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水與戰爭(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
- 武善彩 歐陽金芳
- 2280字
- 2021-04-30 12:13:11
孫武《孫子兵法》論水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生卒年月不詳,約活動于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前5世紀初。孫武出身于軍事世家,潛心研究兵法,著有《孫子兵法》13篇。他在吳國30年的戎馬生涯中,充分運用和發揮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吳國的兼并爭霸戰爭立下卓越戰功。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評價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孫武兵法》或《吳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世界軍事理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推崇為“兵學圣典”“東方兵學的鼻祖”等?!秾O子兵法》13篇中,有7篇直接談到水與戰爭的關系。孫子以水的特性和功用為比喻,生動形象地闡述深奧抽象的軍事原理和思想,為我們理解和掌握《孫子兵法》的思想內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歸結起來,孫子對水與戰爭關系的論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孫武春,秋末著期軍名家事,著有《孫子兵法》
一是以水喻兵。孫子以水勢、水形比喻兵勢、兵形,在《勢篇》中,他用生活中常見的激水漂石比喻軍隊的氣勢和勢態:“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這一比喻形象地強調了速度是發揮戰斗威力的重要條件。因此,指揮作戰的將帥要注重“造勢”。在《形篇》,孫子用在千仞高山上決開積水奔騰而下,其勢猛不可擋的力量比喻軍“形”:“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上谿者,形也?!边@一比喻形容軍隊只有蘊藏巨大的戰斗力,一旦用兵,具不可阻擋之勢,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孫子以“水無常形”來代指“兵無常勢”。用兵作戰,靈活運用戰略戰術極為重要。孫子非常重視戰術的“奇正”,尤其是“奇”的運用。在《勢篇》,他用大千世界司空見慣的江河來形象地說明“奇”“正”相變相生的關系:“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睆娬{一個高明的將帥應該隨機應變,隨著戰場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奇正戰法,猶如天地一樣變化無窮,猶如江河一樣奔流不竭。與奇正之法相對應,孫子進一步提出“虛實”思想,即“避實而擊虛”“因敵而制勝”的作戰指導原則。孫子發現水形與兵形的相似之處,在《虛實篇》中寫道:“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庇帽姆▌t像流動的水一樣,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的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那么,如何做到“避實而擊虛,因敵而制勝”呢?孫子再一次在《虛實篇》中以水喻兵:“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睂O子認為,用兵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夠依據敵情變化而靈活運用各種戰法戰勝敵人,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如果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地對待各種不同的戰爭情形,就會失去戰機,甚至會招致失敗。

孫子洞悉水無常形、因地制流的特性,并以此比喻用兵道之:兵無常勢,貴在克敵制勝
二是依水而戰。孫子十分重視“地利”,認為它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在《行軍篇》中,他充分論述了利用各種地形行軍作戰的方法,并精辟地論述了依水作戰的5條原則:“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薄敖^水必遠水”是說部隊通過江河后,必須迅速遠離河流,以免陷入背水而戰的險境?!翱徒^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是說如果敵人渡河前來進攻,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而要乘其部分人馬已經渡河、部分尚未渡河時予以攻擊,這樣才有利?!坝麘鹫撸瑹o附于水而迎客”是說如果我方決心迎敵,就要采取遠離河流的布置,誘敵半渡而擊;反之,如果我方不準備迎敵,那就阻水列陣,使敵人不敢輕易強渡?!耙暽幐摺笔钦f部隊在江河地駐扎,要居高向陽,切勿在敵軍下游低洼地駐扎列陣?!盁o迎水流”是說部隊不要處于江河下游,以防止敵軍從上游或順流而下,或決堤放水,或水中投毒。
三是渡水作戰。在江河湖海地區作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常見的作戰樣式。孫子在《行軍篇》中,強調涉江渡河時,要注意觀察水勢:“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比绶旰恿魃嫌蜗掠?,看到水沫漂來,要等水勢平穩之后才能涉江渡河,以免山洪突至。
四是絕水而戰。孫子強調在各種地形與條件下爭戰,都必須考慮水的因素,以免因“水絕”而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在《軍爭篇》中,他認為,不熟悉山林、險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乃至宿營布陣。在《九地篇》中,他把山林、險阻、沮澤等難行之道,稱為“圮地”,在此行軍,要快速通過。在九變篇》中,他也強調“圮地無舍”,即圮地不可舍營。關于在山地行軍作戰,他在《行軍篇》中認為要“絕山依谷”,即必須沿著谿谷行進,因為山谷地勢平坦,取水方便,且叢林密布,便于隱蔽行軍。關于在鹽堿沼澤地行軍,他在《行軍篇》中寫道:“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軍交于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痹邴}堿沼澤地行軍、作戰,對敵我都不利,一旦既少水草,又無糧食,軍隊就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因此必須“惟亟去無留”,快速通過。一旦在這種地形中同敵軍遭遇,“必依水草而背眾樹”,一方面可以借助草木為依托,另一方面凡是草木生長的沼澤地帶,土質相對要堅硬一些,便于立足和通行,占據它就能夠占據主動。
五是以水助戰。孫子認為,以水助戰,可以加速或阻滯戰爭的勝利。在《行軍篇》中,他認為“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林木、翳薈者”,“此伏奸之所處也”,即這些地方都是敵人可能設伏或隱藏的地方,必須謹慎地反復搜索。在《火攻篇》中,他強調:“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币运畞磔o助進攻,攻勢可以加強,因為水可以分割、隔絕敵軍及其物資,從而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