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溯千年文化之源解古老崇拜之謎——前言

水是萬物之源。

水是農業的命脈。

水崇拜作為一種植根于農業社會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在中國這個以農業為本的國度里,延續了數千年,涉及到政治、經濟、文藝、哲學、宗教、民俗等多種領域,影響甚廣。

由水與生命、農作物生長的密切聯系而產生的對水的種種神秘力量的崇拜,滲透到中國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形成了與水有關的種種民俗事象。如誕生禮俗中的洗三、送水禮、冷水浴嬰;婚俗中的潑水、噴床、喝子茶;葬俗中的浴尸、洗骨葬;節俗中的洗澡節、沐浴節、潑水節;巫俗中的符水禁咒等,不勝枚舉。

人們由對水的神靈化幻想,創造出難以計數的司水神靈,形成龐大繁雜的水神家族。這些水神神靈以木雕、泥塑、圖紋、物象等形式顯現于世,又以絢麗浪漫的神話傳說而傳之久遠。其中,既有體現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公而忘私的優秀品質的治水英雄水神大禹,也有屢為洪患、人人唾棄的水怪無支祁;既有金剛怒目的雷神,又有凄婉哀怨的漢江二妃;既有索取財色、貪婪自私的河伯,又有朝云暮雨、愛灑人間的巫山神女。凡此種種,展現出一派形形色色的人間世態。

中國水神的大家族既有雜亂無緒的一面,又有趨向整合、整飭的一面,由眾多動物組合而成的龍神即是這種整合、整飭的產物。龍包含了一切水神的根本含義——司水——降雨止雨,概括綜合了多類水神的形態特征,因而成為中國水神的象征符號,具有指代泛稱一切水神(包括動物水神、半人半獸水神、氣象水神、人物水神等)的功能。這種高度的概括性使龍神成為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水神神靈。在漫長的傳承演變過程中,龍神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以至于成為中國的象征、成為炎黃子孫共同崇拜的具有始祖性質的神靈。

歷史的鮮活已經凝結,然而透過那些有關歷朝歷代頻繁舉行的祈雨活動與花樣翻新的祈雨儀式的記載,我們仍能感受到古人——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對諸種水神狂熱崇拜的宗教激情。一代君主商湯,因七年大旱、顆粒無收,不得不親自行桑林之祈,以引咎自責、積薪自焚來感動水神降雨。他面向蒼天喟然長嘆:“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這蒼涼的聲音,至今仍使人感受到其慷慨悲壯的宗教情懷。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文學家為官一方,在主持本轄區的祈雨活動時,他們寫下了不少祈雨文、祈雨詩、祈雨詞。如東晉曹毗的《請雨文》、唐代柳宗元的《雷塘禱雨文》、李商隱的《鄭州禱雨文》、司空圖的《移雨師文》、宋代曾鞏的《福州鱔溪禱雨文》、蘇軾的《中大乙宮祈雨青詞》等。這些祈雨詩詞文,大都向天地山川諸多水神訴說旱情嚴峻、莊稼枯焦、危及民眾生存等情形,并祈請神靈憐憫天下蒼生、及時降雨的內容,充滿了悲天憫人的人文精神和對水神誠惶誠恐、虔敬信仰的情緒。

茲錄蘇軾《禱雨社稷詩》,以見一斑:

噫,我侯社,我民所恃,祭于北牖。答陰之義,陽亢不返,自春徂秋,迄冬不雨,嗣歲之憂,吏民嗷嗷,謹以病告,賜之雨雪,民敢無報!

神食于社,蓋數千年,更歷圣主,訖莫能遷,源深流遠,愛民宜厚,雨不時應,亦神之疚,社稷惟神,我神惟人,去我不遠,宜軫我民。

農民所病,春夏之際,舊谷告窮,新谷未穟,其間有麥,如喝得涼,如行千里,馳擔得漿,今神何心,毖此雨雪,敢求其他,尚憫此麥。

惟神之生,稼穡是力,勤身為神,尚莫顧息,矧今在天,與天同功,召呼風云,孰敢不從。豈惟農田,井竭無水,我求于神,亦云亟矣。

祈禱者以詩歌形式,祈請司水神靈降雨,既責備神靈,也訴說苦衷,情理水乳交融,且一詠三嘆,理彰情濃。目的在于驚風雨、泣鬼神,卻也感人至深。

民間舉行的盛大祈雨活動,則另有一番激動人心的熱烈景象。男女老幼會聚巡游,萬人空巷。人們擁著水神(多半為龍)浩浩蕩蕩走向祭祀場所。一路上鑼鼓喧天,要求降雨的口號聲、哭喊聲此起彼伏。巫師一邊走,一邊用柳枝蘸水,沿途拂灑,口中念念有詞。其場面聲勢浩大,十分壯觀。

建立在水的多種物質與精神功能基礎上的水崇拜,還引發了不少先賢哲人關于水的哲理思考:

管子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也。”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又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孟子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莊子說:“水靜則明,濁則混。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

在這些充滿智慧的言談中,水已不僅僅是說明事理的喻體,而是成為了人性的象征,具有生命。

水崇拜所包含的水或水汽生人、生天地萬物的原始生命觀,是多種涉及生命現象的理論源頭。“氣”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教的宇宙觀、風水“聚氣”的理論等,無不與此源頭有著極深的淵源。

圖說中華水崇拜,能打開一扇探尋中國傳統文化奧秘的窗口。

向柏松

2015年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芦溪县| 陇西县| 滦平县| 天祝| 和田市| 济源市| 鸡东县| 泗阳县| 射洪县| 龙里县| 五大连池市| 安仁县| 郎溪县| 乌拉特前旗| 弥渡县| 龙门县| 衡山县| 寿光市| 岚皋县| 随州市| 台南县| 陆川县| 静安区| 商丘市| 红安县| 南江县| 济源市| 武鸣县| 当雄县| 沧源| 乐亭县| 梧州市| 嘉荫县| 合作市| 门头沟区| 兴化市| 扎赉特旗| 松潘县| 周至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