政策。教會人士懂得皇帝的意圖,也就極力推崇君士坦丁一世。基督教教義終于被君士坦丁一世接納,君士坦丁一世本人也在臨終前受洗入了基督教。

盡管在君士坦丁一世當政期間基督教尚未成為羅馬國教,但他已經奠定了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基礎。君士坦丁一世去世后的第四年(公元341年)和第九年(公元346年),羅馬皇帝先后發布敕令,禁止一切異教崇拜和祭祀,并關閉所有神廟。公元375年,宣布皇帝不再充當神廟的“至高祭司”。到了公元392年,這時羅馬皇帝西奧多西一世下令禁止在任何場合向異教的神獻祭,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合法的宗教。

帝國的分治和分裂

羅馬帝國東西分治由來已久。羅馬帝國盛期,羅馬的經濟重心就已經開始東移,希臘化的三個王朝(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先后被羅馬吞并,在地中海海盜陸續被肅清之后,經濟恢復發展,成為羅馬繁榮地帶。不僅羅馬和意大利境內的工商業者紛紛來到東部開拓業務,而且有些富戶還移民到這里來。

早在安東尼王朝結束后,羅馬帝國就長期陷入了將領們爭權奪利的狀態。相對西部而言,東部所受的內戰禍害要少一些。相對于西部而言,東部經濟的衰退程度也要輕一些。戴克里先執政時,為了防備各地的將領擁兵自重,設置了兩個奧古斯都、兩個愷撒,通常認為這是羅馬東西分治的開始。

戴克里先死后,羅馬東西分治的態勢稍有變化,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軍閥混戰后,君士坦丁一世掌握了軍權,平定了叛亂。但他認為,要擺脫羅馬元老院的牽制,一定要建立自己在東方的政治中心,于是下令修建拜占庭附近的君士坦丁堡作為行宮。

君士坦丁一世去世后,羅馬帝國的皇位繼承戰爭又起,同時,原來居于多瑙河以北的蠻族日耳曼人紛紛南下,進入巴爾干半島、希臘本土、意大利以及西歐部分地區。這時,羅馬東部的駐軍力量強,西部的駐軍力量弱,所以日耳曼人想占據東部地區的意圖實現不了,紛紛轉向西部。君士坦丁一世以后的羅馬皇帝看清了這一點,嚴防日耳曼人侵占東部,而把他們引入西部。這正是公元4世紀晚期羅馬帝國的戰略。

西奧多西一世是最后一位較有作為的羅馬皇帝。他出生于西班牙,曾多年率軍在西班牙、高盧、不列顛作戰。他當上皇帝后,便以君士坦丁堡作為自己的基地。西奧多西一世于公元395年去世。他死后,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帝國和西帝國。東西兩個帝國都自稱為羅馬帝國,各按自己的方式進行統治,有時又合作抗擊日耳曼人,有時又不斷摩擦。兩國之間貿易往來照常,它們各有自己的貨幣,任何一方的貨幣在兩國境內都是有效的。這種關系一直維持了很長時間。

隨著東西羅馬的分裂,基督教會也出現了裂痕。雖然東西教會的正式分裂是公元11世紀的事情,但東西教會間的裂痕卻從公元4世紀就已出現。對教義的解釋不同只是產生裂痕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會收益的分配。東部富,西部窮,東部教會瞧不起西部教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扶余县| 平原县| 灵台县| 阜宁县| 宁明县| 黔江区| 清丰县| 全州县| 丘北县| 土默特左旗| 义马市| 枞阳县| 北辰区| 安顺市| 西盟| 德化县| 修文县| 蒙自县| 大洼县| 澄迈县| 公主岭市| 阿合奇县| 长沙市| 黎城县| 东安县| 太保市| 璧山县| 红桥区| 厦门市| 灌南县| 佛山市| 黄平县| 南江县| 仁怀市| 丰都县| 阳东县| 瓮安县| 英德市| 苍南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