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笠澤之戰

img

笠澤之戰示意圖

笠澤之戰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性戰役,也是春秋時期的最后一次大戰。

春秋末期,位居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個諸侯國為擴張勢力、爭當霸主,展開了歷時35年的爭霸戰爭,先后戰于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夫椒(今江蘇蘇州太湖中洞庭山)、姑蘇(今江蘇蘇州),雙方各有勝負。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乘吳國大旱之機,親率5萬大軍伐吳。是年3月,越軍進至笠澤江(水名,今江蘇蘇州南)南岸。吳王夫差率6萬吳軍迎擊,與越軍隔江而陣。黃昏時,勾踐命左右兩軍各派一部兵力秘密進至上、下游各距中軍主力五里處隱蔽江中,半夜時擂鼓吶喊,進行佯攻。夫差誤以為越軍乘夜過江,忙兵分兩路迎戰,致使中軍暴露,孤立無援。勾踐乘機率主力偃旗息鼓,秘密渡江,出其不意向吳軍薄弱部位發起攻擊。吳軍倉促應戰,大亂敗退。越左右兩軍趁勢渡江,吳軍上下兩軍也戰敗潰逃。越軍乘勝猛追,擴大戰果,再戰于沒(今江蘇蘇州南),三戰于郊(今江蘇蘇州城郊),三戰三捷,大敗吳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后來,越王勾踐又取得了姑蘇圍困戰的勝利,迫使吳王夫差自殺,終成春秋時期最后一任霸主。

笠澤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江河進攻戰的典范,其渡河時機選擇(夜間)、渡河進攻方法(兩翼佯攻、中央突破)、兵力使用原則(集中精銳部隊于突擊方向、突破后連續進攻)等都為后世兵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中,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東山再起,而夫差縱虎歸山、后患無窮的經驗教訓對后世影響深遠。晚唐詩人胡曾在《會稽山》一詩中評價到:“越王兵敗已山棲,豈望全生出會稽?何事夫差無遠慮,更開網羅放鯨鯢。”

img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刻「有鉞王鳩淺」和「自乍用鐱」八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惠东县| 四川省| 灵璧县| 北票市| 阳朔县| 天津市| 邹城市| 凉山| 饶阳县| 平顺县| 包头市| 建平县| 清水河县| 庆元县| 平山县| 泰顺县| 会昌县| 嘉祥县| 丰台区| 壤塘县| 衡山县| 龙江县| 沿河| 习水县| 杭州市| 延安市| 桓台县| 贺兰县| 清丰县| 马鞍山市| 达孜县| 建湖县| 儋州市| 嵊泗县| 茌平县| 白水县| 永丰县| 阳江市| 古浪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