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中華水崇拜(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
- 向柏松
- 1047字
- 2019-01-03 14:42:21
祈雨求豐年
原始農業的豐收完全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然而雨水并不能盡如人意適時適量而降,時而多時而少,多則成澇,少則為旱。旱、澇都對農業的收成構成嚴重的威脅。獲得充沛適量的雨水就成了原始人強烈的渴求。而處于生產力水平低下時期的原始人又對降雨的知識知之甚少,以為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操縱雨水,從萬物有靈觀念出發,這種神秘的力量便被認為是水靈水神所有。所以,原始人遇旱便祈水靈水神降雨,遇澇則祈水靈水神止雨,平時則祈水靈水神帶來風調雨順。由此可見,崇拜水的最基本的意義在于祈求充沛適量的雨水,促使農作物生長、獲得豐收。

晚清民眾以芭蕉葉扎制的龍游行祈雨
相關考古資料以及文獻資料,都證明了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了雨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一種稱之為骨耜的農具。宋兆麟考證說,這既是翻地農具,又是水利工具。骨耜的制作及使用,說明當時人們十分重視水利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已經懂得引水灌溉農田。
殷商時代距原始社會不遠,殷商甲骨文應保留了不少原始人的思想意識,其中也應包括原始人的崇拜水意識。甲骨文中,卜雨之辭占了很大比例,而且有些卜雨辭把卜雨與祈豐年直接聯系起來,反映了祈雨求豐年的原始意義。
在卜辭中,年與禾為同類,均指谷子或谷類?!墩f文》中說:“年,谷熟也?!庇帧帮?,谷熟也?!薄澳辍焙汀帮蓖柟仁?,年是稔的假借字,可作“禾”字解。卜辭中的黍、乖都是糧食作物。上組卜辭表明,卜雨的意義在于獲取黍、年、禾、乖等糧食作物的豐收?!对娊洝ば⊙拧ば拍仙健分姓f:雨水“生我百谷”。
《尸子·君治篇》中說:“神農氏理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谷雨,旬五日為時雨,正四時之制,萬物咸利,故謂之神?!?/p>
《左傳》中說:“如百谷仰膏雨焉?!?/p>
《爾雅》中說:“甘雨時降,萬民以嘉,謂之醴泉。”
《毛詩》中說:“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古人對雨水,尤其是順應農作物的需要而降臨的雨水——膏雨、甘雨,十分重視,因為雨水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收成,而農作物的收成又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存。
由此可見,自有農業文明以來,中國人對水的崇拜,就不能不包含祈求適時適量的雨水以求得豐年的含義。祈雨求豐年是水崇拜最古老、延續最久遠的原始意義之一。盡管后世水崇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發生了一連串的變異,但這一古老的意義卻始終沒有消失,因為這一意義始終是與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經濟相適應的。本書的相當一部分篇幅都將證明這一點。

傳統年畫多子多福反映出先民們祈求繁衍的原始愿望

綿綿瓜以植物象征著族群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