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終端戰略
- 芮斌 熊玥伽
- 906字
- 2019-01-03 15:33:45
終端風雨縹緲
印度客戶把價格砍到了50美元!
拉美客戶把價格砍到了75美元!
2009年,任正非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心里有些難受。華為手機若是繼續這樣下去,賣得越多,就會虧得越多。如果賺不了錢,終端業務還有什么繼續的理由呢?運營商是我們的客戶,我們要以客戶為中心,但如果客戶要我們虧本,華為是不會干的。
眼前一個個土里土氣的白牌手機,沒有品牌,毫無美感,配置低端,體驗感為零,和山寨機沒什么兩樣,讓人越看越是窩火。此時,一個聲音在耳邊說:干脆別做終端了,又苦又累還沒錢賺。給運營商做了10年的貼牌廠商,華為從來不靠終端掙錢,現在賣掉這個邊緣業務似乎有利無害。
就在快要下決定的前一秒,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跳入了任正非的眼中。
2007年,iPhone第一代智能手機問世,銷量僅為136萬臺;2008年,iPhone銷量增長了8倍,達到1163萬臺;2009年,iPhone 3GS推出,銷量達到2073萬臺。更讓人眼紅的是,一臺iPhone最低售價499美元,是華為手機的10倍之多。消費者寧愿買高價的iPhone,也不要運營商白送的華為手機,這著實讓人心酸。
第一次看到iPhone時,諾基亞手機(見圖1-1)輕蔑地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它不過是現有技術的拼湊集合。”6年后,諾基亞退出了手機市場。而在中國,蘋果已然非同一般。

圖1-1 2002年,諾基亞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7650,這款智能手機在當時創造了數個第一:第一款塞班系統智能手機、第一個滑蓋手機、第一個五維搖桿手機
“蘋果救了華為。”任正非是這樣講的。爆發的蘋果市場不僅拉動了智能手機的銷量,而且幾乎憑一己之力將世界從2G時代拽入3G無線互聯網時代,這也無意中刺激了華為“管道”業務的增長。過去20年,華為一直致力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布局,技術堪稱一流,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師。不過,如果沒有終端“汽車”在上面行駛,公路修得再寬闊堅固,又有什么價值呢?
顯然,華為需要更多像蘋果這樣的“汽車”。汽車越多,道路升級就會越快,利潤自然不用擔心。放眼望去,市場上能跑的汽車只有蘋果,三星在2009年7月才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機,比蘋果足足遲了2年。
對手少,前景可期,華為終端可以放手一搏。不過,這樣想的企業不只是華為,大家幾乎在同一時間有了做手機的想法,并且暗中做著準備。因此,兩三年后,當華為真正踏進終端市場時,已是一片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