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襲爵風波

慶郡王綿慜死后,永璘一支出現了家族繼承危機。

從歷史資料來看,慶郡王綿慜去世前應沒有留下自己親生的子嗣。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綿慜離世。道光皇帝賜銀四千兩為他治喪,同時以儀順郡王綿志之子奕彩過繼給綿慜為后,讓綿慜這一支再襲郡王一次。由此可見,嘉慶、道光兩代君王對永璘、綿慜這兩代慶王還是相當滿意的。這很可能與這兩代慶王遠離高層權力紛爭、小心謹慎的作風有關。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有了前代的基礎,按理說慶王后代應該順達才是,但事實卻正好相反。嗣者奕彩是一個紈袴膏粱之人,他完全沒有先輩那樣的憂患意識與小心謹慎的處世態度。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道光皇帝念及兩代慶王的風范,特意任命奕彩在御前行走,這是有意重用他的前奏。不料,這個第三代慶王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奕彩以服中納妾,下宗人府議處。奕彩行賕請免……事發,奕彩奪爵”。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9097頁。這就是說,奕彩違反了大清律例中不得在國喪期舉辦婚慶之事的規定。盡管奕彩認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覺,但金屋藏嬌,服中納妾不是一件小事,不滿與覬覦他王位的大有人在,在事發交宗人府議處后,他還敢于行賄,企圖過關。奕彩在太后大喪期間納妾的舉動,惹惱了道光皇帝,一道諭旨,“奕彩奪爵”。奕彩終于因為不檢點而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被攆出了慶王府。

事情到此還遠不算完。

在奕彩被逮下交宗人府議處之日,有人歡喜有人愁。

叔伯侄子奕彩被奪爵的消息,引起永璘第六子綿性的貪念,他掐指細算,有了舍我其誰的沖動。

于是,綿性也蠢蠢欲動,上下奔走,“亦行賕覬襲王爵”,就是找路子往宗人府送錢。不料,有人將綿性所為密奏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由奕彩太后大喪期間納妾而起的無名火尚未消散,如今又聞綿性賄賂宗人府敗壞朝廷風氣,勃然大怒,斥之“賕覬王爵”,接著下諭:“遣戍盛京。”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綿性不但沒有能襲得慶王王爵,反而被發配到盛京(今沈陽),亦落得個凄凄慘慘戚戚的下場。

不久,道光皇帝下旨,“以永璘第五子不入八分鎮國公綿悌奉永璘祀。旋又坐事,降鎮國將軍”。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9097頁。本該襲爵的綿性花錢買禍,自毀前程,這讓庶出的永璘第五子綿悌撿了個便宜。不過,綿悌沒襲上貝勒爵,連降三級,只承襲了個輔國將軍的爵位。但是爵位雖降卻沒下令遷居,因為按定制,一降至輔國將軍就得搬出王府另覓住處了。

綿悌奉嗣永璘后,很快又因犯法而被降為鎮國將軍。在郁郁寡歡中,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

事情往往出于偶然。

就在慶僖親王永璘嫡支后代屢因犯罪被奪爵以后,道光皇帝特命永璘第六子綿性之子奕劻為永璘的繼承者,奉祀永璘。道光三十年(1850年),襲輔國將軍。一夜之間,原本襲爵無望的奕劻反倒成為了這個家族丑聞事件中的幸運兒。奕劻本為永璘第六子、襲爵不入八分輔國公的綿性的長子,按理他可能承襲的最高爵位只能是鎮國將軍了。不料,造化弄人。原祀永璘的綿悌(奕劻的五伯父)辭世后,詔命奕劻為嗣子續奉永璘之祀。這對奕劻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了個大餡餅。從此,奕劻一反前輩幾代命運多舛的坎坷人生,從他開始,官階爵位歷年有加,順風順水,慶王府以此顯貴,逐漸走上了巔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泗水县| 长沙市| 连平县| 苗栗县| 永和县| 上虞市| 桂东县| 收藏| 永安市| 德昌县| 博客| 宁武县| 宜兴市| 彭泽县| 祁东县| 木里| 涟水县| 建德市| 兰西县| 霸州市| 安庆市| 紫云| 蓝田县| 万州区| 平阴县| 四平市| 龙海市| 常州市| 岫岩| 武陟县| 临安市| 监利县| 教育| 南澳县| 平度市| 岳池县| 射洪县| 耿马| 霍邱县| 水城县|