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履卦第十

(天澤履 乾上兌下)

履,乾上兌下,“兌以說(悅)之”(《說卦傳》),以順悅之情而應乾剛。

上天下澤,天澤履。“履”,本義:行也,行禮。引申義:理也,根據道理整理東西。玉有紋理,樹有年輪,距離相等,理也。字除本義外,有引申義,用引申義多。禮,非嘴說,得行動,按道理行動。“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

《系辭下傳·第七章》稱“履,德之基也”,履者,禮也,“禮者,天理之節文也”,由做中產生辦法;履者,理也,“德之基”,修德以禮,躬行踐履有所依據。“履,和而至”,和,發而皆中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履以和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一爻一世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祖宗留下許多責任,不二法門,無接收的智慧,怎么用上?

《序卦》:“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

自《序卦》,可以了解許多深意。物畜得理也,然后分類。自人的稱呼,可見中國文化之致密。頭腦要清楚才優秀,常常坐想頭腦才致密。會建設思想,超過抄書。

《雜卦》:“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小畜、履二卦相綜。履,《說文》云:“足之所依也。”可知講此卦時,已到什么文化層,已經穿鞋了。讀《孟子》,可知讀書要“知人論世”,知其生活環境。

《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人的審美觀也隨著環境。老數,缺一個,卻忘了自己。

我要把渾人教成明白人。姜是老的辣,我總打官腔。如什么都沒有經驗,所學的只是理,根本達不到履。書呆子沒“行”,辦事就得出差錯。

你們學跑腿,非做接班人,沒有實習,什么都完了。要練習做事,當義工。沒明白該怎么做事,白讀書了。不要貼上標簽,圣圣潔潔地辦事。

可以講經世致用,會用?連個簽呈都不會寫,得這么多的好處,怎么一年只送老師一次禮?你們不聽我言,早晚得受苦。有些人就忘恩負義,要把無義人教成有義,使頑石點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至少看事比你們清楚,等到他們腿都不能動了,才是你們做的時候。抹上滿身的狗尿,結果什么都不能做。太愚,得后悔一輩子。

足之所依,行事必要有所憑借。已經懂得借用履,懂得有所借了,“藉用白茅”。此卦借禮,可以之治國平天下,“為國以禮”(《論語·先進》),禮者,理也。懂得有所借,不必自己沖鋒陷陣。聰明人真想把持,也得找雙鞋子。自己愿怎么做就怎么做,百姓不一定接受。

真會作戰,也必分三個層次:一、探敵;二、分析之;三、決戰,也未必看到你。哪有做事不懂得憑借?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等到他們不能動,你會出氣,就是活的。“雖有镃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上》)。

立于禮,不可以伊始就倒行逆施。一行以為智,一行以為不智,你們做事有用智?此智,乃是與生俱來的性智。用情智,則一見利就忘了義。遇事,先坐著冷靜想三分鐘,再做。行最難,要有經驗。沒經驗,理論也不會用,書呆子沒有用。

履虎尾,不咥(dié,咬)人,亨。

“履”,本義:鞋,足之所依也。“履虎尾”,非踏虎尾。引申義:行,禮。按禮行事,踩到虎尾,它都不咬你,當然亨。以柔克剛,官不打送禮的。古時出畫題,百人畫出百樣。讀通此卦,永不做泡沫。

怎么在這宇宙、社會間做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云從龍,風從虎”。龍可以興雨布雨,澤及萬物。龍吟虎嘯,虎嘯風生。

有世虎,真發人深省!社會到處都是虎,街虎、市虎,于人有害。是你找死,非老虎厲害。人比鬼可怕,天天害人的都是人。我活一大把,尚未見到鬼。天天踩著虎尾,在險境中能受險,即亨。人生就是險境,履險不失其正,故能履險如夷。

就是戰戰兢兢,但成功的也沒有幾個。經驗愈少膽愈大,因為所見者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故唯我獨尊。一念善,就是佛;一念不善,就是眾生。

豫,“天地如之”(《易經·豫卦》),還得了!我喜到鄉下,覺得連鄉下夫婦都比不上。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悅)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以柔克剛,以柔行于剛之前,征服最壞、最兇的。失了禮以后,則什么都垮了。所以能勝利,乃“柔履剛也”。

對方太剛,就用柔克。再兇的人,也不打笑臉人。《尚書》講剛克(勝)與柔克,要剛柔并濟。

《尚書·洪范》:“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曾運乾注:“沉潛剛克,高明柔克,所以裁制天下之人,使無過不及之差也。沉潛者,柔克之征,宜以剛治之;高明者,剛克之征,宜以柔治之。”師尊解:“剛克柔克,剛柔并濟,其事乃可成。”

中國人善用“以柔克剛”之道。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悅而應乎乾”,乃能發揮作用,悅之以禮,則“誠于中,形于外”。悅而應,應世之道,指行事上而言。不懂按禮行事,行事無法無天,最后斷送了自己。人世稍微失一點禮,往往成終身遺憾。行事要時加小心。

“履虎尾不咥人”,行險事,能不受傷。履險不傷,“動乎險中,大亨貞”,一切成就皆在險中求,要不怕危險,必懂“履險不傷”之道,遇事不必躲。如懂得《易》之道,不使人頹廢,為實行之道。

何以踩在虎尾,它卻不咬你?必有術,悅而應乎乾,以柔之道對付陽剛之士。“立于禮”(《論語·泰伯》),人要以禮行,可以化及猛獸。

以禮運世,禮之作用大矣!“禮之用,和為貴”,“履,德之基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中國非以法治天下,而是以禮運天下。以禮運天下,行禮運之至德,才能“天下為公”。《大學》最關鍵的一句話:“致知在格物。”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此給人許多啟示:有些人何以如此多的暴戾之氣?因為正與此相反,既無剛也無中正。

光明,光能明于天下,光無私照,明則“膚受之愬,不行焉”(《論語·顏淵》)。“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云歌》)。要了解深意所在。家庭想和美必得光明,不可以存在死角。死角太多,就解脫不了。

好好發憤,21世紀是中國文化起來時。霸道,是人與獸爭;王道,是一人統治;大道,完全人性了。《大易》與《春秋》完全講大道。《尚書》講王道。《孟子》講辨王、霸,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孟子·梁惠王上》),“《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孟子·滕文公下》)。

看誰有能,能為社會謀幸福。一民族如無自警、自勉心,能全依賴別人?必要代有才人出。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潤與澤,為了不起的功夫!恩澤,慢慢來的。霧氣騰騰,浸潤的功夫。滋潤種子,萬物之生靠此,沒有潤澤,萬物就不生。利人,為別人而活。

中國是法自然,最有智慧的民族。老子“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想一想,能讀的書有幾部?西漢以后老生常談,就東抄西抄。《史記》是成就,值得讀。沒有董仲舒,儒在漢就不獨尊,特別重要。

《五經》之外,都是記,有《禮記》。夏學有幾部書可讀?如專讀漢以后的書,則愈讀愈成廁所。《大易》與《春秋》是最重要的兩部書。讀什么程、朱?你就是“程朱”。歷史愈悠久,熊十力的地位愈高,開一代之宗。

“上下”,上,為天,代表光明,所以“履帝位而不疚”,“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下,為澤,恩澤、潤澤、沼澤,澤及……代表平,水平。水過多,植物會爛死。

“辨上下”,“倫”自此來的,倫常,一點也不含糊才定,知其所止。有上下主從,才能治理,分清上下之責,各盡其責。《荀子·臣道》“上下易位然后貞”,什么思想?民主時代,還以“上下易位”為不對?

“夫婦以義合”,辨什么不合乎義,家才有幸福可言。今天人手戴念珠,將宗教變成點綴品。不要將小孩變成小尼姑、小和尚。

今天想做事也得有規矩,無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出手即可看出其成敗。我飽諳世故,深知人之失敗有其失敗之因、成功有其成功之道。“法自然”的深意特別重要。做事總以為比別人聰明,乃是失敗的根苗。

“定民志”,知止,定;志,心之所主。“定民志”,圣人貴通天下之志、貴除天下之患。得辨上下,才能定民志。一個領導人如不能懂“上下之辨”,則無法定民志。上,光明無失;下,平而澤及物。定民志,所以民可與之生、可與之死。一志以德,仁者無敵。

做事,是在給你們留個好的紀念。是利必爭,將來你們的前途在哪里?

看今日之斗,足以傷民,猛于虎。看怎么能“定民志”?看馴虎者是如何喂虎的?誠信能感動動物。一個人做事,十個人看。光忠于一件事,不能御眾,只能當一人之走狗。

人人都想健康、長壽。說吃八分飽,但好吃就多吃乃傷胃。春天要吃甜,不吃酸。立夏可換。身體要好,必自年輕就奠基,但是知、說易,守難,因此未老先衰。想長壽得戒,千萬不要糟蹋自己。每天喝一杯酒,可;多了,壞。

理,天理之節文,日月之運,二十四節氣。法自然,天理之節文。至今猶解不開自然的奧秘。統之于心,本心;禮,踐而行之曰履。東西多了,必要整理整理,即禮。辨上下、是非、美丑,才知怎么做事。

初九。素履,往,無咎。

“初九”居履之初,在悅之始,素位以往,直往無咎。

“素”,空,白,“繪事后素”(《論語·八佾》)。

“素履”,中和之為用。“素其位而行”(《中庸》),為其所當為,思不出其位,不務乎其外。素患難行乎患難,素貧賤行乎貧賤,與污濁、私欲均無關。按中和之為用行事,往,無咎。本良知良能做事,率性而行。素王,有王之德,無王之位。老實常在。

求真滋味,沒觀念就讀書,錯了。應每個人都成思想家,可以“造謠”。凈出殯儀館化妝師,各學報可看的文章有多少?先秦每個都是名家。秦漢以后獨樹一尊,凈圍著皇帝轉,否則書刻不了版。司馬遷的書是由其外孫女抄傳的。現在不能出書,是無才無德。好好下功夫,不要亂讀書。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初九”與“九四”,相應不與,堅守己之志望。“素其位而行”,按己本分做事,無咎。

“獨行愿”,人皆各有其愿,故要“獨行愿也”,發大愿,行堅己之志望,求真滋味,不必與人雷同。

頭腦致密,見近利必警醒自己,碰到利事能馬上想到害,就成功。“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深味《學》《庸》,絕對是立本之道。凈學新知識,無立本之德,必做漢奸。人要無內圣、大本的功夫,絕對難有成。完全為利害,忘了良知。“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奉元之學,自《學》《庸》入手。

大本,本立而道生,立本了,還要吸收新知,才能繼往開來。如何繼往?要溫故。如何開來?要知新。超時代、跨世紀必要知新,跨世紀的知新開來。現在中國人要與強權爭衡。

大同世界,華夏世界,要立大同世的政綱政策。進入大同世的第一步是什么?溫故,親故,繼往,認祖,奉元。

現在天天為你們出藥方,要你們“獨行愿”,才能進步。倡夏學,要多接受中國學問。你們讀書沒有層次,所以亂七八糟。

《茶經》的“經”字,可能是后人加上的。《紅樓夢》《浮生六記》何以人人都看?精誠之所至才感人,如歐陽修《瀧岡阡表》、李密《陳情表》。

慎獨,“獨”字功夫即“性”的功夫。“素履”,做事無半點企圖與目的。“復自道”,“獨行愿也”,本著良知做事。贊孔子為“素王”,德高而無位。我解:素王者,圣人之獨稱也。

講這么久的《易經》了,你們根本就發神經。做事懷目的,沒有“素履”。好好悟一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九二”陽居陰位,有正中之德,“履道”必得“坦坦”,邪焉能“坦坦”?行事之道少有好事。大公無私,大道光明,“王道蕩蕩”(《尚書·洪范》)。

“履道坦坦”,正是發揮己能之時。“幽人貞吉”,“幽人”,才德備但未達于上。要有“幽人”的功夫,守正固之道,不作秀,作秀、索隱行怪可是不吉。“幽人”用上,因非勢利之徒,要有用時自找上門。

懂“獨行愿”了,就沒有休息的時間。以你們的程度很難以翻身,居然還有跟你們跑的。學文,應懂得用智慧。

今人何以不成才?沒有“幽人”的功夫,凈東抄西抄。字都不知橫豎,就開書法展。今天的字與畫,多刺眼!

我在臺五十年,無一天懈怠過。沒讀書,絕談不到念書、教書。“溫故知新,繼往開來”,不是要守舊。

《象》曰:幽人貞吉,中(守中)不自亂也。

“幽人貞吉”,幽隱之人,隱居以達其道,得守幽隱之正道,才能吉。貞,正也,永守住正。

在清靜環境中就能靜?靜與否是在心,客觀環境不能相比。素富貴行乎富貴,素夷狄行乎夷狄。

“幽人貞吉”,說我閉門著書。人事一想完,什么皆一笑置之。應自在,觀自在,不務乎其外,“素其位而行”。客觀環境沒有桃花源,桃花源在“自中”。

“中不自亂也”,中,“喜怒哀樂之未發”。“中”修好了,即是中國人,中國人即“夏”。干什么都得“中不自亂”,誰也擾亂不了你。自亂“中”,天天胡扯,是你自亂,因有欲。人到無求品自高。

做事先想失敗,不必想成功,必用智防備,則離成功近。何以不知自己不懂,凈吹牛?搞什么試探都沒用。老虎怎么兇也是禽獸,誰也不能把你怎么樣。什么都是自己的,非假外求。隱居以求其志,“居易以俟命”(《中庸》)。

“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中,喜怒哀樂之未發,人人皆有的。自亂乃因有欲,天天胡扯。人到無求品自高。社會亂象,影響小孩莫此為甚!

中國字都認識完,即成開山祖。“中華”,影響別人了,將“中道”華于天下,都華了即成“華夏”。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

“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剛,無才無德,自用自專,可為深戒,咎由自取。

“眇能視”,“眇”,目不明,能視,但看不清楚。自以為能視,知識上的瞎子,孤陋寡聞,能應付瞬息萬變之事?《大學》云:“毋自欺也。如好好色,如惡惡臭,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跛能履”,跛,不自欺,告訴人,可得幫忙。如亂踩,可能就踩到虎尾。懶于行而勉于想,光知談抱負,沒出息!道德上的跛子,還自以為能。

孟皮,跛,孔子哥。孔子,仲尼,生在尼山。

光有抱負,德能、才智無到一境界,履險必傷,“履虎尾,咥人,兇”。

“武人為于大君”,此話無修改,可見歷代帝王有修養。

天德,反戰,反對軍閥當政。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參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易妄動)也。

“眇能視”,“眇”,一目小。“眇能視”,不代表有見識。“明”,眼的最高境界。

說“都不滿意,可以接受”,都如此辦事,雖能看,能如“離婁之明”(《孟子·離婁下》)?

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視力非常好,能于百步之外看到秋毫之末。

“跛能履”,跛能行,不代表能跑十項全能。不自知,自欺,無用,卑鄙。

“位不當”,才德不稱其位。才德俱備,才優游有余。

以實際事想,看說什么?平時就應想。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武人”,剛愎自用,失在“志剛”,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剛”,為履之大戒!“什么都不怕”,兇!要怕,才終吉。

剛,用于無欲則可,匹夫之勇則不可,“敵一人也”(《孟子·梁惠王下》),與有“全國”(《孫子兵法·謀攻》)“全民”之術者比,相差太遠了。全,必要“聰明睿知而神武不殺”(《系辭上傳·第十一章》)。

必得忠信之人,多少能成事。不必吹牛,就看你們是否有明。如嘴守不住,永打不入核心。不入團體核心,就不能做事。必要嚴謹、冷靜。做事是在求成功,而不在作秀。

如己位都未定,又何必妄求?自己有多少作用,要用的人清楚得很,會“戥”著。有一分,即有一分價值。走投無路,想要絕處逢生不易。

學歷史的多半沒腦。《先秦諸子系年》是錢穆的代表作,既是系年,選七十四位,約四十多人有書,卻沒有老子,因為他不承認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多看先秦思想的書,看他們是怎么想的。史學家與思想家不同。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孔子年輕做過委吏(小職員),到底是十七歲或二十七歲時,最后決定是二十七歲。思想家不重視此,重要在得啟示:一、“吾不試,故藝”,好漢不怕出身低;二、“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做官的少爺,廢才,什么也不會,多能鄙事?

要知怎么讀古書,史學家只是博。史學家著重在“少”字;思想家則在“得啟示”,可以發憤圖強,“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論語·雍也》)。

熊十力的東西不能只看一遍,《原儒》真明白,應生氣勃勃,夜里失眠。儒者的責任在撥亂反正。讀書要明理,不要學校多,就沒有明理。

看《紅樓夢》,可知到民國十三年(1924)前,中國有地位的大家庭,找的奶媽不是“襲人”,而是老太婆。

要多讀先秦以上的書,漢后都成奴儒了,只能做參考,對人類沒有多大的啟發。《史記》能留下,不易。

民國以來,熊十力為第一人,敢向“奴儒”挑戰。以熊先生的精神講學,真理即真理。《讀經示要》對讀經有助,《體用論》可看。《名相通識》最后看,可能只有印順看得懂。今天和尚如我乖乖在屋中看書者少。

古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今天中國應從頭做起,不要再接受奴儒的糟粕。下一棒,不可以再錯下去了。讀書要有準確的方向。依經解經,才可將中國文化“一以貫之”。

《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春秋》之義是孔子立的,故曰“《春秋》,天子之事”,才說“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

現在不能不重視簡體字,我找大陸簡體字本《易經》,看大陸如何研究《易經》,而且可以認識簡體字。現在已都認識,是有目的地看一東西。

研究一東西,要看很多的本子。我讀四百多種《易》注,評:老生常談,了無新義!得結論:講《易》,必要講沒深度的話才成功。

要懂得利用時間。時代產物必要知,沒有水準但也代表一時代。大陸現在整理不少東西。

學外國語,最好看小說,有吸引力,學得特別快。我小時看小說,常被檢查,不能隨便買書或出門。你們現在太好,但后面跟著不好。

思想最為重要,是人智慧的捷徑,故“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以之作為啟發。軟、硬書配合著看。愚人做事必受困,困了必學,“困而不學,斯為下矣”(《論語·季氏》)。臺灣人最大的毛病,不懂自己不懂,認為什么都能。

祖母二十幾歲即守寡,真是玉潔冰清,既有孝子賢孫,那“治喪委員會”何必要用別人?國喪和絕戶,才用“治喪委員會”。我送兩個大花圈,不寫名字,不和這些人列在一起。

人的智慧很重要,有守不易。高陽說“禮王府家風至今不衰”,就這幾句話,我要請他吃一頓飯。一個人有守特別重要,隨時要看環境。我光宗耀祖辦不到,但絕對無忝所生。

堂妹問我何以如此守住?把師母的馬褲給她看,那代表一個時代。要經風霜,才能成長。我與師母臭味相投,什么困難都不怕。想要有非常的成就,必要有非凡的思想。

九四。履虎尾,愬(sù)愬終吉。

“九四”近君,多懼,陽居陰位,能用柔,伴君如伴虎。就是有那個德,還得戒懼行事,行己志而不伐功。因敬慎,終吉。

“虎尾”,喻世事之兇險。“愬愬”,戒懼貌,非如鼠怕貓,如此,焉能受重視?而是“無伐善,無施勞”(《論語·顏淵》),有功絕不夸功,行己之志而不伐。

一個人如什么都不怕,是沒有知識的流氓。要慎獨、察微。出門絕對存“遠怕水,近怕鬼”的心理。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愬愬”,危懼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審慎行事。做人不易,必每天提心吊膽,不可以樂以忘形。

“志行也”,志得以行,達到目的,所得的結果。

何以要忍氣吞聲?“志行也”。人一輩子最難得的是“志行”,有幾個人一輩子沒掛零?你們除妄想外,何以不能?因一無所知,“困而不學,斯為下矣”。

心無真,又到哪兒求真?自己無志,又如何志行?你們每天拼命,到底為了什么?人就為“志行”活著。我為“志行”,犧牲一切的幸福,活一天,干一天,不知老之將至!想成就,必好好奮斗。吉,不在得權與錢,而是志行。

做事,要戒懼小心,自年輕好好養。見賢思齊,自己要有個型。有志者,心里都崇拜某人,應好好塑造自己,先看別人如何塑造自己。

我的第一本小說是《甘地》,上海廣學會出的。看書名,不明白:如何地也有甜的?問舅舅,才知是人名。看甘地的行為,見賢思齊,生活崇之,有相近之處。

講孔學,與學孔,是兩回事。“入則孝,出則弟(悌)”(《論語·學而》),孝悌,即無講價的余地,沒有一句是講理論,皆能實踐,實際的。看《論語》中有多少是講形而上的?一部《易經》即經緯天地之學,“生生之謂易”亦即政治,“生生之謂仁”。《易》是卜卦?不卜而已矣,在趨吉避兇。避兇不易,人皆曰“予智”。

“皆曰予智”,能“愬愬終吉”?都有志,愿“志行”。想“志行”,必行志。要“愬愬行事”,戒慎恐懼行事,此即術。有志者,以志行為吉,文天祥天天要求死,全己之忠,不當宰相。我天天教書在“志行”,不愿天天去奉承別人。

吉兇,視己之志。“志行”,非念咒,得開始行志。天天教書,行志;最后,“志行”。“長白又一村”,當然要“造謠”,早晚有人肯定。

有智慧,應寫《先秦諸子系元》,講思想的演進,皆發于元。是大功夫,并非易事。你們不知發憤,太客氣了。應有志,且要按志去行。

以“元”為立學之基,奉元,立說、立學是圣潔的,應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社會即污染,在此環境中絕對要不染。許多偽君子以“是”掩“非”,內心污穢絕成就不了圣潔的事。不要一腳踏兩條船,絕無雙贏之事。

中國學問必自孔子開始講,是第一個集大成的。

錢穆不承認老子在莊子之前。《老子》文章不同于諸子,其五千言包羅萬象,以淺見難以解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斷句即有不同。一般的解釋,本身即不通。斷句都成問題,對話的意義能懂?《墨辯》怪!我聽梁卓如講,也不懂。《墨子》妙!有些像《圣經》,要宣傳。此二書,絕對在一般子書之前。《老子》怎么斷句都可,但是意思完全不同。

你們如肯下功夫,要好好看子書。將諸子思想的演變一一寫下,必要有智慧、功夫。喜什么,下功夫,中國必再出思想家。21世紀是中國的,不能僅靠物產、資源豐富。

有思想,才談得上建樹。歷代輔佐開國皇帝的有不少是老道,如軍師皆通《易》。助清的范文程,老祖宗均其學生,據說他是范仲淹之后。民國初,是造反的時代,反帝國主義、抗軍閥,不能不有“諸葛亮之智”。但孔明既知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那又何必出山?

我個性怪,自小生死不怕。年輕即聽最難的《大易》與《春秋》,就想攻堅。我好動,必到腿不動了才不動,哪有整天坐在家不動的?我年輕時趕上公羊學正紅時,言人人殊。

能放諸四海的思想太少了。以儒學培養青年的思想,才知準。康德熱鬧,在五十年前,也過去了,皆不足為法。“且看今朝”,正視中國文化。應客觀地看如何發展中國人的思想,中國還得“領袖群倫”。要有智飲智慧水,不學即不飲智慧水。犯履卦大忌者特多。

玩,并不耽誤讀書,玩累了讀書,更不分心。一卦真懂了,就能用世,屬于智慧東西,看自哪兒下手?每人皆能有所得。“吾道一以貫之”,把握住一個“一”,以一衡天下,“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九五。夬(guài)履,貞厲。

“夬,決也”(《雜卦傳》),決事也。決事,不可決之太急,一招接一招。九五之尊,最大的毛病即“夬履”,自己什么都決定,那百官做什么?當位而行,各司其事,眾志成城。

“夬履,貞厲”,有地位,不考慮環境,即決定一事,“貞厲”。有身份、地位,有決定權,當然貞,合乎地位、權柄、責任、權力;但未考慮環境,危厲。雖有身份、地位可以決定,但也必考慮環境,客觀環境與局勢。是家長,有權決定女兒做什么,但未考慮時代環境,女兒跳樓了!

難有伯樂,沒那個智慧,就要“如有所用,必有所試;若有所試,必有所悟”。有錢要用才有用,放在銀行形同廢紙。要行萬里路,每年回去借機看看。活死人,如行尸走肉。有的直接問,有的必旁敲側擊。既沒教到伯樂,也沒有鳳凰,不知有人比你更厲害,不是同一環境長大的,教沒用。

做事要有步驟,有錢辦事誰都能。嗜說話,會叫的雀沒肉吃,有肉吃的鳥都不叫,好狗不露齒,好說話沒人用你。必要有內涵,才能做事。做事能力低,沒智慧、沒步驟。

奉元書院自一個學生開始,未解嚴前,“四書班”一班二百五十人;解嚴后,人數少了。做事不怕少,就看有無毅力。做事不必拉架子,有志持之以恒,要有目的,業余做點事。

新店靜園的前面有初中、小學,卻不會利用。你們最缺人性,沒有耐力,我看不起你們在此。我為靜園費盡了苦心,買油爐……士尚志,最重要。

我做事都有步驟,奉元兩個:一個滿族基金會,一個研究參品,要向韓國進攻。朝鮮參與長白參差不多,韓國參是小蘿卜。原要設人參廠,但同學今年六月死了。臺大、陽明醫學院畢業的有三十多人,可以研究制藥。

有步驟做,必有步驟培養人才。做事有一定的步驟,需人就找,找不到就培養。東敲西擊,看同學智慧的反應。人非生而知之,必要培養。自求、求學、多學,就能知做什么。求親仁,請教比自己強者。

不懂得求人,知從何來?有志,培人,才難!一個人能做事?沒有培植人,怎么做事?士尚志,辦教育,除研究教育,還要找教育人才。

我一人支持了五十年,借祖宗牌之光,有人抱著“看動物園”的心態來。有肉要埋在碗里吃,自己香。

人參投資,為所有同學謀幸福,至少六億新臺幣。長白山正宗,何不好好地制參品?我打基礎,將來同學負責。做事需要人,得結合人才,不夠還得培育。

你們誰都看不起,最后沒用。不經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熊十力是自己陶冶過來的。你們都二十幾了,還未成個型。

作育人才,功夫在“作”上,“作皇帝”必做成皇帝的樣子,戲劇學校即是“作”的功夫。葉復潤是唱老生的,唱《徐九經》也不錯,即作。

二張一待三十年,一待二十年;一做保險箱,一嘉義人,嘉義日據時代出流氓,人要沒點流氓氣,能成事?霸氣。任何人一和我說話,一看他即語無倫次。忠厚的可做保險箱。創意,培養霸氣。老奸巨猾!必自卑、邇功夫。

教小孩最難組織,能教好,證明有組織能力、方法、術。做事要成功,非作秀。

責備,在刺激你們,別凈自我陶醉。說多沒人幫助,多生阻力。事未成之前,絕不可說。

現在全中國開山第一家,是德國技術;七十年后,還要用七十年前的人事關系,第二代。你們交朋友,一代就沒了。中國講世交,幾代交往,不可以“人無千日好”。我有容人之量,家是“聯合國”,處五十年。盡看短處,能做朋友?應看長處。一步步做,缺什么,要懂得求,求闕。求仁,何以沒得仁?求仁得仁,又何怨?

應知怎么做事,志同道合應合在一起,做事學經驗。怎么去組織、應變,要用智慧。是求婚,非送婚。天天行其所無事,就是你們,太笨了!

中產階級可以承上啟下,應行己之所當為。留心、了解環境,才能乘勢。要經過什么人要了解,喜戴高帽者戴之,每個人都有個性。沒了解環境,按自己主觀見解去辦事,能成?

說人家落伍,既是落伍,那你來做什么?當然失敗。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你不去,人家在乎你?到哪兒,必要先了解環境,否則徒勞無功。事情沒障礙,是你自設障礙。主觀設定,當然成障礙。適應對方,一拍即合。

任何事不做,經驗哪里來?碰壁,是經驗。做事多練達。了解勢,可以乘勢,借高騎驢。何以失敗?不自知,更不知人,按己意做事。練習做事,習得經驗。

《大學》“所惡于左,勿交于右”,如何做事?左手的事,不叫右手知。讀書,要讀智慧,而非會背。得博士,辦事仍幼兒園,沒有經驗,根本不知怎么做,“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義之與比”(《論語·里仁》)。

中國前途好得很,稍留心,二十年后是富強之國。應知鍛煉腦子、培養智慧。做事,要不怕繁。

中國字結構之美!通,非一下子,如水慢慢地成洞,是自然之通;打通了,是以人力。養成智者,不要成為呆子。活潑地做,敬老也要知怎么敬,投其所好,一招即成。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在位者太“夬履”,主張太過,則能者不敢獻其智。“位正當”,都“貞厲”,況位不正當乎?應當其位而行。

因地位而賈禍的例子太多了,將來李即“因位賈禍”。“位正當”,得學康熙大帝,告誡雍正帝:“決定不移,戒急用忍。”

云南設民族博物館,不要以為邊陲之民就沒有文化。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上爻,只有履卦是好爻。國之大佬,雖致仕,以其閱歷佐國之不祥,而終使“其旋元吉”。

“視履考祥”,“視”,視學、視察;“考”,研究。回頭看自己凈干些什么,好好研究、反省自己。做事得詳審如何做,審查、審視、審問、審議。做事“視履考祥”,慎始誠終,做完印證祥不祥。外交官,只要有利于國家、民族,專之可也。

滿人問安:“令尊安詳否?”答:“托福,安詳。”

“其旋元吉”,“旋”,周旋,圓,圓融;折旋,方,九十度,矩,有所守,該直則直,該角則角。中規,周旋得好,如完璧歸趙;中矩,折旋得好。周旋,自然環境;折旋,按規矩做,即術。周旋、折旋,排解得好。圓滑,圓得中規,在圓滑中必要有己之棱角,才能中規中矩。無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出手即可看出成敗。人之行事即在周旋、折旋中,求得圓融,但必中矩,才能善吉。小損失可,大地方不能讓。不懂得周旋、折旋,就沒有骨頭,焉有吉?孔方兄,外圓內方。

年輕得學做事,必要有方法、準則。了解深了,則運用高妙,視智慧高低接受多少。做事有一正當目標,有路可循,絕不可以離軌。做事業絕不可以急功近利,要根深葉茂,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慢功出巧匠。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善)也。

大吉,乃由于“上九”之元老重臣,知老謀之體國也。

“元者,善之長也”。“大有慶也”,慶,善、吉也。不自欺,還有點人樣。結果與經過皆最善,且中規中矩。

履卦之義,在位謀政,素位而行,不務乎其外,得竟履之全功。

大小事要好好審視,了解環境。三步驟: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環境,即人與物、事。學會群德,合作,必以群力打通一切。

有些人的毛病:不懂得合作、不知己短。群策群力建設家鄉,智力、人力、財力。做夢只有自誤。

行事,看自己是否“無而為有,虛而為盈”,心卜,即知吉兇與否。不卜而已矣,“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每天自己發一念,即知是哪一爻。人都一樣,要修至不自欺,“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破第三爻“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則大可治國平天下,小絕不失德。

做事時,必要找一雙鞋,不可以開門見山,一定要有所憑借。五爻“夬履,貞厲”,其失即在開門見山,最后無周旋的余地,迷了,“先迷失道”。人皆天天在三爻“眇能視,跛能履”里混。“六三”自欺,“九五”當位,但皆有失。必要懂得深意。真講卜,是心卜,發念,就知得什么結果。

你們眼光太窄,我所講皆與你們生活相切。得學會自己做主。何以要把自己的幸福假他人之手?問題必得自己解決。人不在讀多少書,如王永慶。

懂得第三爻,不自欺,就成功。成功了,要慶賀,國慶、家慶、個人慶。任何一卦明白,也不會成一片散沙。非大學生不要,就為今天,老師承上啟下,我來臺在山地待上六年。小孩愈擺弄愈精靈,人要有責任感。

圣人貴通天下之志,以什么方法知天下之志?貴除天下之患,一介平民在屋中如何做?我講孫女,就是要除患,“少者懷之”,沒說“幼”。擺弄好,除患之第一要義、之本、之幾。小孩,患之源。不是患,即是福。除患于未然,立福于將來。

“朋友信之”,即履卦。任何一句皆非空話,儒不同于佛,每一句話都必實行。迷信,迷了才信。我創真教,夏教。我傳真理,弟子快沒飯吃。沈剛伯有權又有位,弟子被騙去。沈去久矣,我現在“橫行霸道”。國寶都是老的。

有能力,何不自己好好干?活死人!一個人無恥到極點,環境中的敗類。叫你們投資,是有許多雙關語。《易》中之“時”有三個,重要。

“禮者,天理之節文也”,“天之歷在爾躬”,人活著,必按二十四節氣活。春天,吃甜不吃酸。冬天,一定要吃白紅蘿卜。夏天,吃姜,每餐吃點。人的毛病是吃出的,病從口入。應按節氣吃,老祖宗經驗豐富。

《內經》(《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中國醫書完全根據《易經》。《內經》讀通,都能治國、平天下。中國讀書人,醫卜星相都懂點。生在中國就書多,能沒有好奇心?中國研究性學的書如車載斗量。讀書要冷靜,培養才智,要真明白。

識時、知機。識時,故曰“圣之時者”。你們必要善用智慧。有些人絕無頭腦,能突破就成了。沒有成就,至少要保持人樣,還必要高價。

人要無品,能出賣別人,就能出賣你。將來必“辨忠奸”。任何朝代的結尾都辨忠奸,清將范文程、洪承疇列入《貳臣傳》。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為表彰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難的明朝官員(即《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同時,下令編纂《貳臣傳》,其將降清的前明官員均稱為“貳臣”,并分甲、乙兩編。甲編是對清朝赤膽忠心,積有功勛。乙編則是毫無建樹的明末官僚,甚至為人可鄙。原名《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共兩卷,為清朝官方史書,后載于《清史列傳》中第七十八、七十九卷。

歷史是一套糊涂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論語·衛靈公》)。清朝若無范、洪,絕不能入關。

夫婦以義合,夫婦要守禮。人都想求幸福,但何以幸福的少?舊社會,女人脫襪都不叫男人看到,保持神秘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中庸》)。

隨時用腦,知微,前想、后想、左想、右想。

搞文宣,專說假話。孔子為“文宣王”。《尚書》二典(《堯典》和《舜典》),政治家的祖師爺,堯、舜的偉大,借孔子扯起來。子思為其祖孔子作傳,就十六個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孔子必得立個偶像,祖述堯、舜,參考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法自然。

人都得有所宗,我們是“奉元宗”。《春秋》“樂道堯舜之道”(《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反正。《禮記·禮運》“是謂大同”。

孔子“志在《春秋》”,“三世必復”,對社會的責任。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孟子·滕文公上》),指空賣空,不足為法。董子“奉元之應也”(《春秋繁露·王道》),“屬一系元”(《春秋繁露·重政》“唯圣人能屬萬物于一,而系之以元也”)。孔子“改一為元”。

北宋張載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金觀濤只能“為往圣繼絕學”,毛病何在?孫中山受今文思想影響,“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柳宗元的游記《臥游》,拿文字當消遣。

柳宗元散文中,山水游記是最有成就的作品,成山水游記一代宗師。他記游蹤有一定的連貫性,有如一卷精工美秀的山水畫長軸,貫串其“八記”的基調皆為:借山水景物,以澆個人胸中之塊壘。

中國書雖然不少,但值得讀的并不多。這幾部書的得失知,就不得了!現必得“盤皇另辟天”,練達思想,識時、知機才足以濟世。

韓愈倡“文以載道”,批評者認為他“不知道”。《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只“德”字解得好,“足乎己而無待于外”,即盡己之性,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不靠外力。力能拿五十斤,拿五十斤即盡己,拿二十斤即缺德。想建樹思想,頭腦必得特別致密。

我天天揭你們的短,即要你們發憤。如沒有大志,則退而求其次。練習頭腦,好自為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万荣县| 唐海县| 江门市| 武邑县| 衡南县| 哈巴河县| 略阳县| 澄迈县| 六安市| 武邑县| 博野县| 临猗县| 任丘市| 天门市| 三台县| 临海市| 确山县| 吴忠市| 托克逊县| 三都| 理塘县| 桃江县| 嵊泗县| 曲靖市| 武邑县| 绥芬河市| 南川市| 廊坊市| 那坡县| 鄂伦春自治旗| 壶关县| 肥乡县| 苗栗市| 松溪县| 临猗县| 邹城市| 厦门市| 肇庆市| 射阳县|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