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水與戰爭(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
- 武善彩 歐陽金芳
- 1878字
- 2021-04-30 12:13:12
墨翟《墨子》論水
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名翟,原為宋國人,后居魯國,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墨家學說的創始人。其弟子將他的言行整理成《墨子》一書,共71篇,現僅存53篇。
同其他先秦諸子一樣,墨子也善用水譬喻。他善于用水的特性和功能來做譬喻,為自己的政治主張提供論據支持,以增強說服力。
“兼愛”是墨子社會倫理思想體系的核心,其實質是“愛利百姓”,施惠天下人。他大量征引大禹治水的事跡,說明“兼愛”的主張取法于大禹等古代圣王?!皼r乎兼相愛,交相利……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為西河魚竇,以匯渠孫皇之水;北為防原泒,注后入邸,嘑(滹)池(沱)之竇,灑為底柱,鑿為龍門,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東為漏之陸防孟諸之澤,灑為九澮,以楗東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為江、河、淮、汝,東流之,注五湖之處,以利荊、楚、干、越與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边@段話,通過記述大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疏導九州各河,消除各地水患,惠及各地人民的事跡,說明大禹等古代圣王是“兼愛”的倡導者。他還指出:“茍有上說之者,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之于就兼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他認為只要執政者大力倡導推行“兼愛”之道,就如同火向上竄,水往低處流一樣,將在天下形成一種不可遏止的態勢。

墨子,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治政家、軍事家
墨子強調執政者加強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認為道德修養是為人治國的根本,所以君子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品行修養。反之,危害極大。“本不固者未必幾(危),雄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源)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彼运脑搭^污濁、整條河也必將會混濁的生動譬喻,來形象地說明不注重品德修養的嚴重危害。
“尚賢”“親士”也是墨子的重要政治主張。他認為要治國安邦,執政者必須親近賢士、使用賢士。為此,他用水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夫惡有同方不取,而取己者乎?……是故溪陜(狹)者速涸,逝(流)者淺者速竭。”他認為執政者只有像江納百川那樣,不拘小流,虛懷若谷,才能廣泛延攬使用賢士;只有像江河有多個源頭那樣,兼容并蓄,才能上下同心,實現天下大治。反之,如果器量狹小,不能包容萬物,廣布恩澤,就會像狹小、短淺的河流容易干涸、枯竭一樣,成為孤家寡人,最終落個眾叛親離、土崩瓦解的可悲下場。他還以“鯀禹治水,一敗一成”的事例,闡明選賢任能方能安邦定國的道理。
墨子極力反對侵略戰爭或兼并戰爭,力主并實踐防御,即用防御戰爭反對侵略戰爭,實現武裝和平。僅據《墨子》一書記載,墨子就曾成功地阻止了齊伐魯、魯攻宋、楚侵宋三次即將爆發的戰爭,顯示出其超人的智慧和膽識。他深知諸侯爭霸,有些戰爭不可避免。為備戰防御、克敵制勝,他創立了積極防御的軍事學說。這些學說主要見載于《墨子》中的《備城門》以下11篇,可謂是先秦軍事防御的集大成者,而墨子也可謂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工程防御專家。他在回答其弟子禽滑厘如何對付敵方12種進攻城池方法,即臨、鉤、沖、梯、堙、水、穴、突、空洞、蟻附、韞、軒車等問題時,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守城之法:“凡守城之法,厚以高,壕池深以廣。”他強調,要有效防衛城池,必使城墻厚而高,護城河深而廣。中國古代城池攻防的許多戰例證明,在古代戰爭,尤其是冷兵器戰爭中,這的確是非常有效的城池防御方法。

北京故宮(紫禁城)外環繞一條寬52米、長3080米的護城河,是中國古代城池防御的著名案例
在春秋戰國時期,“以水代兵”戰例已非常普遍。針對這種情況,墨子在《墨子·備水》篇詳細記述了比較系統的如何防備敵人以水攻城的戰術方法。具體的方法和步驟是:第一,“城地中偏下,令耳(渠)亓內,及下地,地深穿之令漏泉”。即在城中地勢較低的地方開挖渠道,在地勢更低的地方挖井,使之相互貫通,以便引水泄露;第二,“置則(測)瓦井中,視外水深丈以上,鑿城內水耳(渠)”。即在井中放置“則瓦”,隨時測量井中的水位,如果發現水深達到一丈以上,就開渠泄水;第三,“并船以為十臨,臨三十人,人擅弩計四有方,必善以船為韞。二十船為一隊,選材士有力者三十人共船,亓十二人擅有方,劍甲鞮瞀,十人擅苗(矛)”,“視水可決,以臨
韞,決外隄(堤),城上為射機疾佐之”。即挑選訓練有素的300精兵以及快船20只,組成決堤突擊隊,攜帶弓弩、長矛、鋤頭,衣甲戴盔,利用黑夜,在城上“射機”疾速發射矢石掩護下,沖到城外,揮鋤挖堤,并用
韞船沖擊堤壩,以破敵水淹之圍??芍^是以攻代守,“里應外合”,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