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敘例

編撰一本通史并不困難,但要寫一本較為理想的通史則殊非容易,目前市面流行而可買得到的不下百數十種之多,陳陳相因,然述史者多,論史者少,述史則僅能得其概略,對于史事的因果得失影響,懵然不論。雖則在流行的通史或斷代史中,不少有“成一家之言”的著作,可是說到重要處,往往“點到即止”,或于無關史事發生者,則長篇大論。且學術一如科學,時代愈后,則愈見創新與精密,目前要編撰一本合乎理想的通史,除了著重論史與分析之外,更要注意近儒學術研究的成果,個人以為“成一家之言”式的通史,已不能滿足時代需要,對于近儒的創見絕不能掠美。職此之故,本書撰寫的主要資料,乃以近儒的研究心得為主,并參酌個人淺見,融會貫通。

就一般而論,歷史著作大略有考史、述史與論史。考史為述史而用,述史為論史而作,論史則必兼考史、述史的才學與識力方能勝任。明代有張溥及較晚的王船山等,都有論史之作,其才學識力之深,就當代而論,無出其右。但張、王之史論往往囿于時代背景與知識的限制,對于帝王正統觀念或歷代的盛衰得失,時又歸諸天數等的歷史觀,更未能系統地分析得失與興衰的所由,采用文體艱深以致不能句讀。故本書的編撰內容體例上,考史、述史方面較為簡略,而專以論史為詳,更重于朝代興衰得失影響的分析,使讀者對我國數千年的政治文化、財經,及各種制度,能有明確的認識。

本書的編撰,對我國數千年來發生的重要史實,盡可能個別提出分析討論,例如對于史實發生的時代背景、原因、治道得失的討論與影響的分析等,務使讀者一覽盡得。但我國數千年歷史豈能每事細論?故僅擇其較重要者而論析之。然則何者為重要?何者為次要?除較明確的史事之外,作者對史事之輕重去取,自成體系,重新組織,編成一通史體裁,名為《國史論衡》。我國為統一之多民族大家庭,唯因史事敘述便利計,行文中使用“中國”一詞時,有以之指代當時之“中原地區”、“中原王朝”等含義的情形,請讀者知悉。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以直述形式為主,即以歷代先后,自周及清末,有關治亂興衰,民族發展及斷代重要政論與歷代財政經濟;中央、地方政治興革,歷代重要戰事,軍事體制;交通,中西文化與學術之演變,旁及歷代帝王宰執興替的得失與黨爭宦禍等,其內容論析,大體上一洗坊間流水賬形式通史的缺點,而更能迎合國內讀者閱讀通史的需求。

本書編撰方式以論史為本,除了參考坊間流行的或較難看到的通史,與有關的斷代史百數十種之外,主要是吸納了數百篇近百年來有關史事的學術的論文,因此,本書并非一本“成一家言”的著作,而是一部集百家精義的史論。除了在內容方面提及某著作之外,本擬于每章書后略列曾經引用或參考的重要著作,以示不敢掠美,且可作為一種參考性的資料,唯本書草印倉促,致使每章畢后,未能空出位置列敘書名、作者,頗引為憾事,期在改版時重新補上。

本書的編撰由于時間倉促,仍然存有很多未符理想的地方。例如文體時有雜亂,未見統一。一本通史的對象,應以廣大讀者為主,但過于口語化或文字過于艱深,同樣影響該書的流通量,故本書的論撰,盡量采用文從字順的原則。其次,每節史論文字多少的分配亦未能普遍適當編排。關于引用原文方面,由于本書旨在論析史事,故原文的引用盡可能削減。而原文的引用亦發覺時有錯漏,雖在校對時屢經修改,但其他的錯漏在所難免,期于改版時加以修正,祈請通人學者指正至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三亚市| 临邑县| 富顺县| 宜良县| 同江市| 会东县| 北碚区| 肃南| 红河县| 三门县| 桐庐县| 沈阳市| 巩义市| 揭西县| 黑龙江省| 巧家县| 临武县| 古丈县| 白沙| 神农架林区| 江川县| 马龙县| 云梦县| 榕江县| 梁河县| 库车县| 祁门县| 定州市| 馆陶县| 晋宁县| 古丈县| 陈巴尔虎旗| 龙泉市| 墨脱县| 筠连县| 宝丰县| 潢川县| 龙江县| 喀喇|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