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崖山之戰

崖山之戰,是南宋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南崖門鎮)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海戰。

祥興二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漢人降將張弘范進攻逃到崖山海面的南宋流亡朝廷——趙昺朝廷。此時,南宋兵力號稱20多萬,實際其中十數萬為文官、宮女、太監和其他非戰斗人員,各類船只2000余艘;而元軍張弘范擁有兵力10余萬,戰船數百艘。這時宋軍中有建議認為應該先占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宋廷抗元將領、太傅張世杰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了先占領海灣出口、保護西撤路線的建議,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下令將千余艘宋軍船只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并且安排將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火油,乘風縱火沖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用長木防御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就以水師封鎖海灣,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水道斷絕,無淡水可用,士兵們吃干糧只能飲用海水,多嘔吐腹瀉,元氣大傷,戰斗力大為減弱。張世杰率蘇劉義和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范擒張世杰外甥,以其向張世杰三次招降,均被張世杰嚴詞拒絕。

img

樓船

張弘范遂將元軍分成四路,發起總攻。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杰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和蘇劉義帶領余部10余只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趙昺的“龍舟”困在軍隊中間,此時天色已晚,風雨交加、迷霧大起,無法突圍。年僅44歲的左丞相陸秀夫背起9歲的趙昺投海殉國,隨行10多萬宋軍民亦相繼跳海壯烈殉國!張世杰準備再戰,不意遭遇颶風,舟覆溺水而亡。崖山之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寫下了最悲壯的一幕。

崖山之戰,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戰之后,中國中央政權在歷史上第一次由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掌握。

南宋末年,詩人方鳳有感于陸秀夫背負幼帝毅然投海的悲壯之舉,而作《哭陸秀夫》一詩:“祚微方擁幼,勢極尚扶巔。鰲背舟中國,龍湖水底天。鞏存周已晚,蜀盡漢無年。獨有丹心皎,長依海日懸。”近代著名詩人龔自珍也在其《乙亥雜詩》之二十五中,追述崖山之覆這一悲壯的歷史:“男執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崖山舟覆沙蟲盡,重帶天來再破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郯城县| 昌黎县| 余姚市| 兰考县| 乡城县| 怀安县| 凉城县| 呼玛县| 关岭| 潞西市| 石棉县| 驻马店市| 修水县| 四会市| 鄄城县| 浦东新区| 宜兴市| 湟中县| 临夏市| 黎川县| 滦南县| 古丈县| 彰武县| 壤塘县| 镇赉县| 沾化县| 连平县| 绥德县| 甘南县| 南雄市| 绵竹市| 蒙自县| 丰宁| 五河县| 平江县| 固原市| 台南市| 二连浩特市| 子洲县|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