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估算時間

錯誤估算任務所需時間,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在時間領域有一個與墨菲定律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一個經驗定律,其一般表述為“凡事只要可能出錯,就會出錯”。參見維基百科goo.gl/nQBUr。同源、貌似悖論的侯世達法則侯世達法則:Hofstadter's Law,出自侯世達《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該法則有時也表述為“雙倍時間法則”或“三倍時間法則”。參見維基百科goo.gl/EBC2g。值得牢記:

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為什么完成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預期呢?先來看看生活中執行任務的真實情況。

每個學英語的人都遇到過幾乎一模一樣的尷尬——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一開始,學習者往往以為自己的問題只是詞匯量不夠,便買來各種詞匯書詞匯書是非常反人類的事物,人類大腦本就不適合大量記憶列表,尤其是列表中的項目毫無邏輯聯系的時候。所以,堅持不下去才正常。啃啊啃,可很多人啃著啃著就放棄了……

而少數堅持下來的人卻痛苦地發現,即便每個單詞(好像)都認識,放到一起組成句子之后還是看不懂。他們這才明白,原來“不學語法也能學好英語”純屬扯淡,只好買來語法書狂啃,又有很多人啃著啃著就放棄了……

少數堅持下來的人再次痛苦地發現,補過詞匯,補過語法,依然看不懂文章。他們深入思考才明白,原來是因為自己的邏輯訓練不足,文字是搞懂了,可內容卻理解反了,只好一邊練邏輯一邊啃閱讀,又有很多人啃著啃著就放棄了……

少數人又堅持下來了。再過一段時間,他們發現自己單詞沒問題、語法沒問題、邏輯沒問題,可還是看不懂文章。最終才明白,這是各種知識積累不夠造成的,這些知識包括學科背景、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等。于是,他們又要開始“新的”征程……

這就是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現“意外”接踵而至。原本做的準備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經過準備的就不再是問題”,而真正遇到的問題個個都是之前不曾想象抑或無法想象的,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往往會產生新的問題……因此,所謂“漸入佳境”最終只能是少數人的感受,大多數人在此之前早已潰敗。

為什么人們總是錯誤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呢?因為大多數人在執行任務之前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分辨任務的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

有些任務是你所熟悉的,即以前曾經做過的。由于已經做過(一次或多次),所以,你清楚地了解這個任務的每一個環節,知道應該如何拆解任務、應該怎樣分配拆解出來的子任務、每一個子任務有多少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需要耗費多長時間、哪些步驟需要格外小心……在這種情況下,正確估算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很容易的。

然而,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執行過程中就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其實它們根本不是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你對任務不熟悉,它們才成了“意外”。實際上,這些“意外”是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必然會經歷的事情。只有完整地執行一次任務,任務的屬性由“陌生”變為“熟悉”之后,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

對學習來說,任務“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常常需要花費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對工作來說,任務“熟悉”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工作本身是一個應用已知的過程。當然,不同的工作,情況還是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工作需要更多創新,有些工作可能前所未有……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的真實屬性往往是“一部分熟悉,一部分陌生”。這就從根本上解釋了為什么前文描述的那個貌似悖論的法則總是應驗——我們必須處理未知,而從陌生到熟悉,就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這個過程無法逾越。

多年前,我在網上讀到彼得·諾維格彼得·諾維格:Peter Norvig, 1956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現任Google研發總監。參見norvig.com。的一篇文章:《十年學會程序設計》《十年學會程序設計》:Teach Yourself Programming in Ten Years,2001。參見goo.gl/Z5Nv, goo.gl/XFLSi。。在這篇文章中,諾維格表示,人們購買那種名字類似“7天自學Java語言”的書是無知的表現,他認為,用10年時間學習程序設計才真正現實,也非常值當。他寫道——

約翰·海斯約翰·海斯:John R. Hayes, 1940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參見goo.gl/EhyNG。和本杰明·布魯姆本杰明·布魯姆:Dr. Benjamin S. Bloom, 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參見維基百科goo.gl/MVuAU。的研究海斯的研究:The Complete Problem Solver(goo.gl/VoWFa);布魯姆的研究: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goo.gl/n3g4k)。表明,在幾乎所有領域,培養專業技能大約需要10年。他們研究的領域包括國際象棋、作曲、繪畫、鋼琴、游泳、網球以及神經心理學、數學拓撲學。似乎沒有真正的捷徑——即使是在4歲時就展露音樂天賦的莫扎特莫扎特:德文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參見維基百科goo.gl/Ftsql。,也仍然用了超過13年的時間才譜寫出世界級的樂曲。

很高很強大的松樹,也有很矮很可笑的時候

再看看另一個領域的例子。披頭士樂隊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英國著名流行樂隊。參見維基百科goo.gl/cQQTF。似乎是于1964年在愛德·沙利文秀愛德·沙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美國著名電視綜藝節目,由愛德華·文森特·“愛德”·沙利文主持。參見維基百科goo.gl/Jfd9a。登臺后突然火爆起來并成為第一樂隊的,但他們其實從1957年就開始在利物浦、漢堡等地的小型俱樂部表演了。雖然他們很早就顯現出了強大的吸引力,但對他們的成功具有決定意義的作品《佩珀中士》《佩珀中士》:Sgt. Peppers。也是1967年才發行的。

塞繆爾·約翰遜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13日,英國著名文人。參見維基百科goo.gl/yQj9l。甚至認為10年還不夠,他說:“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杰弗里·喬叟杰弗里·喬叟:Geoffery Chaucer, 1340年—1400年,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參見維基百科goo.gl/X9oFM。則感嘆:“生命如此短暫,學習技藝需要的時間卻如此綿長。”

在彼得·諾維格發表這篇文章的數年后,2008年11月,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 1963年9月3日—,美國著名作家。參見維基百科goo.gl/JRH2y。出版了《異類《異類》:Outliers,2008。參見goo.gl/YndkQ。》一書。在這本書中,格萊德威爾把“10年”換算成了更為精確的“10000小時”——想要出類拔萃,就要努力至少10000小時。

要想提高估算時間的能力,就要從現在開始養成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長多了”倒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假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呼伦贝尔市| 松滋市| 广宁县| 林甸县| 涟水县| 耿马| 茶陵县| 威远县| 广平县| 灵石县| 珲春市| 田东县| 美姑县| 桂东县| 海门市| 广西| 宣武区| 陆良县| 清涧县| 茂名市| 屏山县| 武强县| 甘洛县| 九龙城区| 华蓥市| 西青区| 丹凤县| 章丘市| 龙川县| 察哈| 靖安县| 万山特区| 杭锦旗| 定日县| 宝坻区| 多伦县| 乾安县| 锡林郭勒盟| 庆阳市|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