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耕(約公元前544年~?),字伯牛,春秋魯國人,比孔子小七歲,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與冉雍(仲弓)、冉求(子有)皆在孔門十哲之列,世稱“一門三賢”。
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因惡疾早逝,孔子哀嘆其“亡之,命矣夫!”(《雍也篇》)曾隨孔子周游列國,廣施教化,為人所敬。作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有很高的威望?!妒酚洝份d:“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冉耕(約公元前544年~?),字伯牛,春秋魯國人,比孔子小七歲,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與冉雍(仲弓)、冉求(子有)皆在孔門十哲之列,世稱“一門三賢”。
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因惡疾早逝,孔子哀嘆其“亡之,命矣夫!”(《雍也篇》)曾隨孔子周游列國,廣施教化,為人所敬。作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有很高的威望?!妒酚洝份d:“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