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讀
- 憂患::劉君祖講易經憂患九卦
- 劉君祖
- 7537字
- 2018-11-29 17:42:26
《易經·系辭傳》中著名的“三陳九卦”,是依卦序選出由履至巽的九個卦,以德行釋之。因由開頭談到作《易》的憂患意識,故又稱“憂患九卦”,似乎教人在亂世中依序修行之法。何以只選這九卦,其間有何關聯?分三次陳述又是什么意思?誰提出來的呢?跟孔子有沒有關系?這些問題深究下去,極有意趣。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中古”意指何時,亦難確斷,是不是強烈暗示殷周之際也有問題。周文王顯然不是作《易》者,《周易》前有《連山》《歸藏》之說,應非虛構。文王的羑里憂患,刺激了周代商而有天下,使《易》一躍而為定國安邦的顯學,稱為“《易》之興”不為過,但并不表示作《易》者也有憂患?!捌溆袘n患乎?”這個問題,以揣測語氣提出,以此帶出后文,甚至加上“是故”二字,強調因果關聯,實在耐人尋味。是衍文?是正文?是本即如此,還是反映了學派的主張?根據《春秋公羊傳》的說法,孔子思想和三代之盛的周文明,實有重大差距,“大同”社會和“小康世”的主張,無法折中妥協,于是尊孔或尊文王,就成了數千年儒家的學派之爭。《系辭傳》成書,最晚可至秦漢,非出一人之手,反映重大爭議實無足怪。借著詮釋經典而闡揚自身理念,從古就是如此??鬃幼鳌洞呵铩罚灰脖戆住捌淞x則丘竊取之”嗎?周文王的羑里憂患,確能予人相當啟發,今本《易經》的坎、明夷二卦,尚可窺其意蘊,但不宜過分夸大。宇宙奧秘無窮,人生智慧亦可不斷生新??鬃诱f:“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公羊春秋》論文王,主張“法其生,不法其死?!边@才是與時俱進的大氣魄、真精神。
作《易》者不起于文王,那起于何時、何人呢?伏羲只是畫卦,并沒說他作《易》?!兑讉鳌贩Q作《易》者為圣人,誰是圣人?八八六十四卦這套學問系統,又是自何時起稱《易》呢?以流傳至今的先秦經典來看,《老子》夠古了,五千言未及《易》;《論語》稱《易》僅寥寥數則;《孟子》完全沒提;《荀子》則有幾處見之,但《詩》《書》《禮》《樂》《春秋》并論時,卻不提《易》。
無論如何,由畫卦、《易》之作、《易》之興,到孔子集大成,以及《系辭傳》之作,肯定是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作傳的人習《易》,起憂患之感,也算正常。孟子稱“生于憂患”,《系辭傳》云“生生之謂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丁逢亂世,往往恰是深入學習的殊勝機緣?!洞笠住放c《春秋》相表里,而撥亂反正、據亂以致太平,即《春秋》主旨。
憂患九卦依卦序選出,其間似有規律性:履、謙二卦相錯,恒、益二卦相錯,損、益二卦相綜,困、井二卦相綜。上經三卦,下經六卦。履之后五卦為“謙”,再后九卦為復卦,“恒”之后九卦為“損”,“益”之后五卦為“困”,“井”之后九卦為巽卦,這是隨機巧合或別有心裁?以組合的三畫卦論,獨欠“離中虛”,憂患難見光明,人群網絡須重新修補?!百阆聰唷弊疃?,深入潛修,低調權變,才能化解患難?
九卦全以“德”稱之,符合《易傳》尚德的整體思維。乾、坤為《易》之門,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兩卦言德者極多:“德施普”、“天德不可為首”、“君子行此四德”、“龍德而隱”、“龍德而正中”、“德博而化”、“君德”、“進德修業”、“位乎天德”、“君子以成德為行”、“與天地合其德”、“德合無疆”、“厚德載物”、“至靜而德方”、“敬義立而德不孤”。其他各卦言德,多見于《大象傳》:蒙“果行育德”、小畜“懿文德”、否“儉德辟難”、豫“作樂崇德”、蠱“振民育德”、大畜“以畜其德”、坎“常德行”、晉“自昭明德”、蹇“反身修德”、夬“居德則忌”、升“以順德,積小以高大”、漸“居賢德善俗”、節“制數度,議德行”。至于經文本身言及德者,有五處:訟卦“六三”“食舊德”、小畜卦“上九”“尚德載”,以及恒卦“九三”“不恒其德”、“六五”“恒其德”和益卦“九五”“有孚惠我德”?!断缔o傳》各章稱“德”者更多,盛德、至德、崇德、賢人之德、蓍之德、卦之德、神明之德,幾乎成了德化的自然觀和人生觀。《說卦傳》首章總結得好:“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履”為“德之基”,憂患九卦之首,一切修德從實踐開始,實踐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標準。人生在各個階段腳踏實地奮斗,久而久之,就有了可觀的履歷。
“謙”為“德之柄”,柄指入手處,執持以應萬變。謙讓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謙受益,天地人鬼神都福佑。
“復”為“德之本”,木下為本,即生命根底之意?!皬推湟娞斓刂摹?,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恒”為“德之固”。堅守原則,“立不易方”為固。真理常道本存于天地之間,不假外求為固。
“損”為“德之修”?!皯头拗嫌?,“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身心不斷調整,修行至極境,轉而獲益。
“益”為“德之?!?。為學日益,“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資源充裕,心量開闊寬裕,行事順暢,一切綽綽有余裕。
“困”為“德之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世無艱難,何來人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袄Ш跎险弑胤聪隆?,既有資源耗盡,才會深入開發新資源。
“井”為“德之地”。淵泉時出,紓困濟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真是“太上有立德”(《左傳》)的寶地。
“巽”為“德之制”。靈動深入,潛移默化,因時因地制宜,逐漸化被動為主動,取得發號施令的地位,列為九德之終,大有深意在。
由九德定位的用字修辭,不難看出其依序發展的脈絡:在亂世中,首先要建立適合自己發展的基地,腳踏實地奮斗,打好事業的基礎。對外關系盡量謙和忍讓,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避免無謂紛爭。勻出心力培元固本,探討真理,作長期剝極而復、改造現狀的準備。大本立定,面對不斷變遷的形勢,仍得斟酌損益,在策略上作機敏適時的調整,以開拓生存發展的空間。即使如此兢兢業業,人生還有可能階段性受困,一旦遭遇瓶頸,得再深入研發轉型。積此耗時經年的努力,終于化解憂患橫逆,取得最后的勝利。
第一次陳述九卦,以卦境、卦德的定位為主,以下第二次,則強調修行歷程的特色。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和而至”,人生實踐須心平氣和,調和各方沖突矛盾,才可能達成終極的最高目標。“履虎尾”而不遭反噬,冒最高的風險觸碰強敵的痛點,還能履險如夷,全身而退,非和不為功。和而不同,和實生物,陰陽沖氣以為和,和才能以柔克剛,進而剛柔互濟,促成社會的和諧。
“履”為一陰五陽之卦,《彖傳》稱:“說而應乎乾?!焙推渚C卦小畜一樣,懂得以小事大,善用杠桿支點,爭取夾縫中生存的最高利益。坤卦講究順勢用柔,其“初六”爻辭云:“履霜,堅冰至?!钡谝粋€字即“履”,“堅冰至”,“和而至”,“至”的功夫正為坤元創造力所在,由天至地,剛柔配合無間。離卦以柔中之德,鋪展人際網絡,“初九”爻辭亦云:“履錯然,敬之,無咎。”坤、離皆由“履”開始,故稱“履”為“德之基”,二卦尚柔,故云“和而至”。
“謙,尊而光”,《系辭傳》的說法和《彖傳》完全一致?!跺鑲鳌愤€有后文:“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敝t卑處世,過程低調,最后結果卻超越眾人,沒有人競爭得過他,還贏得眾人的尊重,光明遍照?!渡袝虻洹贩Q述帝堯之德:“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正合“謙,尊而光”的表率。
“復,小而辨于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心能辨物,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一陽起于五陰之下,故名為“小”,內動而為眾陰之主,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故能明察萬物。復卦“初九”《小象》云:“不遠之復,以修身也。”一般解釋是行為偏離正道不遠,即能回頭改過;其實就根源上說,“不遠”即近,指的就是心。正心以修身,以彰顯良知良能的創造力,故爻辭稱“元吉”。復卦“六二”受“初九”的強烈影響,深刻反省,見賢思齊,《小象》云:“以下仁也?!憋@示“初九”為核心的生機,仁心仁德的象征。且看《論語》上怎么說?《述而篇》云:“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雍也篇》稱:“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人心在身,自反即知,故云不遠?!睹献印けM心篇》發揮此義,有云:“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必孕颉皬汀敝鬄闊o妄(か)、大畜,正是“反身而誠”,“萬物皆備于我”之象。從“小而辨于物”,發展到“萬物皆備于我”,進而如《系辭上傳》所稱“開物成務”,“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可見心力的不可思議?!皬汀睘椤暗轮尽保熬觿毡?,本立而道生”(《論語》),禪云“明心見性”,“自性生萬法”。復卦之義蘊,真是深遠無極。“小而辨于物”除了內視反聽的心性修為外,還得講求分析入微的思辨之術,精研萬事萬物之理,才不致淪寂蹈空。現存《大戴禮·小辨篇》有云:“內思畢心,曰知中,中以應實,曰知恕。”思維的功能與實事實物相應,才可能開物成務,篇名“小辨”,和“小而辨于物”之義理相通,撰作上應有關聯。
“恒,雜而不厭”,仍在本心上立論?!皬汀钡奶斓刂募攘?,往后還得長期存養,無論遭遇多復雜煩擾的情境,都如如不動,不起厭離之想?!昂恪弊譃楣虐妗兑捉洝飞弦惶厥庾郑灰浴皝児判摹?,而以去掉底部一橫的“一日心”取義,實有深意。此心亙古不變,高調到近乎荒誕,“一日心”為“恒”,卻有務實修行的理論根據。一日包含晝夜輪替,已具陰陽幽明之義,經典中常以之為周期變化的計時單位。干蠱“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革命“己日乃孚”;復卦稱“七日來復”。《尚書·皋陶謨》一日二日萬機;《大學》“日新其德”。說通透了,其實一日并不為少,每天養成習慣,念茲在茲,惕厲修行,經久自然養成恒德。所以,孔子在《論語·里仁篇》中,才會抒發感慨:“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顏淵篇》中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鳖伝亍安贿w怒,不貳過”,孔子以之為“不遠復”的實踐表率,后世稱之為“復圣”,可見其日新之功,超邁同儕,已進入習慣成自然的恒卦境界?!队阂财分锌鬃诱f得很清楚:“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薄叭虏贿`仁”,其實已符合《里仁篇》的設定標準:“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造次、顛沛皆人生雜擾之境,不違仁,必于是,即雜而不厭?!半s而不厭”的修辭,之所以不厭不越,因中心有主。《雜卦傳》釋蒙卦為:“雜而著?!北拘碾m雜于習染,只要正確啟蒙,仍能昭著光明。
“損,先難而后易”,“懲忿窒欲”,自我減損,開始當然不容易,行之既久,嗜欲漸淺,天機漸深,也就從容和易了。《論語·雍也篇》樊遲問仁,孔子回答:“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薄跋入y而后獲”,“先難而后易”,正是積極轉益。
“益,長裕而不設”,“不設”即無心自然,全無矯情造作?!伴L裕”的“長”,更顯修養功深,德之裕已臻穩定態,心凈國土凈,心寬天地寬。“長?!钡摹伴L”,和恒卦有關,恒、益二卦相錯,本有旁通之義。益卦“上九”求益過度,反而招兇,其爻辭即稱:“立心勿恒,兇?!薄缎∠蟆非以疲骸盎驌糁酝鈦硪病!薄昂恪睘椤暗轮獭保拘木咦阕栽?,“上九”“立心勿恒”,有了外誘之私,百般設計施為以求益,壞了“長裕而不設”的格局,遂致兇險。
“困,窮而通”,窮則變,變則通,故卦辭首言“亨”。孟子論“生于憂患”章則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井,居其所而遷”,遭困之后,進行深入研發,勞動改造。井若開發成功,進入革卦,靜峙不移,就足以改變整個世界。井卦卦辭稱:“改邑不改井。”《大象傳》云:“勞民勸相?!崩У谩案F而通”,即因鑿井有成。“居其所而遷”的修辭,更強化了“井”為“德之地”的意象,又與《論語·為政篇》首章的比喻相通:“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無喪無得”,似北辰星光不滅;“往來井井”,即眾星拱之。
“巽,稱而隱”,行事潛移默化,用心良苦深細,長期布署經營,終獲成功,一切物事的安排,皆恰到好處。稱有衡量輕重、精確計算,以至于毫厘不差之義。謙卦《大象傳》即云:“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第三次陳述九卦,將其終極功效作個總結:一陳時用“之”,二陳時用“而”,三陳則用“以”,和《大象傳》“君子以”的用法相同,將既有資源作最好的運用。
“履以和行”,再次點出“和”的重要,以及“履”的實行特色?!爸t以制禮”,社會規范的制定是為了弭平紛爭,使不同陣營的成員能和平相處。履、謙二卦相錯,有旁通之義。根據“謙”的原則制禮,禮制定以后,再以“履”的精神照章實行?!奥摹弊直九c“禮”、“理”義通,禮以理定,依禮而行。大壯卦《大象傳》即稱:“君子以非禮弗履?!薄爸t”為言之兼,表述任何主張皆兼顧各方利益和立場,以之制禮,最無偏頗。謙、豫二卦相綜,“謙以制禮”,豫以作樂,“豫”之《大象傳》故稱:“先王以作樂崇德?!薄墩撜Z·學而篇》有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敝t和處世,“履以和行”,相錯兩卦在禮上有了最佳呼應。“克己復禮為仁”,仁為禮樂之本,所以復卦亦與禮有關,而且探討得更深入,為禮樂制度找到了合乎人性的根源?!皬汀睘椤暗轮尽?,確實所言不虛。“德之基”建立在“德之本”上,“履”字中含有“復”字,“尸”為做主之意,“履”其實就是“主于復”,依于仁而行禮。履卦和復卦關系之密切,亦見于乾、坤兩卦爻的變化。乾“九三”爻變,為履卦,《小象傳》云:“反復道也?!薄扒贝硖炖?,“九三”為人之正位,“復”為天地之心,代天行道即“履”。“九三”爻辭稱:“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朝乾夕惕,合為一日,正合前述日新其德之理。坤初六爻變,為復卦,爻辭稱:“履霜,堅冰至?!甭牡哪康募礊閺?,行道證道,以見天地之心。
“復以自知”,和《系辭傳》首章所稱“乾以易知”不同。乾知大始,純性自然;一陽復始,有了人心人性的覺醒?!独献印酚性疲骸爸苏咧?,自知者明?!庇址Q:“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庇衷疲骸耙娦≡幻鳌!薄靶《嬗谖铩保灾砸姙槊??!皬汀睘椤暗轮尽?,上承乾卦的天道,下啟離卦的文明,在生命演化上,有無比關鍵的重要性。
“恒以一德”,久歷憂患,不改常度。咸、恒二卦相綜,《尚書》有“咸有一德”篇,據說為伊尹所作,篇中不斷強調一德的重要:“惟天佑于一德……惟民歸于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損以遠害”,節制嗜欲當然可以遠離災害。損、咸二卦相錯,用情不當易致傷害?!耙嬉耘d利”,益、恒二卦相錯,根基立定,將本求利,日進無疆。恒卦重“一”,但又不可太執著于“一”,否則難以騰挪變化?!傲濉必侈o云:“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薄缎∠蟆贩Q:“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奔丛⑴兄x。恒卦卦辭欠“元”,開創力不顯,處雷風動蕩之時,不宜執“一”以自我設限。恒卦錯為益卦,觸類旁通,益卦“初九”、“九五”兩爻爻辭皆言“元吉”。損、益二卦相綜,損卦“六三”致“一”,“三人行,則損一人”,“六五”“元吉”,卦辭亦稱“元吉”。恒、損、益三卦卦爻錯綜變化,可見“一”與“元”的不同,以及“改一為元”的具體功效。
“困以寡怨”,人生難免困頓,應減少牢騷抱怨,積極轉型謀求出路?!熬员媪x”,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轉化一己小我的困厄,為生民造福,完全清楚公私義利之辨?!墩撜Z·憲問篇》錄載孔子的話:“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下學而上達”,正是鑿井汲井之象,不怨不尤,先從“困以寡怨”做起?!妒龆酚浫接袉柌摹⑹妪R,不仕周而死,心中可曾有怨,孔子回答:“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憂患九卦,以“復”的仁心仁德為本,因應不同的情境考驗,展現出艱難而精彩的求仁之路。蹇卦外險內阻,寸步難行,形勢不比困卦輕松?!傲薄缎∠蟆吩疲骸巴醭煎垮?,終無尤也?!币矎摹肮言埂比胧郑匙兂删?,“勞民勸相”,結集群力以突破困局。“困”為“德之辨”,“井以辨義”,人生困頓,會一蹶不振,或天蠶再變,可得慎思明辨,而“復小而辨于物”的基本功,不可或缺。
“巽以行權”,“權”有權衡、權量、權變、權勢諸義,一路機敏低調行事,終于取得發號施令的主控權。憂患九卦自“履以和行”始,至“巽以行權”終,首尾呼應,層次井然?!百恪睘轱L,為天命的象征,“下學而上達”,“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風行草偃,化及全民,人世憂患至此,已撥亂反正矣!《論語·子罕篇》稱:“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薄肮矊W”相當于“履”的“德之基”,“適道”相當于“復”的“德之本”,“立”相當于“恒”的“德之固”,“權”則為“巽”的“德之制”,行權是學道的最高境界。
若以《論語·為政篇》孔子自述其為學歷程來看,“十有五而志于學”,為“履以和行”;“三十而立”,為“恒以一德”;“四十而不惑”,為“損以遠害”;“五十而知天命”,為“困以寡怨”;“六十而耳順”,為“井以辨義”;“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則為“巽以行權”。
《帛書易傳·易贊》中的“三陳九卦”,最終不是巽卦,而是渙卦?!皽o為德之制”、“渙稱而隱”、“渙以行權”,很難解通,至少不如巽卦貼切。以卦序論,巽、兌二卦之后為渙卦,風行水上、利涉大川,也有極佳的教化意涵。而九卦中,僅“巽”為基本八卦,若改為“渙”,則皆無純卦,似乎也更齊整。但無論如何,仍以今本《易傳》之義理優勝,版本考據的問題,還是以俟來日。
“三陳九卦”,分三次切入陳述,似乎隱含天地人三才的概念。“德之基、德之本、德之地”,明確標示出現成可用的資源,屬“地之道”?!昂投?、窮而通、稱而隱”,顯然涉及“人道”的運用?!耙宰灾⒁员媪x、以行權”,參悟天命的終極意義,屬“天道”。九卦的次序以三卦一組,三組卦群也有地、人、天的發展脈絡?!奥摹币赖囟?,“謙”、“復”之外卦,皆為“地勢坤”,三卦皆言“禮”,討論人際互動?!昂恪睘橐蝗招?、“損”懲忿窒欲不離心、“益”有孚惠心,三卦皆重“心”,落實人道修行。“困”、“井”致命遂志,上探天人之際?!百恪鄙昝惺拢烊撕弦?,成就終極關懷?!兑住坟粤常嫒哦鴥芍?,初、二屬地位,三、四居人位,五、上及天位,由下而上、終而復始的奮斗歷程,似乎給了憂患九卦排序上甚佳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