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水與戰爭(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
- 武善彩 歐陽金芳
- 1096字
- 2021-04-30 12:13:17
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是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是當時世界最大規模的一次水戰。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自立為大漢皇帝的陳友諒乘朱元璋率主力攻打張士誠往救安豐之機,親率60萬大軍,水陸并進,圍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軍都督朱文正與參政鄧愈、元帥趙德勝、指揮薛顯、元帥牛海龍等諸將拒守各城門,堅持月余。
已經回到應天(今江蘇南京)的朱元璋得報后,急命正在圍攻廬州的右丞徐達、參知政事常遇春回師應天。七月初六,朱元璋親領帳前親軍指揮使馮國勝、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率舟師20萬馳援洪都,于十六日進抵湖口。朱元璋派指揮戴德率部屯于涇江口(今安徽宿松南),再以另一部屯南湖嘴(今江西九江東北)切斷陳友諒歸路,同時派人調信州(今江西上饒)兵扼守武陽渡(今江西南昌東)以防陳軍逃跑,朱元璋則親率舟師由松門進入鄱陽湖。

朱元璋(13821-398),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開國皇帝

鄱陽湖之戰示意圖
陳友諒得知朱元璋大軍來援,急忙撤兵洪都,東出鄱陽湖迎戰。七月二十日兩軍在康郎山水域遭遇。朱元璋針對陳軍巨艦首尾連接、不利進退的特點,將水軍分成20隊(一說11隊),每隊配備大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神機箭和弓弩,下令各隊接近敵艦時,先發火器,再射弓弩,靠近敵船時則短兵格斗。次日,雙方展開激戰。朱軍右丞徐達身先士卒,率部勇猛沖擊,擊敗陳友諒前軍,斃敵1500人,繳獲巨艦1艘。俞通海乘風發炮再敗陳友諒軍,焚毀陳友諒戰船20余艘,陳軍被殺及溺死者甚眾。徐達座艦著火,朱元璋座艦擱淺,險遭不測。戰斗呈膠著狀態。戰至日暮,雙方鳴金收兵。
七月二十二日,朱元璋親自率領水師出戰。他采納部將郭興建議,決定改用火攻破敵。他命用7艘船滿載火藥,扎上草人,穿上甲胄,并持兵器,由勇士駕駛,偷襲陳軍。黃昏時,火船趁東北風逼近敵艦,順風縱火,風急火烈,撲入陳軍陣內,焚陳友諒巨艦數百艘。朱元璋乘勢揮軍猛攻,斃敵2000余人。此后,經過一個多月激戰,陳友諒被困湖中,軍糧殆盡,計窮力竭。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孤注一擲,冒死從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撤回武昌。行至湖口時,朱軍以舟師、火筏四面猛攻,陳軍無法前進。陳軍復走涇江,又遭伏兵阻擊,左沖右突,突圍無望。陳友諒中箭身亡,陳軍潰敗,5萬多人投降。
鄱陽湖之戰,從七月二十日開始到八月二十六日結束,前后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戰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洪都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斷其退路;繼而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滅其主力;最后水陸截擊,乘陳友諒軍突圍之機全殲陳軍,創造了了我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一統江南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